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剛

尤剛

曾先後在遼寧·黑龍江·深圳·淅江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在上海崑山·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九江·福建漳州·湖北武漢等地參加全國指墨高端論壇及全國指畫大展·並多次入選並被收藏·二0一0年八月被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命名為"世界大運藝術家"稱號。多幅作品被美國·澳州、日本、香港、泰國、台灣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西部發展中心、中華全國工商聯、中國老子書畫院、中國指畫館、美國金融中心、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富士學院、深圳外事局等機構及高層人士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指畫大師
尤剛從藝簡介,尤剛出版畫冊,尤剛媒體關注,春秋盡染一指墨,尤剛作品評價,情系指墨話尤剛,潑彩師造化 揮指探心源,三百六十五里追夢人,尤剛作品欣賞,

尤剛從藝簡介

尤剛.字鳳吉.號駱駝山人.駝者
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秘書長
中囯指墨理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指畫》雜誌編委
中國老子書畫院院士
當代指畫大師--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會長虞小風唯-入室弟子

尤剛出版畫冊

《尤剛指畫》
《指畫家尤剛》《尤剛指畫集粹》
尤剛
《尤剛指墨山水》
《中國當代名家-尤剛》

尤剛媒體關注

春秋盡染一指墨

北國風光無限好,只嘆江山吝人雄。
此時,尤剛先生剛從鐵嶺回來,講述自己獨自一人在零下二十六度的龍首山上,膜拜中國指畫先師高其佩詩碑亭時的所思所感。言語之處,令人為之動容。上面便是我為一個如此沉湎於藝術的痴人,而感嘆的半句詩行。談及指畫,《遼海叢書》卷三《指頭話說》,遼高秉澤公述:“恪勤公八齡學畫,遇稿輒無積,十餘作盈二簏弱冠,即恨不能自成一家,倦而假寐,夢一老人此至土室,四壁皆畫理法,無不具備,而室中空空不能撫仿,惟水一盂,遂以指蘸而習之,覺而大喜,奈得於心而不能應之於筆,輒復悶悶,偶意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仿其大略,盡得其神,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至此遂廢筆焉…………用指廢筆者,以筆所難到處,指能傳其神;而指到之處,筆勿能及也。”偶然的一次書畫筆會,眾友展筆予記之。尤剛先生奮筆之餘意猶未盡,借酒力誇下海口,筆能幾何?吾用手指即可書之,於是以指蘸墨,洋洋灑灑,一揮而就,眾友人驚嘆不已。這就是尤剛先生棄筆用指的偶然過程。從此無論是書是畫,皆以指代筆,痴狂之狀,一發不可收拾。然而任何藝術絕無捷徑可尋,沒有長期的艱苦磨礪和感悟,怎能得其一門藝術之精髓。