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虎耳草

山地虎耳草

山地虎耳草分布於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以及中國大陸陝西、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叢生,高4.5-35厘米。莖疏被褐色捲曲柔毛。基生葉發達,具柄,葉片橢圓形、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長0.5-3.4厘米,寬1.5-5.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葉柄長0.7-4.5厘米,基部擴大,邊緣具褐色捲曲長柔毛;莖生葉披針形至線形,長0.9-2.5厘米,寬1.5-5.5毫米,兩面無毛或背面和邊緣疏生褐色長柔毛,下部者具長0.3-2厘米之葉柄,上部者變無柄。聚傘花序長1.4-4厘米,具2-8花,稀單花;花梗長0.4-1.8厘米,被褐色捲曲柔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近卵形至近橢圓形,長3.8-5毫米,寬2-3.3毫米,先端鈍圓,腹面無毛,背面有時疏生柔毛,邊緣具捲曲長柔毛,5-8脈於先端不匯合;花瓣黃色,倒卵形、橢圓形、長圓形、提琴形至狹倒卵形,長8-12.5毫米,寬3.3-6.9毫米,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具0.2-0.9毫米之爪,5-15脈,基部側脈旁具2痂體;雄蕊長4-6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長3.3-5毫米,花柱2,長1.1-2.5毫米。花果期5-10月。
山地虎耳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700-5 300米的灌叢、高山草甸、高山沼澤化草甸和高山碎石隙。

分布範圍

產陝西(太白山)、甘肅南部、青海(海東、海北、黃南、海南、玉樹、果洛等州)、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合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松潘(黃龍寺)和馬爾康(馬塘)。

主要價值

【藥 名】:山地虎耳草
【拉丁名】: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別 名】:寒仁交木(藏語)
【來 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山地虎耳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平肝潛陽。
【主 治】:用治肝膽濕熱、脾胃濕熱,癰腫瘡毒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本品味苦、性涼,入肝經。具平肝陽、清肝火之功。3.鎮痛 用於神經痛。
【性味歸經】:淡、苦,涼;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亦可外用。
【功效分類】清熱藥 清熱解毒藥
【關 鍵 詞】清熱解毒 平肝潛陽 肝膽濕熱 脾胃濕熱 癰腫瘡毒 肝陽上亢 頭痛 平肝陽 清肝火 鎮痛 神經痛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花入藥,治頭痛、神經痛等。
【藏藥】塞迥色保:花或全草治頭痛,頭傷《藏本草》。塞交賽保:花或全草治頭痛,頭傷,亦可熬膏外擦《青藏藥鑒》。賽蒂(gsertig):用於膽囊炎,瘟病時疫[116]。酒仁覺莫,松地:花治頭痛,神經痛;全草熬膏治外創發炎,化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