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

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

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1830年8月19日出生於德國一位醫生的家庭,從小就受醫療知識和醫療手段的薰陶。1854年他獲得維爾茲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的邁耶爾發現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比開業當醫生要強烈得多。在他的導師、生理學教授盧德維希的鼓勵下,邁耶爾轉向研究生理化學,後來又在海德爾堡大學化學教授本生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本生對氣體的研究啟發邁耶爾於1856年完成了研究論文《血液中的氣體》。文中指出,氧氣在肺部被血液吸收的量與壓力無關,這不是簡單的溶解,而是因為氧與血液之間存在著較為鬆弛的化學結合力。同時,一氧化碳與血液之間存在著較強的化學結合力,所以一氧化碳能夠排擠掉已經與血液結合的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
  • 外文名:Julius Lothar Meyer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30年8月19日
  • 逝世日期:1895年04月11日
  • 職業:化學家
  • 畢業院校:蘇黎世大學
  • 主要成就:元素周期表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主要成就,

人物簡介

1859年邁耶爾擔任布雷斯勞大學講師期間,首先接受了嚴格的史學研究的訓練,他重點研究了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化學發展史,寫成了《貝托雷和貝采里烏斯的化學理論》。這項研究使他對當時各種化學思想的交鋒有了比較和鑑別。

主要事跡

1860年邁耶爾出席了卡爾斯魯厄國際化學會議。在這第一次國際化學界的盛會上,30歲的邁耶爾聽到了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關於利用阿佛加德羅定律和原子熱容定律測定原子量、分子量的論文,後來他又認真研究了康尼查羅散發的這篇論文,感到疑雲頓消,接受了阿佛加德羅的分子論,並且認為這次會議將成為化學理論發展的一個轉折點。這些認識促使他系統總結當時的化學理論,於四年後的1864年寫成了著名的《近代化學理論》,宣揚了科學原子—分子論。這本書前後再版了五次,並被譯成英文、法文和俄文。許多人正是通過這本名著,認識了分子論。
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
《近代化學理論》(第一版)的另一大貢獻是發表了邁耶爾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表中列出了28種元素,它們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周期性地分成6個族,這6族元素相應的化合價是4,3,2,1,1,2。化合價明顯地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同族元素也明顯地呈現出相似性。邁耶爾還計算了同族元素的原子量之間的差值,發現第二橫排元素的原子量與第三橫排相應元素原子量的差值幾乎都是16,其他橫排之間也有類似的規律。他對此很感興趣。他還指出矽與錫之間有未發現的元素存在,它的原子量可能是73.1。
四年後,在《近代化學理論》第二版中,邁耶爾發表了他的第二張元素周期表,新增加了24種元素和9個縱行,總計15個縱行,明顯地把主族和副族元素分開了,這樣就使過渡元素的特性區別於主族而獨立地表現出來了,同時也避免了由於副族元素的加入而使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質迥異。

主要成就

1870年邁耶爾又發表了他的第三張元素周期表(見下圖),重新把硼和銦列在表中,並把銦的原子量修訂為113.4。預留了一些空位給有待發現的元素,但是表中沒有氫元素。同時發表的還有著名的《原子體積周期性圖解》,圖中描繪了固體元素的原子體積隨著原子量遞增而發生的周期性變化。一些易熔的元素(如Li、Na、K、Rb、Cs)都位於曲線的峰頂;而難熔的元素(如C、Al、Co、Pd、Ce)則位於曲線的谷底。邁耶爾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從化合價和物理性質方面入手獨立地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