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連璧

尚連璧

尚連璧(1928—2003),江蘇豐縣人,畢業於江蘇省藝術師範美專、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藝術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師從傅抱石陳之佛等。早年主要從事版畫創作,有《黃金鋪地》等作品,由中央文化部對外文化委員會收藏,並在多國展出。中年後主要致力中國畫的探討,山水深受傅抱石影響,意境清新,筆法秀逸,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大寫意花鳥則得益於海派吳昌碩的滋養,生辣老到,雄渾厚重,大氣磅礴。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作品展,出版有《尚連璧畫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連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豐縣
  • 出生日期:1928
  • 逝世日期:2003
  • 職業:畫家、美術教育家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
  • 代表作品:黃金鋪地,黃山觀瀑
簡介,青少年時期,青年時期,“文革”時期,80年代,90年代,畫展,社會評價,

簡介

尚連壁(1928—2003),江蘇豐縣人,曾畢業於江蘇省藝術師範美專、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睢寧文化館工作。 1985年開始其作品多次作為國家禮品贈送國際友人,是一位在國內外均有影響的畫家。他的山水、花鳥頗具靈性。他早年入室繪畫大師傅抱石先生門下,有幸學得傅抱石大師的筆墨、情致和境界,他的山水畫耐看、耐品味、設色清淡,出入於有無之間的特徵。他的畫作,追求的是一種剛阿不曲的人品精神,反映的是一個人所應有的潔淨靈爽的心態。他畫的《黃山觀瀑》呈出靈逸華滋風采。
尚連璧

青少年時期

尚連璧是江蘇省具有非常影響的畫家,是睢寧兒童畫之鄉的開創者之一。他培養了一批有文華的青年畫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許多書畫愛好者收藏了他的作品。尚連璧1933年出生於蘇北豐縣城,幼年時代即酷愛民間美術。1948年一個特殊的機遇,使他離開偏僻的縣城來到民國時期的首都南京,考入江蘇省立江寧師範學校美術科,初次步入藝術殿堂。該科由水彩畫家薛珍任主任,教師有金有文、劉元、仇河清等,開設了美術史、透視學、色彩學、解剖學、素描、水彩、國畫、油畫、圖案、工藝等課程。在這裡,尚連璧接受了最系統、也是最全面的中西美術教育,他的繪畫基礎就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在讀期間,尚連璧的素描習作便常常出觀摩會上,他成績優異,曾經作為學校的代表,其作品參加了“南京市生產救災美術義賣展覽”。在美術師範科畢業後,尚連璧又考入了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邁進了高層次的美術教育大門。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前身是由徐悲鴻主持創辦的中央大學藝術系。雖然當時徐悲鴻已離任該校北上主持中央美術學院工作,但他所倡導的不慕時流、穩健紮實的寫實主義學風依然成為該系美術教育的主導思想。而且,以傅抱石陳之佛黃顯之呂斯百秦宣夫楊建侯為代表的當代一流畫家仍主持教學工作。尚連璧有幸成為他們的學生,親炙他們的教誨,終身受益匪淺。
在眾多的老師中,傅抱石對他的影響最大最深。作為“毛筆畫”課代表,尚連璧與抱石先生有過較為密切的接觸,而且其豪爽的性格與傅氏山水的傾吐方式也非常契合。因此,抱石先生每一句話,他都銘刻在心間。如“毛筆畫就是用筆蘸水畫到宣紙上,這個‘水’很關鍵、很講究、很有學問”;“毛筆畫用色要薄而透,不能像油畫層層加,用厚堆法”;“大畫要當作小畫畫,小畫要當作大畫畫”,等等。迫於政治氣候,抱石先生講課並不多,但私下曾語重心長地對尚連璧說:中國人還是要畫中國畫,你可以多看石濤的作品,要研究石濤。在畢業畫展上,尚連璧的一幅國畫作品《美人蕉》得到了抱石先生的特意讚賞。他鼓勵尚連璧:用筆猛狠,敷色潑辣,以後還要在骨法用筆上再下功夫。高山仰止,尚連璧在他未來的創作實踐中無不傾注了他對抱石先生的敬仰,無不遵循抱石先生的教誨,他不能辜負抱石先生曾給予他的鼓勵。

