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孔蟲目

層孔蟲目

層孔蟲目(Stromatoporoidea)是海綿動物門、層孔蟲綱的一目。是一種古無脊椎動物。1826年首次被命名和描述。曾被認為是藻類、有孔蟲、海綿、古杯、水螅、苔蘚蟲等。至20世紀50年代多數學者認為它是水螅蟲綱的1目,70年代以來又有人提出它屬於海綿類、藻類。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Stromatoporoidea
  • :動物界
  • :海綿動物門
  • :層孔蟲綱
  • :層孔蟲目
  • 生存年代奧陶紀白堊紀
生存年代,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價值,

生存年代

生存於奧陶紀白堊紀,早已絕滅。層孔蟲最早出現於早奧陶世晚期,至白堊紀完全絕滅。寒武紀和第三紀亦有報導,但有爭論,志留、泥盆紀是它的鼎盛時期。石炭、二疊、三疊紀基本上沒有化石記錄。

分布

它的地理分布較廣,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的志留紀、泥盆紀的碳酸鹽沉積中幾乎都有它的代表。在日本多產於侏羅紀的鳥巢石灰岩上。

形態特徵

為粒狀或纖維狀,僅發現由碳酸鈣組成之塊狀或層狀群體之化石,未發現動物體。群體平面系一薄層,垂直由柱狀體組成,有的在表面形成星形的小溝(astrorhiza)或丘狀的突起(mamelon)等。也有的在個員管(zooidal tu-be)產生底板。古生代的種類,其本身可形成礁,也可和珊瑚苔蘚蟲類一起形成礁。
骨胳由石灰質組成,呈球狀、塊狀、層狀和枝狀等。內部骨胳由同心細層與放射支柱組成,常相互垂直,形如格線。硬體的表面常有小瘤、小刺、細孔和放射狀排列的淺槽(星狀溝)等。生存在中寒武世至中生代,以志留紀泥盆紀為最盛。生活在海中,常聚集成群,有造礁作用。
層孔蟲群體的骨架稱共骨,可以有各種形狀,如塊狀、層狀、球狀、錐狀、透鏡狀等,還有一些為樹枝狀、圓柱狀,大小變化很大,自數毫米至1米以上。內部構造主要由縱向骨素的支柱和橫向骨素的細層或泡沫板組成。此外,還有星狀溝、厚層、蟲室、假蟲管、橫板等構造。層孔蟲的微細構造在分類上十分重要,現已劃分出14種類型。對微細構造的判斷比較困難,因為有些是原生的,有些則經過次生的改造作用,甚至在有的標本中既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因此,標本的保存狀況對微細構造的劃分和研究是很重要的。
層孔蟲目
層孔蟲目
層孔蟲目

生活習性

為海洋無脊椎動物,群體底棲、營固著生活。它通常生活在溫暖、潔淨、正常鹽度、光照條件較好、水動力較強的淺水海域中,也有生活在靜水瀉湖或礁前較深水中的。

價值

層孔蟲常和珊瑚、藻類等構成生物礁,因此,它是重要的指相化石,可以顯示礁體的生態環境,這類礁體通常是重要的油氣儲存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