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賦

《屏風賦》是淮南王劉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依次鋪敘了喬木生長於幽谷、倒伏在溝瀆,後來被中郎、大匠發掘出來,最後製成有用的屏風而受到重視。全賦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隱蔽,題旨內含,形制別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屏風賦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劉安
  • 作品出處:《古文苑》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屏風賦
維茲屏風1,出自幽谷2。根深枝茂,號為喬木3。孤生陋弱4,畏金強族5。移根易土,委伏溝瀆6。飄颻殆危7,靡安措足8。思在蓬蒿9,林有樸樕10。然常無緣,悲愁酸毒。天啟我心11,遭遇征祿12。中郎繕理13,收拾捐朴14。大匠攻之15,刻雕削斲16。表雖剝裂,心實貞愨17。等化器類18,庇蔭尊屋19。列在左右,近君頭足。賴蒙成濟20,其恩弘篤21。何恩施遇,分好沾渥22。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維:句首語助詞。茲:此。
  2. 幽谷:深谷。
  3. 喬木:高聳的樹木。
  4. 孤生:孤獨生活。
  5. 畏金強族:害怕各種金屬器具的砍伐。
  6. 委:通“萎”。溝瀆(dú):溝渠。
  7. 飄颻(yáo):即“飄搖”。殆(dài)危:指生命岌岌可危。
  8. 靡:不能。安:安然。措足:此處指紮根。
  9. 蓬蒿(péng hāo):指飛蓬蒿草之地。
  10. 樸樕(sù):一種小樹。《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這裡是套用此句,指山野之地。
  11. 啟:啟發。此處引申為幫助。
  12. 征祿(lù)徵召錄用。祿,借為“錄”。
  13. 中郎:官名,秦置,漢代沿用,擔任宮中護衛、侍從。繕(lù)理:整理,修理。
  14. 捐:除去。朴(pǔ):指粗劣的本色。
  15. 攻:加工製作。
  16. 斲(zhuó):砍削。
  17. 愨(què):樸實,誠篤。
  18. 等化器類:指隔離室內器物,使內外有所分別。等化,一作“均衡”。
  19. 庇蔭:遮掩。
  20. 賴蒙:幸賴,承蒙。成濟:幫助而成就其事業,這裡指野木賴人之力而成為屏風。
  21. 弘篤(dǔ):又大又深。
  22. 分(fèn)好:機遇正好。沾渥(wò):承受恩澤。

白話譯文

這個屏風,由出自深谷中的樹木製作而成。做屏風的樹根深葉茂,被人叫作高大的樹。它孤零零長著,材質粗劣,也有所不足,時時害怕斧子來強行砍伐,使得根離地而被移動,倒下後堆放在水溝邊,其處境真是飄搖不定,十分危險。想待在山野,可是山林中儘是不成材的小樹。想出山,然而又常常沒有機緣。真是既悲傷憂慮,又辛酸難過。最後,上天改變了我的命運,終於被人看好而採用。於是君王的手下就來整治,清除多餘的枝葉,除去樹皮,之後由手藝精湛的工匠製作,經過砍、削、雕刻。這樣樹的表體雖然裂開,然而樹心的質地堅實。它與別的物一樣,被製成器具,在這尊貴的屋子中用來屏隔、遮蔽,被擺放在君王的左右,靠近君王的頭和手。終於依靠君王實現了心愿,這個恩德真是十分厚重。可想而知,那是付出多么深的情誼,而我分享到其中的一份。假如遇不上英明的君王,那將永遠成為一株枯樹。

創作背景

此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由賦中“遭遇征祿,中郎繕理”及“列在左右,近君頭足”等語看,此賦是作者為賦君王身後的屏風而創作,一說是藉以表達對於君國之恩的感戴,一說暗含作者無限玄妙的心機,即希望吸納、招攬各方遺世之才以共圖霸業的雄心,莫衷一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作者以屏風為題而賦物言志,故在內容上並不限於描述屏風的形狀、圖案等等,而從屏風由木材製作而成這一點生髮出一番議論。賦的表層意象是“物”,是喬木,是屏風,因此,對喬木的生長及其被委棄,或被發現、被製作和被使用,一路鋪衍行文,真實準確,言其所當言,頌其所當頌。但這畢竟是表面文章,作者所著意歌詠的卻是“人”,是被世間遺棄、如同生於幽谷的良材,以及善於發掘、雕刻人才的中郎、大匠。賦中,作者以生長於幽谷、倒伏在溝瀆的喬木被中郎、大匠發掘出來,並製成有用的屏風,來借喻世間有用的人才,得到賢明、仁義的主人的提拔和重用。指出喬木雖好,但如果遇不到能工巧匠的識才慧眼,也終將是一塊枯木而已。而喬木一旦被製成屏風,就可以被陳列在華堂貴室,追隨明主左右,貼近仁人的身邊,受到賞識和重視。其中,“天啟我心”一句是木由賤而貴的轉折,結尾二句歸納全篇,既點出主題,又未離屏風,簡練而韻味深長。
全賦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隱蔽,題旨內含,篇幅不長而層次分明,語言善於變化,形制別致。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詹頌:賦從製作屏風的原料——喬木的生長,被委棄,終被發現,被製作、被使用,順序寫來,看似詠物,實際寫人,以物言志,婉曲地表現主題,手法十分巧妙。(《秦漢文化史大辭典》)
山東大學教授龔克昌:①此賦可視為劉安招致謀士的廣告,所以極力為自己歌功頌德。(《漢賦研究》)②這篇賦的主要特點是主題思想隱蔽,不露聲色。把它看成單純的詠物賦——如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樣——似無不可;如果作進一步探索,把它理解為寓言賦,以物喻人,以物言志,似更切合題旨。尤其是聯繫到作者的身世和時代背景,這樣的探索似更加符合作者寫作的本心。(《漢賦研究》)③寫物象物,十分貼切。(《漢賦研究》)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劉邦少子淮南厲王劉長的長子,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漢文帝十六年(前158年)被立為淮南王,元狩元年(前122年)因謀反事發自殺。為人好書、鼓琴,善為文辭,漢武帝時曾受命作《離騷傳》。招集賓客數千人,編著《淮南鴻烈》二十一卷,即今存《淮南子》。作賦八十二篇,今存唯《屏風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