青年時期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斥。其最大的根源,便是人們以為這種傳統筆墨的陳舊性,已很難反映新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蘇聯社會主義的文藝思潮在深刻影響著新中國的文藝發展方向,俄國列賓、蘇里柯夫等反映社會重大主題的寫實主義作品在震撼和吸引著中國一大批青年美術工作者。受到時代的感召,尚連璧也以滿懷的熱情創作了一大批油畫、版畫和雕塑作品。他的油畫作品《黃繼光》、《春晨》、《少先隊員》、《追跡》和《國慶節》等先後在各種展覽會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些作品不僅在創作構思上追尋蘇聯批判的審美理想,而且在油畫技巧上也多受蘇式畫風的影響。那是一種介於印象主義與古典主義之間的風格,既講求光色,也講究素描。筆觸穩健而灑脫,厚堆與輕塗相結合。除了主題性的油畫,他也畫了許多所謂習作性的作品,如《八達嶺》、《自畫像》和《女兒》等,這些作品不受題材限制,畫得輕鬆自如,反而能夠顯示出他真正的油畫水平。從油畫實踐中,尚連璧掌握了這種中國畫全然沒有的色彩觀念,這為他日後有機地將一些色彩表達融入中國畫創造了條件。

“文革”時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浩劫,這個浩劫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而歷史又神奇地將一些人的命運聯結在一起。當尚連璧被關押接受審查的時候,傅抱石先生的三女兒傅益瑤被劃為內定反革命,恰好也下放到睢寧縣王林公社。當“文革”後期尚連璧稍許獲得一點自由之後,他們開始了比較頻繁的接觸,相與切磋畫藝。從某種意義上說,傅抱石女兒,重新喚起了尚連璧對抱石山水的熱愛,抱石先生對他的鼓勵似響鼓重鑼再三迴蕩在他的耳畔。1973年秋,傅師母羅時慧特邀他到位於南京傅厚崗六號的抱石先生的寓所做客,在這裡,尚連璧得到熱情的接待。宴席之後,傅師母慨然打開塵封已久的抱石先生的遺墨,讓他細細觀覽了大師生前的創作手稿、片紙碎墨。在這裡,尚連璧仔細披閱了先生一些代表作的創作過程,那些沒有完成的或正處於繪製過程中的“廢紙”給予他的印象尤其深刻,啟發也最大。應該說,尚連璧在此後能夠很快掌握傅氏山水畫的一些技巧,除了他的稟賦和悟性,多半取決於他能夠直接看到大師的這些創作手稿。
尚連璧

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是尚連璧個人藝術生涯中取得長足發展的十年。這十年里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研習傳統;二是“行萬里路”;三是總結和展示他的藝術探索,以得到社會檢驗。在他真正以此為歸宿並對傅氏山水進行深入摹習之後,他開始產生對隱藏在傅抱石藝術作品裡那些更廣闊深厚傳統的研習的一種渴求。雖然對傳統的認識和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深層次的理解分析與筆墨修煉是必不可少的。鑒於此,尚連璧自覺地沿著抱石先生的足跡,相對定向地向歷史回溯。這是一條艱苦而寂寞的荊榛之路。清代石濤是這條研習之路上一個最重要的畫家。不拘成法,是石濤給予尚連璧的最大思想啟迪。足跡曾踏遍半箇中國的石濤,對真山真水有著切身的感受,他的筆墨皴法便不局限於某家法某家皴。“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在這種精神指導下,他提出了“搜盡奇峰打草稿”回到山水中去的創作思想。尚連璧認為,這不僅是石濤成功的重要創作道路,而且也是傅抱石成功的創作道路。他不僅喜歡石濤的理論,而且酷愛石濤的畫,他後來形成的恣縱飛舞、旋轉挫折的線條和乾濕濃淡、飛白枯索的筆墨形態,都得益於他對石濤《潑墨山水卷》和《餘杭看山圖》等作品的理解。然而中國畫僅有恣意縱橫的寫意是不夠的,為了掌握“南宗”畫系的發展脈絡,尚連璧有意識地轉入恬淡清潤的格調,以靜斂動。對黃公望圓潤鬆散的線條和筆簡意遠的皴擦的揣摩,使他後來的作品另一種明潤秀拔、溫雅平和的氛圍。
在這個時期,尚連璧幾乎用整塊時間去研習山水,皴擦渲染,反反覆覆,一絲不怠,一天畫下來甚是疲勞。後來他改變了這種單一畫山水的方式,間以花鳥作為放鬆和休息,既張弛結合,又快慢互補。由此,他筆墨功夫的錘鍊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先臨遍《竹譜》、《梅譜》、《蘭譜》,在掌握了一些花鳥基本造型之後,重新研習了吳昌碩、八大和徐渭。吳昌碩致力於金石研究所得的純樸渾厚之趣給他以很大啟發,三十餘歲時,尚連璧始以作篆籀的筆法繪畫。吳昌碩那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的氣度,那縱意揮寫而不拘成法的激情、簡練概括而意境深邃的筆墨,都極其自然地轉化為尚連璧藝術語言的組成部分。除了吳昌碩、徐渭和八大山人的藝術個性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藝術道路。他們的作品都有一股剛烈之氣,在徐渭是惆悵悲歌,在八大是寂寥落寞,但都是性格、氣質、情懷的直接顯出。由於“文革”的遭遇,曾經受人生痛苦和絕望打擊的尚連璧,正是從徐渭和八大山人的作品裡找到了自己情感噴發的突破口。圓渾蒼潤的線條、沉鬱狂放的運筆、簡潔凝重的墨色,這些徐渭和八大山人的個性品質,正成為尚連壁藝術語言的參照物。從傅抱石石濤再到黃公望董源,從吳昌碩到八大山人和徐渭,尚連璧一路尋根求源,回溯傳統,既加強了他的藝術創作的歷史深度,也增添了他的筆墨世界的文化底蘊。尚連璧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把對於傳統的回溯與研習始終和深入勤奮的寫生結合在一起。他曾經先後遠赴西南、西北旅行採風,行程數萬里,踏遍半箇中國,飽覽了黃山、峨嵋的奇峰峻岭,觀賞了泰山、華山的雲濤霧海,臥遊了桂林、三峽的激流淺灘,啜飲了雁盪、黃果樹的茂林飛瀑。他作品的意境隨著足跡的延伸在不斷地擴展,他畫面的筆墨隨著表對象的變換在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而他的藝術個性隨著視野與胸襟的開闊也愈來愈鮮明。