不久之後,尤剛先生便陷入相對的迷茫困惑之中。憑著筆之功底,以指代筆,皆可為之,但卻難得指之精要。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他不遺餘力地四處搜尋指畫書刊資料。到處托人尋找,能購則購,不能購則“厚顏”:相借,一一複印。觀其家中複印指書畫之書,撫頷嘆為觀止。與此同時,他又遍訪名家,廣為聯絡。恰逢筆者在哈爾濱遇一指畫家,去電相問是否購其畫作,他回言無論如何購買一幅,我當即買下一幅。此畫至今懸其家中,供他以真跡揣摩指畫傳神要詣。正如開篇所言,尤剛先生獨自一人,於龍首山高其佩詩碑亭前。冒著零下二十六度嚴寒,靜坐三時。與先人通幽;冥冥之中,可曾聽到遠古殷殷之語,不得而知。但縱觀當今社會,浮躁四海,尤剛先生商海沉浮,不以虛化為榮,仍能靜心以求,可貴之處,令人為之汗顏。
尤剛
如今,尤剛先生對於指畫藝術的痴迷程度,更是有增無減。天賦融其勤奮方能成就一個人的藝術之路。尤剛先生對於指畫藝術的追求可謂禪精竭慮,傾其所有,忘我之狀,在同道好友中,堪稱佳話。每每談及,慨然嘆之。夜半人靜,常得默化,或思閃,或靈動,遂披衣而起,展紙於案,情動於衷,忘情於紙,不亦樂乎。思探索藝境之人,常毀於怠,遲於悟。而尤剛先生勤悟雙舉,實屬難得。正所謂衣帶漸寬步步求實,方後入佳境。
尤剛先生早年寫詩,搞過小說,寫過電影角本。不少作品散於報刊雜誌。憑著雄厚的文化修養,如今又對指畫情鐘獨有。十餘載潛心向學,寒暑相忘,孜孜不倦,一派虔誠探索之心,尤為可敬。觀尤剛先生近作,不論山水花鳥,博採眾長,融於指上。加之原有的國畫功底,讓人難以小窺。尤剛先生早年以黃賓虹風格入手山水。在繼承黃翁的墨方之外,他對焦墨大師張仃的焦墨技法尤為崇尚。諸將其厚重凝練的枯筆技法運用到指畫上,揮灑出自己的一已風格。《塞外人居圖》是他的近作,整個畫面無不展示出塞外的獨有風貌:遠處天葉疏密相間,山石小徑下,清水微皺,一舟獨橫。無論近觀遠望,一幅幽靜的塞外小景,躍然紙上。加之作者巧用枯筆技法,以指點觸,簡練處不失厚重,精細中而不失其拙撲,讓人感到創作者的藝術之境己與家鄉的一草一木絲絲相系。
梅花香自苦寒來。隨著尤剛先生對指書畫的不斷求索,一張張飽含著畫家情感的指畫精品力作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二00五年在尤剛的家鄉,由市民眾藝術館及多家美術協會共同為他舉辦的大型個人指畫展中,無論是書與畫皆受到省市老一代書畫家們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友人為他在深圳舉辦的指畫展中,他的大多幅作品被歐洲及東南亞收藏界朋友所收藏。同時,他又被邀請赴香港文化中心進行了展覽和文化交流。如今,人近中年的尤剛先生被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正式推選為常務理事,中國指墨理論研究院副院長等職。並被指畫大師、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會長虞小風收其為東北地區唯一弟子。中國指畫藝術一派,師徒攜手,相承有序,這也正是尤剛先生所收穫的最美的果實。
路漫漫其修遠,藝術之路何嘗不是如此。百尺之外,撲朔迷離,仍知難而進者寥若晨星。尤剛先生知難而進,傾心相與,拳拳之心,蒼天當報。只願鳳吉(注;鳳吉系尤剛筆名)早鳴,更上一層樓。
(《中國指畫》雜誌2007 第一期,作者:西閣燈客)

