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機繡

機繡,以各類縫紉機為工具進行刺繡的簡稱,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工藝美術品類。山東機繡經過40年不斷創新、提高、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工藝精湛、藝術水平高、門類齊全、從業人員多、經濟效益好、社會影響較大的工藝美術品類,在工藝美術界占了一席之地,多次在國內外工藝美術評比、大展、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機繡
  • 類別:工藝
  • 定義:各類縫紉機為工具進行刺繡的簡稱
  • 特點:工藝精湛、藝術水平高、門類齊全
簡介,發展傳承,榮譽成果,成功經驗,藝術作品,風格特點,

簡介

山東機繡
機繡,以各類縫紉機為工具進行刺繡的簡稱,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工藝美術品類。它源於歷史悠久的手工刺繡,歸屬這個門類,但因工具、技藝等方面的變化又自成體系,是刺繡的一個分支。機繡出現較晚,大約在19世紀中葉縫紉機發明以後,人們從縫紉機可以縫製衣飾而聯想到用它來刺繡,從而發明了影響深遠的機繡,開始在西方婦女中流行。本世紀20年代前後,西方商人到中國推銷縫紉機的同時,也把這種技藝傳入中國。如德國“勝家”公司就曾在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開辦推銷縫紉機公司,並附設講習所傳授製衣、機繡技術以加快推銷的速度和數量。不少中國婦女就是在這裡學會了機繡技術。這是我國機繡事業第一批傳人,她們在50年代以後機繡發展進程中,對技藝的傳播推廣起了關鍵作用。據濟南機繡創始人之一的王玉珍老人回憶,她就是在20多歲時,在天津洋人開的“勝家”公司辦的講習所學會了機繡技術。當時技藝很簡單,只有一兩種針法,也沒有形成行業,僅為民間婦女閒居時自我使用,是一種典型的民間工藝。
本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所認識的機繡是用單頭腳踏縫紉機手工操作繡制的。1968年以後,以青島機繡花邊總廠、青島刺繡廠等為代表的一些繡花廠家先後從日本、德國、瑞士、美國等國家陸續引進了一批多頭、高效、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大型花邊刺繡機,如立式的“平岡機”、圓形的花邊機、臥式的電腦刺繡機、多頭絎縫機等,開創了我國機繡產品大機械化生產的歷史。它們雖然自身的功能各異,用途不同,技能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點是速度快,效率高,是一種快速高效的新機繡,為機繡行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發展傳承

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婦女開始從家庭走向社會,在各地政府和婦聯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以機繡為業的繡花組、繡花社,後來都轉為繡花廠或繡品廠,專門從事機繡的研究和生產,由散居的民間製作開始了有組織的規模行業生產。初創期成績突出的在全國當推山東地區的青島刺繡廠、濟南刺繡廠以及上海、蘇州、北京等地的五家刺繡廠。它們幾乎都是在1953年前後不約而同創建的,各自進行探索研究,技術骨幹就是二三十年代在洋人開辦的講習所學過機繡技術的那一批老藝人和她們的再傳弟子,其中尤以濟南、青島兩地的老機繡藝人貢獻較大。如濟南的王玉珍老人,借鑑中國傳統刺繡中的“散套針”技法,結合機繡的運針規律,成功地發明了機繡“長針繡”,極大地豐富了機繡表達能力,奠定了機繡針法兩大體系基礎,即“長針繡”體系和“直針”亦稱“打子針”體系。青島刺繡廠從1954年創建時起,就非常重視科技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成立了專職設計室和技研組,湧現出以張永恩、趙汝淑等為代表的全國第一代機繡優秀設計師。他們同繡制人員密切合作,刻苦鑽研,創造發明了100多種機繡針法,於1959年編制出我國第一部《機繡針法集》,對全國的機繡行業技藝的提高和發展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為此國家輕工業部當年在青島召開了青島機繡參觀交流會,向全國同行業推廣,並譽為“機繡針法革命的一面旗幟”。此後他們也將繪畫中的素描技法、色彩學、手工刺繡和西方抽紗技藝融會到機繡中來,使機繡達到了更加成熟的階段。國家輕工業部於1964年在青島又召開了全國首次刺繡評比會議,匯集了全國刺繡行業的能工巧匠,作了精彩的技術表演和交流並進行了評比,青島刺繡廠以精湛的技藝和對機繡行業的貢獻被評為全國第一名。
在青島、濟南兩地的影響下,山東機繡在其他地區於60年代以後也相繼仿照成立機繡專業廠社,有濰坊、煙臺、菏澤、定陶、石島、威海等十幾家。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國內外市場對機繡產品需求的增加,國家經濟政策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舊的機繡生產格局開始變化。一些老廠分化成若干新廠,一些過去專門製作手工抽紗刺繡的廠家轉為機繡,還有一些外商來大陸辦廠,鄉鎮、個體也紛紛辦廠。目前以集體、合作、合資、獨資、鄉鎮、私營、個體等不同形式創辦的廠家、公司已近百家。這些新的廠家採用了新的管理經營方式,比較靈活,經濟效益很好,發展很快,有的在幾年內年產值就超過億元。

榮譽成果

山東機繡經過40年不斷創新、提高、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工藝精湛、藝術水平高、門類齊全、從業人員多、經濟效益好、社會影響較大的工藝美術品類,在工藝美術界占了一席之地,多次在國內外工藝美術評比、大展、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如青島刺繡廠、文登繡品廠都先後兩次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青島刺繡廠還曾在1988年、1989年獲第三十七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銀牌獎、第八十屆“巴黎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牌獎。其他廠家也多次獲得過金、銀、銅牌獎,標誌著山東機繡在國內外的地位達到了新的高峰。

成功經驗

機繡能在全省及全國迅速發展起來有二條成功經驗:一是在技藝上精益求精,有獨到之處;二是以適銷對路為重點,走日用品藝術化的路子,不斷擴大套用範圍,開發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國內國外並舉,使機繡產品需求量年年增加。目前僅山東機繡產品每年出口價值就超過幾億元,成為山東出口最多的工藝品之一。內銷已遍布全國各地市場,有較高的聲譽。

藝術作品

山東機繡藝術欣賞品從50年代末開始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如1959年青島刺繡廠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繡制的巨幅牡丹圖“滿堂紅”,用獨創的“包針繡”,上百種彩色絲線繡制而成,受到了專家和中央領導的好評;濟南機繡藝術品在王玉珍老人的帶領下,用她發明的“長針繡”繡制飛禽走獸,藝術性極高;煙臺、石島、德州等地在這個領域裡也都有上乘之作,充分體現了山東機繡高超的水平。

風格特點

經過40多年幾代人的努力,山東機繡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齊魯風格。造型美觀大方,圖案新穎,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艷麗,地域性明顯,針法豐富多變,東方文化神韻與西方歐洲花邊古風有機結合形成的清新典雅的現代機繡抽紗更是山東機繡的特色。幾十年來山東機繡行業先後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技藝人員,如50年代第一批創業者以濟南的王玉珍,青島的張永恩、趙汝淑,濰坊的田翔於等為代表的老藝人、老設計師,他們為山東機繡的創建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60年代崛起的如青島的劉桂英、陳鑫選、馬秀香,濟南的張培明、王金娥;七八十年代以後由手繡轉為機繡的文登王殿太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設計、技藝人員是山東機繡走向成熟的中堅力量。目前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崗位上繼續奮鬥,成了這個行業的專家、高級工藝師,有的被評為全國、全省工藝美術大師,新的一代也正在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