入於傳統,出於生活,使尚連璧的藝術生命發生了一次蛻變,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他嶄新的藝術面貌。
1983年,“尚連壁畫展”在南京市鼓樓公園展出時,首次確立了其繼承抱石山水畫風的面貌。同年,尚連璧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邀請赴京在解放軍通信學院舉辦個展。北京畫院院長尹瘦石為畫展題寫展名。《光明日報》專題介紹了展覽盛況。1987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主辦,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展名的“尚連璧畫展”在京隆重開幕,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日報》、《中國農牧漁業報》和《中國農民報》對這次畫展均有報導。展出的一百餘幅作品,是尚連璧應農業部邀請專程赴京在一年時間內創作的。國家部委級辦公大樓採用一位畫家的作品裝飾,這在當時尚屬首例。多年的藝術探索和由此而形成的個人面目終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專家的讚許。這次畫展,標誌著他的藝術水準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90年代

1992年,《尚連壁畫集》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該畫集收入58幅山水、花鳥畫作品,集中反映了80年代以來,他進行藝術蛻變之後所形成的個人藝術風貌。在這裡,人們很難用山水畫家或花鳥畫家來簡單概括他的繪畫藝術,因為他同時在山水和花鳥這兩個領域進行了卓越的探索。
在山水畫方面,尚連璧沾溉傅抱石山水特徵最多,學得那種恣肆揮灑大氣磅礴的氣度、那種直捉大自然魂魄的靈性和不拘古法的筆墨情致,但又有所區別,有所發展,形成他個人的一些面目。這些面目在三個層面上,即增強破墨散鋒皴的表示張力、色彩意象的獨立性和構成意識的融入。傅抱石能夠“往往醉後”在畫面上縱橫揮掃直接顯示他的藝術個性,在於他創造了破墨散鋒皴的藝術語言。尚連璧在學得破墨散鋒皴之後,大膽地加強了散鋒的“骨力”,提高了這一皴法的強度。毫無疑問,這種被添加了“鋼筋”的破墨散鋒皴,增強了造型上的建築感的表達。
所謂色彩意象的獨立性,就是色彩在營造意境上的非從屬於墨的獨特作用。在包括傅抱石在內的古典山水畫中,色彩的運用一直處於被抑制的狀態,意境的營造主要依託於“墨分五色”的皴擦處理,即使用色,也必定是“以墨化色”。隨著西洋畫傳入中土,西洋色彩觀念逐步為中國畫家吸納。但意象色彩的獨立性,又必須限制在中國畫的範疇中,掌握色與水和墨之間的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水色滲化在宣紙上產生出的特殊品質,並以此作為大量的鋪墊,那么其魅力就遜色得多。水色滲化在宣紙上產生出的特殊品質被尚連璧反覆用於山水的渲染中,彩色為尚連壁的山水帶來清新、明麗、歡快、蘊藉、飽滿的情調和意境,這既是他早期西洋畫訓練和多年油畫創作實踐打下的色彩功底的自然流露,也是他融入中國畫筆墨之後的創造。
正因為尚連璧走出了“以墨化色”的局限,他的山水畫比傅抱石則更具有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風貌。所謂構成意識的融入,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完成的。尚連璧的山水既是對傅抱石山水的發展,又是他作為一個當代畫家對當代人審美圖式的一種認識與表達。他的花鳥畫雖然多得益吳昌碩的老辣生拙、蒼渾雄厚,但也不盡一致。畢竟,尚連璧個人藝術歷程決定了他藝術面貌的獨特性。著名畫家和美術評論家程大利曾這樣概括:“尚連璧悟性極好,從版畫轉入國畫取其拙樸而不見呆滯,下筆暢而不澀。以腕力寫花鳥,厚重得如純刀刻石一般,濃墨伴著中鋒,敷以重彩,直如重鼓響鑼,將大自然的韻致整個兒升高了一個八度。”
和吳昌碩相比較,他的這種獨特性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木刻味,二是色彩感。多年的木刻創作歷程,在練就了他的一副好腕力的同時,也形成了他的刀趣木味上的審美範式,這種範式幾乎直接顯示在他在花鳥畫上的追求。這就是執刀向木時的一股衝勁、猛勁和狠勁轉化為用筆上的果敢、豪放與潑辣;非猛無以果敢,非沖無以豪放,非狠無以潑辣。則敢於鋪墊大面積的墨塊,強化黑白對比的力度,使形象更富有質感和量感。這種情形多用於葉片的處理上,無論是竹葉桃葉還是芭蕉葉枇杷葉荔枝葉,都顯示出墨塊在畫面上的特殊作用,厚重如鈍刀刻石。色彩的濃烈、墨塊的凝重.