尤剛作品評價

情系指墨話尤剛

指墨又稱指頭畫,指畫。由遼寧鐵嶺高其佩開創,歷今三百餘年不衰。然近現代中國歷史沉重的民族災難之慘列,作為畫壇奇苑的指畫,自然面臨瀕於凋零的境地。隨著國家昌盛、萬業興旺,指畫這一百花園中的一朵,又綻放出奇異的芬芳。指畫,顧名思義是用手指做畫,其審美趣味和中國畫是一致的。只是繪畫工具不同而產生出不同於毛筆的風格,所以,指畫同屬於中國畫範疇。但指畫又不等同於毛筆,它即出自於毛筆畫之先(古代先民徒手在岩石上做畫)又產生於毛筆之後,這種特性使得指畫要有毛筆的功力後,又要諳熟指法種種,是難上加難的一種技法。在我主持中國手指畫研究會二十餘年的歷程中,凡是為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指墨藝術做貢獻的人士,我都喻為“勇士”。,尤剛便是其中一位。我很喜歡這位東北年輕的“勇土”。在我眼裡,尤剛除了具有東北漢子的豪爽,更多一些江南人的靈秀。在藝術上要取得成就,除了執著的追求以外,靈氣是不可缺少的,尤剛具備了這些條件。觀看他的指畫作品:技法明顯、墨色蒼鬱、指勢迅捷、一氣呵成……畫面質樸厚重、奇崛有力。與他的為人那樣,即有北方山水的雄健凝重,又有南方山水的靈透清逸,粗中有細,放中有精,達到指畫的意味了。
尤剛
殘缺古拙的金石之味,力透紙背的陽剛之氣,直抒胸臆的率真之美。相距不遠啦。更難能可貴的是尤剛在指畫實踐中創出新意,用“二墨揉擦法”畫出的作品,指印羅紋歷歷在目,不用細辯便知是用手指所繪。這在當今指壇是不可多見的。我鼓勵他精益求精,在實踐中完善這種技法,形成自己的風格……
弘一法師說的好“文藝應人傳,而不以文藝傳”。 也就是說先做人後為藝。做為文化工作者的尤剛是與人打交道的,我看過他主編的《西苑文化報》和多人對他的評價,都頗有好評,我聽了很高興。搞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更何況我們把指畫藝術提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弘揚傳承,擔子就更重了,路也更加遙遠了。所以,畫好指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在搞好本職工作中,一分一秒都要投入到指畫創作中來。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更有價值。
我期待著尤剛成為中國指畫真正的勇士和領頭人。
是為序。(虞小風: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指畫館館長)

