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2009年6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09〕77號印發《關於加快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加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發〔2009〕77號
  • 印發時間:2009年6月26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09年6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魯政發〔2009〕7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進一步最佳化能源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現就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能源、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能源和環境的可持續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我省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隨著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發展,能源資源瓶頸制約日益突出,環境約束日益加劇。最佳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性任務。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化進程,可以從根本上最佳化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耗、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緩解能源約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性先導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對培育我省新的經濟成長點,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取得了長足進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日趨合理,科技創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目前為止,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達到2000多家,實現工業增加值近1300億元;風電、生物質發電、抽水蓄能發電和餘氣余能發電裝機26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米;沼氣年利用量超過12億立方米;煤基燃料達到65萬噸;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廣使用,累計銷售近500萬噸;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研發、製造也有了一定發展。但是,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對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認識有待提高,科技平台與人才隊伍建設薄弱,裝備製造沒有形成產業化,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不健全,這些都制約了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國家把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作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空間。我們要積極順應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把它作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和重點,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總要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人才為支撐,創新發展機制,拓寬發展思路,堅持新技術推廣套用與設備研發製造相結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努力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解放思想、創新發展。以思想的解放促進發展觀念的轉變,充分認清我省作為能源消費第一大省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不斷創新思維,拓寬發展思路,搶抓發展機遇,在充分挖掘各種潛力的基礎上,調動各行各業積極性,使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
2.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加強政府的組織領導和巨觀調控,制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最佳化發展布局,發揮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配套完善政策體系,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3.堅持科技先導、人才支撐。將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先進裝備製造能力作為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中心環節,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提高前沿技術研發能力。實施人才開發與培養工程,著力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通過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機制、體制,解決制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擴大開放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優秀人才,促進產業跨躍發展。
5.堅持規模發展、產業帶動。加快培育優勢產品,培植骨幹企業,打造產業基地,促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帶動裝備製造、原材料生產、工程設計、建築安裝、中介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
(三)任務目標。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技術成熟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化發展,初步形成有利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再經過5年的努力,實現產業跨躍發展,使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達到相當規模,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裝備製造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1.新能源產業。到2015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10%;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200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新能源產業的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20%。到202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5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20%;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500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3%左右;新能源產業的增加值超過2500億元。
2.節能環保產業。到2015年,湧現一批節能環保拳頭產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其中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30家左右;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18%。到2020年,創建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建成若干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鏈條,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培育1到2家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增加值達到6000億元。
三、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分析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明確發展方向,突出發展重點,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並使其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今後,我省主要從以下14個方面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一)核電領域。重點支持利用高溫氣冷堆、AP1000和二代加先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建設大型化、現代化的核電基地。圍繞核島、常規島、輔助設備、運輸設備和配套材料等,加快核電裝備製造業發展,形成核電站建設施工、裝備製造、運營管理、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完整核電產業體系。