尚連璧猛狠蒼辣的運筆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他鮮明的花鳥畫個性。這種個性既是他特殊的人生體驗和藝術歷程的賜予,更是他豪爽性格和剛硬氣質的自然流露。相對而言,山水畫以文功勝,其境、其筆、其染皆
須去躁去火、悠悠然翩翩然;花鳥畫則以武功勝,其氣、其筆、其墨皆得迅雷不及掩耳,大刀闊斧、不拘小節。因此,集花鳥與山水於一身總有相悖處。吳昌碩以花鳥名世,鮮有山水之作;傅抱石專擅山水,從不涉筆花鳥。而尚連璧恰恰融二者為一身,看似矛盾,卻不盡其然。他是用整塊的時間畫山水,心境恬淡,無憂無慮;間歇,另展一紙橫筆揮掃,鬱悶豪興一吐為快。畫山水是張,寫花鳥是弛,一張一弛正符合生命與生活的節律,這就是他藝術個性中的兩面性。清張庚在《國朝畫征錄》記以沒骨花卉著稱的惲南田由山水改學花鳥時說,他“好畫山水,力肩復古,及見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質不能出其右.
尚連璧
山水而學花卉。”可見,能將山水和花鳥都畫得好,並非人人所具備。在當代金陵畫壇,不乏畫山水的偶試花鳥或專攻花鳥的淺嘗山水的畫家,但像尚連璧那樣兩者皆擅皆精的畫家卻是絕無僅有的。他正是於此另樹一幟,別開生面,煥然出新。

畫展

2013年3月7日至3月15日,“拙樸風骨—尚連璧畫展”將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展覽共展出作者一生80餘幅山水和大寫意花鳥作品。該展是關山月美術館“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課題展覽之一,除了展覽外,研究人員還將對尚連璧的生平、藝術成就進行梳理和研究,並將成果結集出版。
尚連璧精典國畫山水:
尚連璧精典國畫山水尚連璧精典國畫山水
尚連璧
尚連璧精典國畫山水尚連璧精典國畫山水

社會評價

尚連壁是當代金陵畫壇兼具山水與花鳥之勝的名家。生前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藝術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師從傅抱石陳之佛等。早年主要從事版畫創作,有《黃金鋪地》等作品,由中央文化部對外文化委員會收藏,並在多國展出。中年後主要致力中國畫的探討,山水深受傅抱石影響,意境清新,筆法秀逸,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大寫意花鳥則得益於海派吳昌碩的滋養,生辣老到,雄渾厚重,大氣磅礴。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作品展,出版有《尚連璧畫集》。
馬鴻增(主持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這次尚連璧先生的遺作展,包括這本畫冊,做得都很精心,使我們一下子見到許多以往很難見到的尚連璧先生的優秀作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更全面地重新認識了尚連璧先生。 1997年,我曾經給尚先生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再看(這篇文章),感到當時對他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因為90年代後期他的畫,特別是花鳥畫又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所以,希望大家今天能暢所欲言。
盧星堂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尚連璧先生是我們的老朋友,但我們對他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這次,我們所看到的他這么多的作品,可以說較為充分地反映了他不懈的追求和高貴的品質。好多作品,都是第一次呈在我們眼前,我感到中國的優秀傳統這支筆沒有丟。多少年來,像這樣的寫意花鳥,在江蘇不是太多,寫意花鳥一直是我們江蘇的薄弱環節。這么好的作品,對我們同行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其實他的版畫也很好,後來又跟傅抱石先生學山水,通過傅老的手法把生活的積累表了出來,也同樣很成功,好多山水小品都充滿了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的作品使我們很受啟發,也很有教育意義。我相信看展覽的人會越來越多。
許祖良(江蘇美術出版社編審):我和尚連璧先生原來就有交往,這次看了展覽,覺得這確實是他藝術成就的展示。這次展覽應該是非常成功的。而從中我們更感受到他的人品與他的藝術成就可謂渾然一體。這是第一點感受。第二,我們感到從審美的角度看,他的作品不論山水還是花鳥都很大氣、大度。尤其是作品筆墨的盡情揮灑,充分地了這種“大氣豪情”。他人生的經歷是坎坷的,但正如其作品給我們的感覺一樣,非常大度,畫面氣勢磅礴,包括花鳥畫中出的墨塊和濃烈的色彩,都是如此。我覺得尚先生作品有三種突出的美感:靈動的自然美、磅礴的氣勢美、闊大的境界美。看了他的畫,我們的心胸為之一震,酣暢淋漓,賞畫的過程也是一次美的陶冶和享受,很有視覺衝擊力。這么多的作品,看上去卻很有新鮮感,山水和花鳥均既傳統又很有變化,所以很耐看。程大利說這是“力能扛鼎”之作,確實如此。