潑彩師造化 揮指探心源

在悠長的中國傳統繪畫長河裡,手指畫幾經興隆,幾經沉寂。自高其佩、高鳳瀚、李世倬潘天壽、錢松喦、虞一風均以其驚世駭俗的指畫技藝引起中國畫壇矚目。中國手指畫獨樹一幟,異軍突起,漸次引起了世人的格外關注與青睞。許多文明修養造詣高深的丹青妙手,興之所至也都浸染起了手指畫,從事指畫者愈來愈多,像朵朵異彩紛呈之花,搏擊在浩浩蕩蕩的浪濤之中,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河裡閃耀出璀璨的光芒。
在追波逐浪的指畫隊伍中,有一員指藝縱橫的驍將,他就是關東漢子——指畫家尤剛。
尤剛,字鳳吉,號駱駝山人、駝者。現任: 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指墨理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指畫》雜誌編委,榮獲第二十六屆世界大運藝術家稱號……。曾先後在遼寧、大慶、深圳、淅江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在崑山、合肥、江蘇,九江、漳州、武漢等地參加全國指墨高端論壇及指墨畫大展。作品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西部發展中心、解放軍報社,中國指畫館、美國金融中心、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富士學院、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博物館、深圳外事局等機構及政(商)界高層人士和影視界名流所收藏。初見尤剛,是在2009年4月的江西九江中國指畫高端論壇暨全國指畫大展會上。他忙前忙後,布展、安排與會代表的食宿、筆會以及游廬山等各種事宜。看得出這位年輕的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秘書長是十分稱職的。,就是在那次小型筆會上,我給他作了一幅指畫觀音。而他來而有往,給我畫了一幅指畫山水。這以後,我們記不得有多少次的交流,這使我對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出版的畫冊有:《指畫家尤剛》、《尤剛指畫集粹》、《尤剛指墨山水》、《尤剛指畫》、《中國書畫名家——尤剛》等。從畫裡畫外,能品出他是個性情中人。似乎不善於跟周圍的人玩“城府”。.率意直言,坦誠布白,待人接物把激動留在臉上,痴迷藝術把激情寫在紙上。“與天地山川,得方園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李陽冰語)。這“四德”是李陽冰論書法的精闢之言。而尤剛的指畫能取得可喜的成績,這“四得”之外還有“五得”:一是得益於他是指畫會長虞小風先生的入室高足,能受惠於恩師的耳提面命。二是得益於天南地北遊走八方向眾多畫家請教,博採眾長,轉益多師,發展 自己的優勢。三是得益於對攝影藝術的鐘愛。攝影關於構圖、取景、色彩與繪畫藝術流向殊途同歸,光影人生和指墨人生在尤剛身上別無二致。四是家鄉水土的滋養和他的勤奮好學的精神,刻苦讀書,鑽研指畫藝術理論。五是得益於他的謙謙君子之心。
尤剛
時下染指書畫的朋友逐漸多了起來,這是好事,可見國力強勝,世人藝術修養品格在提升。縱觀書畫領域,向前走的路子大都有兩條:一種是追尋古風,從傳統入手,苦臨碑帖,勤勞而作;另一種則是從當下自然風物入手,寫實而就。尤剛說他是“半路入道”從熱愛書畫之始便選擇了後者。許多朋友誇他的作品時 ,他卻謙卑地說 :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地跋涉見多讀少而感到知識潰乏,與道友之間淡古論今、品茗說畫時著實道不清先賢大師們所言的涵義。細思細想還是緣於讀書少、短少傳統學識……他深感要想提升藝術品位必需走傳統的路子。傳統名家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已給我們後人提供了可借用的寶貴經驗。愈是傳統的,將愈發引人思索。好古不可泥古,求新更需求真。尤剛決意從傳統技法中吸取養份充實自已,並且深入生活,走出或正在走出一條踏踏實實的藝術之路。
也許是“半路入道”的好處。尤剛以指帶筆用焦墨的手法仿繪的幾幅名家畫作,反而有幾分新意。如己丑年畫的《送》擬指仿馬遠的《對月圖》(系列作品)《秋月》,朦朧月,蘆葦叢,水鳧三隻,似傾訴,似聆聽,營造出一種“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空靈,淡遠,別是一番情趣。《山魂圖》、《疊嵐雲嶂》、《歸途》、《輕舟已過萬重山》、《禪山風古》、《山泉》還有不少寫生畫,《獨釣》、《雲居圖》等小幅作品,禪味很濃。文人畫意極佳,瀟灑於一葉扁舟,暢遊於雲波之間。山水的靈逸,雅士的淡泊,酣暢淋漓,盡在指底。清潤而不是法度,深遠而自是不俗。既可看出畫家生活的功底,更可顯示畫家對藝術的表現力。尤剛的指畫作品大則可繪十餘米長,小品則可修得掌股之間。
指畫濃墨寫實比較容易,淺淡簡潔則比較難於做到。而尤剛的有些小品指畫做到了。而且做得極好,這是應當稱道的。看尤剛的作品,我特別鐘情於他的潑彩指畫。他學習張大千先生中西結合,並以大寫意潑彩技法,表現山石肌理、水天交映的特點。最讓人心醉的,要數《雨過山頭雲更濃》、《山深雲滿屋》、《山色淺深隨夕照》、《山藏遠岫千峰疊》幾幅作品。像《蒼山問道圖》、《秋山策杖》、《山谷流泉》、《仙島孤渡》看過之後,給人以深刻印象,揮之不去。尤剛仿佛對潑彩有其獨特的靈性,構圖簡潔,水墨淋漓,用色大膽,氣韻生動。無論用墨,抑或設色均能得心應手,指到神來,令人震撼。
尤剛
尤剛重視去民間採風寫生。尤剛性急善走,他有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見景寫景,睹物記物。他喜歡用指畫記載行程中的人事風景。用手指蘸墨,邊寫生邊與當地村民聊天.聽村民對他的畫的評說。把樸素的民風感受注入畫中。回家以後還用筆回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總結自己的體會,積累和整理素材,提煉主題,進行創作。“度物象而取其真”(荊浩語)。在尤剛的眼裡、指下、畫上,一片山、一汪水、一叢樹、一座屋、一葉舟、一朵雲,皆得之於造化。這讓我想起尤剛的雅號“駱駝山人”,駱駝者,善遠足也。
我祝尤剛在指畫藝術的漫漫修遠大道上,繼續發揮駱駝精神,上下求索,達其真境。
(宋希祥:著名作家、美術評論家、畫家)