(二)風電領域。全面啟動近海、淺海、海上和山區風電建設,鼓勵風電場規模化發展,重點建設單機規模1.5兆瓦及以上的風電場,開發3到5個百萬千瓦陸地和海上風場。加快風電裝備製造業發展,重點發展風力發電機、風葉、主軸、機械傳動、風機變頻、輸變電機組等產品,儘快實現風電整機的本地化製造。
(三)太陽能領域。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推進太陽能利用,做大做強太陽能產業。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重點發展先進高效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採暖鍋爐和光熱發電系統及配套產品。在太陽能光伏方面,重點發展晶矽和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控制系統、光伏海水淡化製備系統、太陽能燈具和半導體照明等產品,積極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建設。
(四)生物質能領域。按照“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充分利用荒鹼地,加快培育速生、高產能源植物品種,推進規模化、基地化種植,積極開展以甜高粱、薯類等非糧作物為原料的液體燃料生產試點。積極、有序推進生物質直燃和生物質氣化發電,支持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支持具備條件的大型畜牧養殖企業建設沼氣發電裝置。鼓勵研發和生產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技術裝備,如海洋水生植物、農產品廢棄物利用等。
(五)潔淨煤技術套用領域。積極支持利用先進的煤氣化、煤液化技術生產煤基燃料。鼓勵發展高參數、高效超超臨界清潔煤發電及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試點建設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支持煤炭清潔開發利用設備的研製和生產。
(六)農村新能源領域。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目標,突出戶用沼氣、太陽能利用和秸稈、花生殼、稻殼等廢棄生物質綜合利用。重點支持農村秸稈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利用等示範項目建設,試點推廣綠色能源縣、鄉建設,逐步實現農村用能的高效化、清潔化。
(七)地熱能領域。積極研發推廣地源和水源熱泵技術,大力開發套用能滿足環保和水資源保護要求的地熱供暖、供熱水技術和熱泵技術,開發熱泵空調、無機超導熱管和地熱測評等產品。積極發展地熱種植、養殖,地熱溫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最佳化地熱資源的梯級利用。
(八)海洋能領域。大力開發海水熱泵供暖技術,積極支持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生物質能和海水溫差發電。積極開發和生產利用海洋能的相關設備。鼓勵和支持研發海洋微藻制生物柴油技術,積極拓展滸苔綜合利用的新途徑,保護海洋環境。
(九)新能源汽車領域。積極鼓勵汽車生產企業研製和生產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鼓勵和支持汽車新能源裝備和配套設備的製造。
(十)智慧型電網領域。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發電網智慧型調度、智慧型化變電站和智慧型化設備的關鍵技術,研製和生產電網智慧型化改造的配套產品,加快推進信息化、數位化、自動化、互動化電網建設。
(十一)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領域。大力發展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鼓勵發展富營養化污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等技術,研發和生產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發展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與治理為主的空氣污染防治技術,研發和生產空氣污染防治和淨化設備;研發和生產核、電磁輻射安全防護技術和設備。
(十二)循環經濟領域。積極發展各種工業餘能回收利用技術和設備、工業廢渣廢液綜合利用技術和設備;擴大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支持黃金尾礦、鐵礦尾礦、氧化鋁赤泥、河道淤泥等綜合利用;鼓勵和支持利用污泥、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發電;鼓勵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實現海水淡化產業化。
(十三)再利用領域。加快發展報廢汽車、船舶的拆解和綜合利用技術;加大車用發動機及其他零部件、工程機械、工具機等再製造技術的研發;研發推廣廢舊輪胎、農用機械、電子儀表、廢舊家電的再製造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消費者購買使用再製造產品,擴大再製造產品利用途徑。
(十四)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服務領域。支持建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中介服務體系,重點發展技術諮詢、工程諮詢、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等中介服務。
四、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一是切實提高科技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基地、科技產業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攻關課題,力爭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套用,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步伐。
二是注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消化吸收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加快開發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或國內空白急需的技術和產品,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
三是提升裝備製造水平。鼓勵發展技術先進、經濟、高效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依託骨幹企業,建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研發平台,增加研發投入和軟硬體設施建設,穩步提高裝備製造業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儘快在重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設備研發製造上有新突破。對核電、風電、環保設備等裝備尚不能實現國產化的關鍵零部件,集中力量抓緊攻關,組織實施重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實施人才開發和培養工程。加快教育結構調整,支持省內有實力的高校和職業院校加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學科專業的建設力度,注重碩士、博士等高級專門人才和各類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科技人才培養基地,有條件的企業可設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完善企業員工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技術水平。
二是重視引進優秀科技人才。以更寬的眼界、思路和胸襟,組織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積極吸引國內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知名專家或科技領軍人才,從事科研、教學或創辦新能源和環保企業,為在短期內突破技術瓶頸、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人才支撐。設立省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省內外優秀人才承擔產業化項目,積極營造適宜人才發展和科研創新的節能環境和氛圍。
(三)打造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
一是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園區。以園區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園區聚集帶動作用,推進和帶動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向園區集中。積極引導和鼓勵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儘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和優勢產品集群,成為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基地。
二是培育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施大集團帶動戰略,篩選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鏈條較長、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通過上市、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制定品牌創建的激勵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品牌輻射作用。