范保文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今天這個尚連璧先生的遺作展使我很感動。尚先生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我的前輩。他的為人非常豪爽,是非分明,心像鏡子一樣透明,所以你很容易和他交談、和他交朋友。看了他的畫以後,感到很痛快,花鳥畫大筆頭,功夫蘊藏在這筆頭之中。畫面的氣息和吳昌碩很近,他確實學到了吳昌碩的筆墨精華,但畫中更多地體了他的內心世界。所以,我更欣賞他的花鳥畫,這在我們省里確實是獨樹一幟。我想通過這次展覽,我們應把他在花鳥畫方面取得的成就好好宣傳一下。山水畫方面,他吸收傅抱石先生的比較多,但他學的是傅先生的靈氣,而不像有的畫,貌似傅抱石,再一看什麼都不是。尚先生與傅抱石心性很近,襟懷坦蕩。所以你看到的遠不是畫面上的東西,它一下子把你拉到生活中來,這些東西都是他畫的精妙之處。這次展覽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尚先生的藝術成就,以往我們沒機會,而這次我們對他有了更新的認識。
尹石(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值尚先生過世一周年之際,尚輝策劃了這個遺作展,可謂意義重大。很多老畫家的作品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沒有在歷史上得到應有的承認,很遺憾。這個展覽使尚連璧先生的作品有了集中展示的機會,也使我們對尚老的作品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我和尚老已認識了20多年,我對尚老有兩方面的認識:一個是他為人耿直大方,敢於說真話;二是他的作品,山水、花鳥都是大手筆,敢於超越前人,構圖、用筆、用墨都很大,境界開闊,氣勢不凡,個性鮮明。他的畫,既有八大山人的神韻,又有吳昌碩的筆意。比如梅花有杜鵑花那么大,這很少見,可謂藝高人膽大。在尚老過世一周年的時刻,給他舉行這樣一個展覽很得當,他一直是我們光輝的榜樣。
黃鴻儀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好像尚老還在一樣,2002年我們曾一起去上海看了國寶展。當時尚老談笑風生,身體很好。我最早和尚老認識是在北京看李可染的畫展,那是80年代後期,我們一見如故。當時正是85新潮以後,中國畫正處於徘徊期,尚老對藝術的真誠和熱情給我留下很深印象,我們交流了許多有關中國畫的觀點。從早上9點到展覽結束,我們一直在那裡邊討論邊看。對於中國畫我們談了很多。我們感到如果把李可染的畫放大,便顯得所以我們說中國畫的不是照抄西方人的,中國畫有屬於自己的時代。今天我們看到尚老的許多作品,就是這種可貴的探索精神結出的碩果。同時,我認為尚老的一生做了許多藝術普及工作。他搞了許多展覽,如油畫、木刻、雕塑,他做了許多默默無聞的事,對於像尚老這樣無名英雄我們不應該忘記。
左莊偉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一進門,看到“大氣豪情”四字,我覺得這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尚老的畫品、人品。剛才幾位先生講得都很到位,我著重講一下自己的感受。我對尚老是先識人後識其畫,與他交往很早。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大氣豪情”。他和人交往時,很快就會讓人感到非常親切,非常真誠。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藝術觀點和對一些畫界問題的看法時,他的話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他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憎分明。總而言之,他對事總能從一定的高度和立場,給予明確的評價,好的讚揚,虛偽的深惡痛絕。豪爽、耿直、愛憎分明造就了他的藝術,用筆、用色,都充分地體他人格的魅力。他的畫,就像有的朋友所說的那樣:大氣、大度、氣勢奪人。今天我看到他的畫比較全面,以前只是局部了解了一點。這次好多畫我以前根本就沒看過。說實在話,尚連璧並不為世人或同行所更多了解。尚老的山水畫,我以前看到的並不多。山水畫給人感覺有傅先生的影子,如散鋒的運用,但是在構圖等方面,很有自己的特點,來自於傅抱石,又不同於傅抱石。他的花鳥畫,我認為更好。大寫意花鳥很難,能放能收的很少,像徐渭、八大山人那樣的作品我很難見到。在我們省內的花鳥畫界,像尚老這樣大膽的藝術處理方式確實不多,比如看了他的梅花,我感到尚老的膽子真大。他並沒有把它(梅花)作為具體的物,而是作為一種精神的符號來。所以我看這幅畫,並沒有僅僅把它當作梅花,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氣勢、一種筆與墨的構成所形成的氣勢來看。這樣的作品若在別的展覽上,很容易讓其他的畫黯然失色。