三百六十五里追夢人

歲月匆匆,眨眼間便是五年的人生里程。再見尤剛先生之時,容顏依舊,華發咋顯。昔日的狂野稍減幾許,多了幾分深徹,幾分凝重。而談起指畫,尤先生神情突變,依然是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完全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自己的藝術境地。正是這種孩童般的忘我激情,時時感染著他周圍的每一個人。因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只有內在的願望飽含衝動之時,一如紫羅蘭的芳香沁入心靈,如痴如幻的美感與激情,才能忘形而出;一張張嘔心瀝血的藝術作品,又怎能不躍然紙上!我欣賞著尤剛先生一幅幅看似信手拈來的畫作,心裡卻深知他五年之餘的歷練與求索所能達到的自我悟境。只見他五個手指,猶如五個音符,在一張白紙上,自由組合,隨意揮灑,指隨心動,心在意中,談笑間一幅山水畫作已經完成。常言說:功夫在詩外。對於一個執著的畫家而言,功夫則在紙外。對尤剛先生自應了士別三日,得刮目相看的道理。
尤剛
幾年來,他四處寫生,遍訪名師,遊歷了大半箇中國;以崇尚自然為藝境,以謙誠之心廣求教,將自己的所得所悟,一一表現在作品中。是啊,如此壯麗的心境,嫻熟的技法,是通過積累、歷練、涌思、張揚,方能達成,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大的天,有多大的天才會有多大的藝術成就。尤先生深知境外有境,天外有天,這才放逐自己於江湖,歷練心志于山川。只有精彩的心境才有精彩的追求和行動。這是對藝無止境的一種樂觀的心態和對人生自我的超越。 “……我的創作欲望著實令同道們時感驚奇,可謂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我常常把自己當做苦行僧般來對待,買一箱速食麵,弄一包火腿腸,再要上幾桶礦泉水.一個人光著膀子,把自已困在畫室里,整天弄的兩手黑漆漆的,,樂此不疲……”(摘自尤剛創作感言)
對於一個不倦的追夢人而言,勤奮與探索的妙境在於對指墨的恣意揮灑。
眾所周知,中國畫的潑墨法創始於唐代王洽。所謂潑墨法,是指水墨渾融、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法。畫者做畫時既不能造成畫面斑駁狼籍或潰漫無度,又要有能力把握住色彩明暗深淺的差別變化,既要做到對偶然產生的新的畫境給予靈活的引導和補充,又必須意在畫先,大膽潑墨,在水墨淋漓看似雜亂的渾淪中,突破預置的禁錮,與自然流淌的墨色做有機的結合,相輔相成。尤先生在向前人不斷的學習中,終於悟出用指畫潑彩的奇異技法,在歷經無數次的探索中,終於成為中國指畫潑彩第一人。筆者有幸見到尤先生做畫時的情景;只見他神情凝重的略加思考,便輕輕地將五指探入墨池,稍後移手於紙,墨色淋淋漓漓的滴落到紙上,急速的浸潤開來,他的五個手指隨著墨色的流向不停的塗抹揉擦,或點或劃,輕鬆自如,不一時,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作渾然而就,觀之令人驚嘆不已。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其心境必然要上升到自然的本性之中,然後將自己的創作激情與自然合二為一,同時又要跨越表現欲望失道的張力,做到內力聚斂,外力噴薄,方能淡去作品的人工痕跡,看來尤先生已非一日之功了。
路也迢迢,夢也迢迢。做為一個追夢者,是艱辛的耕耘和無悔的求索,讓尤先生的指畫藝術日漸成熟。倘若沒有冰浴溝的凝思,廬山的身影,雁盪山的足印,一方斗室里的深思冥想……苦其心志的憂勞與迷惘,磨其筋骨的千錘百鍊,何以成就一個藝術家的至高境界。張寶國著名作家、收藏家) 

尤剛作品欣賞

尤剛
尤剛
尤剛
尤剛
尤剛
尤剛
尤剛
尤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