三是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對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中小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服務。逐步形成產業內適度集中,企業間充分競爭,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四)完善投資和財稅優惠政策。
一是加大政府資金的投入。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或國債資金,優先安排新能源利用、城市環保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和工業污染防治項目。發揮政府的引導扶持作用,設立省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示範工程建設。各級政府要根據財力情況,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力度。
二是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設立創業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信用擔保機構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積極探索利用貼息、小額貸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貸投入。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各級招商引資的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資的新形式,充分利用好國外優惠貸款或贈款。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為主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投入機制。
三是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以及利用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進行融資。
四是擴大財稅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國家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技術研發、設備購置和裝備製造以及列入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項目給予稅收優惠。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出台進一步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
五是完善價格機制。按照有利於新能源開發利用和經濟合理的原則,儘快研究出台我省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電價管理辦法。合理確定新能源上網電價,並結合技術進步等因素適時調整,以保證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合理收益,通過經濟手段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五)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一是積極開拓新能源節能環保市場。加快推行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做到太陽能利用系統與建築工程同步設計和施工。繼續支持學校和賓館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對熱能消耗大、占地面積大的公益建築、大型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築,逐步實行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加快實施城市光伏屋頂計畫,擴大光伏在城市景觀照明等方面的套用,鼓勵和支持公益性建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穩步推進燃料乙醇汽油的推廣試點和示範項目建設,儘快實現燃料乙醇的本地化供應。開展綠色能源示範縣、鄉建設,帶動農村新能源發展。繼續實施十大節能重點工程,加快水污染、大氣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二是加強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建立規範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標準體系,積極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規範產業發展,加快制訂產品測試標準和評價體系。對尚沒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品,儘快研究制訂企業標準。加快構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監管機制,確保產品質量。
三是開展產業交流與合作。鼓勵產業基地定期舉辦產業發展研討會、論壇、博覽會等,搭建產業交流和市場平台,擴大影響力。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際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項目洽談會等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加強與世行、亞行等國際組織的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四是加強市場環境監督。制訂和完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監管體系、法律法規,規範市場運作規則,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產品市場。杜絕利用地方保護手段分割市場的行為,依法保護企業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嚴格環保執法,提高執法水平,促進環保產業市場的儘快形成。
五是加強新能源發電併網管理。電網企業要做好電網的規劃和建設,配套完善電網接入系統,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全額收購新能源發電企業所發電量,及時結算電費,並做好相關電網接入服務工作。逐步建立綠色電力購銷制度,鼓勵單位或個人用戶自願購買綠色電力,形成政府、電力企業、社會共同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局面。
五、加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為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建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負責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戰略和重大決策組織協調落實工作,協調解決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是強化部門職責。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到議事日程,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編制規劃,牽頭研究相關配套政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負責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研發、製造的組織和協調工作;省科技廳負責研究設立省科技專項資金,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省財政廳牽頭負責研究落實扶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資金和財稅政策;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研究制定促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土地政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研究加快推進太陽能和地熱能在建築中開發利用的辦法;省海洋與漁業廳負責完善海洋功能區和海域使用規劃,研究制定促進海洋新能源發展的配套政策;省環保廳牽頭負責環保相關工作,參與制定環保產業政策、規劃;省質監局負責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省物價局負責研究制定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價格管理辦法;省電力集團公司負責落實解決新能源企業發電上網事宜。其他有關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抓緊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宣傳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及典型事例,普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知識,增強社會認同感,提高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營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配套政策和工作計畫,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加快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步伐,努力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省新的經濟成長點。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09年6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