周積寅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導):看了畫展,我很激動,在讓人激動的展覽已經很少。和在座的各位感覺一樣,尚先生為人耿直,沒有虛情假意,表里如一。在一次筆會上,我和尚先生一見如故,感到很親切。當時我只看到了他的寫意花鳥,沒有看到山水作品。今天有幸看到山水作品,覺得畫得也同樣精彩。他的山水明顯受到傅先生的影響,但是只得其神韻,二者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他吸收了傅先生的神韻,用來表示自己的情感很成功,與那些一味模仿傅先生的作品是不同的。他的山水作品生活氣息很濃,不過我更喜歡他的寫意花鳥。特別是一進門那幅梅花就把我震住了,氣勢之大,令人叫絕。“遠看得其勢”,這種大氣勢的作品,這樣力的美,很難見到;“近看得其質”,有筆墨神韻。 另外,他的花鳥作品表示了自然之美,“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很多鳥和花比較誇張,但給人的美感卻很強烈,特別振奮人心。他的作品不用款識,一看便知是尚先生的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這很不容易。很多人的畫,個性不夠,而尚先生則個性鮮明,有突破。在我們江蘇,我沒看出有第二人能畫出這樣的花鳥畫,即使在全國也很難看到有這樣風貌的作品,只因這樣,他畫的才是自己的東西,正如畫冊的標題所說大氣豪情。尚先生對名和利看得很淡薄,如果沒有這個展覽,我們很難對尚先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而報紙、刊物介紹的也很少。我建議我們大家要好好地對尚老的藝術成就進行宣揚。
歐陽希君(文化部藝術品鑑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尚連璧先生是我國知名畫家,曾師從傅抱石陳之佛、楊建侯等畫壇巨擘學藝,是當代金陵畫壇兼具山水與花鳥之勝的名家,是當代中國畫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在山水與花鳥畫方面的探索及其取得的藝術成就對金陵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山水畫深受傅抱石開創的新江蘇山水畫派的影響並有所發展,意境清新,筆法秀逸,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花鳥則得益於海派的吳昌碩,生辣老到,筆狠墨蒼,實是他個性最直觀的顯露。清新與渾厚、秀逸與生辣、穩靜與激盪,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與風格兼容於一身,在中國畫家中實為罕見。有評論家認為,尚先生大氣豪情、渾厚奔放的藝術風格是以婉約柔弱為風氣的當代金陵畫壇缺少的。他還是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第一屆中日美術書法交流大展一等獎。尚連璧對當代中國畫的貢獻,在今天仍然未能得到應有的評價和重視,不能不說是美術界的一種損失。值得慶幸的是,關於他學術貢獻的相關研究已經展開。中國的大寫意花鳥每前進一步都很難,齊白石潘天壽以後基本就停滯了,1990年代後,大寫意幾乎處於退勢,而他的大寫意又給人以新的氣象。實際上,中國花鳥畫可以進一步走向抽象或半抽象,這是在對尚先生作品的解讀之後,給我們的新啟發。因為尚連璧走出了“以墨化色”的局限,他的山水畫比傅抱石則更具有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風貌。所謂構成意識的融入,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完成的。尚連璧的山水既是對傅抱石山水的發展,又是他作為一個當代畫家對當代人審美圖式的一種認識與表達。他的花鳥畫雖然多得益吳昌碩的老辣生拙、蒼渾雄厚,但也不盡一致。畢竟,尚連璧個人藝術歷程決定了他藝術面貌的獨特性。著名畫家和美術評論家程大利曾這樣概括:“尚連璧悟性極好,從版畫轉入國畫取其拙樸而不見呆滯,下筆暢而不澀。以腕力寫花鳥,厚重得如純刀刻石一般,濃墨伴著中鋒,敷以重彩,直如重鼓響鑼,將大自然的韻致整個兒升高了一個八度。”和吳昌碩相比較,他的這種獨特性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木刻味,二是色彩感。多年的木刻創作歷程,在練就了他的一副好腕力的同時,也形成了他的刀趣木味上的審美範式,這種範式幾乎直接顯在他在花鳥畫上的追求。這就是執刀向木時的一股衝勁、猛勁和狠勁轉化為用筆上的果敢、豪放與潑辣;非猛無以果敢,非沖無以豪放,非狠無以潑辣。而在畫面構成上,則敢於鋪墊大面積的墨塊,強化黑白對比的力度,使形象更富有質感和量感。這種情形多用於葉片的處理上,無論是竹葉桃葉還是芭蕉葉枇杷葉荔枝葉,都顯示出墨塊在畫面上的特殊作用,厚重如鈍刀刻石。色彩的濃烈、墨塊的凝重,被尚連璧猛狠蒼辣的運筆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他鮮明的花鳥畫個性。這種個性既是他特殊的人生體驗和藝術歷程的賜予,更是他豪爽性格和剛硬氣質的自然流露。相對而言,山水畫以文功勝,其境、其筆、其染皆須去躁去火、悠悠然翩翩然;花鳥畫則以武功勝,其氣、其筆、其墨皆得迅雷不及掩耳,大刀闊斧、不拘小節。因此,集花鳥與山水於一身總有相悖處。吳昌碩以花鳥名世,鮮有山水之作;傅抱石專擅山水,從不涉筆花鳥。而尚連璧恰恰融二者為一身,看似矛盾,卻不盡其然。他是用整塊的時間畫山水,心境恬淡,無憂無慮;間歇,另展一紙橫筆揮掃,鬱悶豪興一吐為快。畫山水是張,寫花鳥是弛,一張一弛正符合生命與生活的節律,這就是他藝術個性中的兩面性。清張庚在《國朝畫征錄》記以沒骨花卉著稱的惲南田由山水改學花鳥時說,他“好畫山水,力肩復古,及見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質不能出其右……於是舍山水而學花卉。”可見,能將山水和花鳥都畫得好,並非人人所具備。在當代金陵畫壇,不乏畫山水的偶試花鳥或專攻花鳥的淺嘗山水的畫家,但像尚連璧那樣兩者皆擅皆精的畫家卻是絕無僅有的。他正是於此另樹一幟,別開生面,煥然出新。
丁濤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首先我感到這次展覽很有特點,從布展到這個座談會的舉行都很特別。尚連璧先生作品本身的大氣豪情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連我們內心的豪情也激發了出來。幾年前,我曾經在《美術觀察》給尚老寫了一篇評論,主要表達了我對尚老作品的一種雄渾曠達的審美感受。我要補充的是,這次看到的作品比我給他寫評論時要多得多。相對於目前江蘇的花鳥畫壇,尚老的畫很有特點,個性鮮明,突出之處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外在形式美來看,大氣曠達,有一種陽剛之意。這種大氣說起容易做起來難。在用筆、用色、構圖等各方面他能做到渾然一體,氣勢奪人。二是從內在精神來看,他的人文意識很濃厚。那些八哥、金魚等都體了一種精神,表面上畫的是花是鳥,其實畫的是人。 在這本畫冊里,我也看到尚老畫過《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題材,毛主席像也畫了不少。那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我本人也畫過不少。尚老的主席像畫得很細,幾乎等同於照片。若要問這與他在畫的花鳥有沒有關聯,我看是有的。至少,他對人生的認識,對世態炎涼的體悟就比較深。作為知識分子來看,他的作品很有個性,作為普通百姓來看,也很受歡迎。藝術作品本身是乾什麼的?這正是問題的答案。藝術不是玩弄,不是炫耀,要表一種精神,而尚老內外一體,解決得很好。從內在的人文精神到外在的陽剛之美,充分表了他的獨特個性。我想,尚老的作品將在畫史上,至少是江蘇的美術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因為是遺作展,畫畫的人已離我們遠去,但作品所傳達出的生命力,所顯示出的視覺衝擊力是永存的。
傅二石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傅抱石紀念館名譽館長):今天看了這個展覽,感慨很多。連璧兄大我六歲,我們交情深厚。一年前,連璧兄突然離世,作為他的好友,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當時尚老的告別儀式比較簡單,而今天的遺作展,權且是一個補充,這給了我一次哀悼、懷念的機會。連璧兄的一生確實可以說是獻身給了藝術,不管是何種逆境都沒有動搖過他對藝術執著地追求。作為畫家,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對此我和連璧兄有著共同的感受。說起種種遭遇所帶來的回憶,我真佩服連璧兄面對打擊仍然保持著極其旺盛的藝術創造力。還有他始終樂觀地面對生活,這正如連璧兄留下的各種照片,臉上總是保持著一種樂觀、開心的表情。這正是他性格的,畫家的藝術面貌與其性格是分不開的。大家都提到連璧兄的作品充滿著大氣豪情,這非常確切。他在南師讀書時受到我父親的影響比較大,而且這種影響貫穿了他的一生。我父親一生追求的也正是大氣豪情,連璧兄繼承了先輩的藝術造詣,並加以發展。從這點來看,連璧兄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學我父親的人並不少,但更多的是從畫冊上練就了一手仿真術。連璧兄則從我父親的精神實質著手,在走自己的路,這可以從這些遺作中得到證明,特別是山水作品,追求大氣,講的容易做起難,好多人都想學傅抱石的大氣,並非人人都可以學到,關鍵是繼承方式要對。同時,我也要強調,藝術的風格與藝術家個人風貌關係極大,這勉強不得。而連璧兄的性格與我父親恰恰是一脈相承。連璧兄樂觀的生活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助於他達到大氣豪情的境界。對連璧兄的藝術造詣,我也要向他學習。
張爾賓(十竹齋研究部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看了畫展,我既高興又遺憾。高興的是看到了這么多好作品,見畫如見人。尚老的匆匆離去,使我想到這樣的畫展為什麼不在生前辦,所以很遺憾。不論江蘇還是全國,吳昌碩、齊白石以後,大寫意花鳥並沒有什麼大家出,而尚老則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的一位。尚老的筆墨內涵、文化底蘊往往比起同行要技高一籌。遺憾的是尚老生前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地位。好多畫家作品的商品化傾向非常突出,有筆墨無性情,而尚先生的作品則不是如此。我想,將來的畫史應該給尚老留下一個恰當的位置。
張廣才(江蘇教育學院美術系主任):我和尚老既是同鄉,又是他的晚輩,同樣也是忘年之交。十幾年來,我經常登門造訪尚老,喝酒聊天.從尚老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許多,他本人就是一本打開的書。尚老的人生可謂歷盡坎坷,卻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這種精神在商品氣息濃厚的當今社會尤為重要。尚老又總是那么樂觀曠達,個性率真,敢於說真話,這些在他的作品裡都有充分的體。另外,尚老藝術功底深厚。大學期間的系統學習,對油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品類的涉獵,使他的中國畫創作厚積薄發。正是如此,看了他的作品我們才有了一種“大氣豪情”的共鳴和享受。我是懷著深深的緬懷之情看完尚老的遺作展的,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想應該把凝聚於作品中的內在精神傳達給學生。
張厚存(江蘇省油畫學會理事、泰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二十多年前,我在南京辦畫展時認識了尚先生。因為早就聽說過尚先生曾在靖江生祠中學教過書,所以我特地拜訪了他。尚先生南師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靖江生祠中學,因他破天荒地在中學美術教育中使用模特和石膏像等教具,引起校方領導的反感,並把他打成右派。從此經歷坎坷,半生遭受磨難,他的作品正是他生命歷程的濃縮,他的所謂大氣豪情,正是和命運鬥爭的精神突顯。
羅邦泰江蘇省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高級美術師):尚老的畫讓我們這些晚輩受益非淺。從審美上講,雄強大氣是一種美,精緻細膩也是一種美,但我想前者應更重要。因為為了更能迎合商品化的市場需求,後者已成泛濫之勢。尚老的畫險峻雄強,並不追求過分的完美以取悅世人,但卻更能震撼人心,充滿視覺張力。當代人的心量往往不夠大,所以我們更需要倡導這種畫風,我們需要這種率真和樸實。
李芹(江蘇省美術館收藏部副主任):在當代江蘇,尚老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輩畫家。尚老的作品時代感強,為了適應藝術反應社會實的需要,他曾進行版畫創作,從80年代開始尚老則更多地從事國畫創作。江蘇是中國畫傳統積澱深厚的地方,尚老的中國畫同樣也得益於江蘇的地域性優勢。再者,他個人的豪放性格更有助於他在創作上兼收並蓄,最終形成雄強大氣的畫風。我想,這些對於我們後學者無疑有著可貴的啟發意義。
白光華(江蘇豐縣宣傳部副部長、豐縣文聯主席):我受豐縣宣傳部的指派專門來參加尚老的遺作展。各位專家學者對尚老人品、畫品的肯定,使我感到很驕傲,這也是我們豐縣人民的驕傲。豐縣地處江蘇西北部,雖是很偏僻,卻人文薈萃,尚老的藝術造詣正是為我們豐縣增光添彩。
馬鴻增:這個畫展和研討會,給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這位藝術家的機會,對於這位我們以前沒有足夠關注的畫家的重新解讀,讓我們更加感到中國畫最重要的審美特徵是它的“書寫性”,尚連璧先生那張最大的梅花作品,純粹是紅與黑交響的抒寫,他的筆墨之中,完全是他人格的自然流露和精神氣質的自然釋放。中國的大寫意花鳥每前進一步都很難,齊白石潘天壽以後基本就停滯了,1990年代後,大寫意幾乎處於退勢,而他的大寫意又給人以新的氣象。實際上,中國花鳥畫可以進一步走向抽象或半抽象,這是在對尚先生作品的解讀之後,給我們的新啟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