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小說作品)

少年時(小說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以第三人稱筆法寫出自己的青春歲月。小說里的約翰是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锺情的是文學,並在少年時就離南非家鄉,遠赴倫敦。在看似清淡的筆下,呈現出少年的多重心理:詩人的敏感、對愛情的懵懂,以及作為殖民地移民的自卑情結。這本虛實交織的私密小說是了解柯慈內心與解讀其作品的重要源頭。兩次獲得布克獎的作家柯慈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少年時期的他如何在透過閱讀自我學習,並獲得夢寐以求到倫敦求學的過程。故事裡的約翰是個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锺情的是文學,最後他逃離開普敦,來到他一心嚮往的倫敦,這本自傳體小說大膽揭露這位國際知名作家青春期的懵懂愛欲。全書虛實交構,被視為比柯慈得獎的小說更精彩好讀,筆調清冷優雅,其中主角對自己從 南非來到倫敦後,產生自我認同的追尋以及對創作的渴望追求相當令人動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年時
  • 作者:柯慈
  • 現居住地:澳洲
  • 出生時間:1940 年 2 月 9 日
  • 出生地:南非開普敦市
  • 代表作:《鐵器時代》、《仇敵》、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作者: 柯慈 / 鄭明萱譯
少年時

內容介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以第三人稱筆法寫出自己的青春歲月。小說里的約翰是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锺情的是文學,並在少年時就離南非家鄉,遠赴倫敦。在看似清淡的筆下,呈現出少年的多重心理:詩人的敏感、對愛情的懵懂,以及作為殖民地移民的自卑情結。這本虛實交織的私密小說是了解柯慈內心與解讀其作品的重要源頭。兩次獲得布克獎的作家柯慈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少年時期的他如何在透過閱讀自我學習,並獲得夢寐以求到倫敦求學的過程。故事裡的約翰是個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锺情的是文學,最後他逃離開普敦,來到他一心嚮往的倫敦,這本自傳體小說大膽揭露這位國際知名作家青春期的懵懂愛欲。全書虛實交構,被視為比柯慈得獎的小說更精彩好讀,筆調清冷優雅,其中主角對自己從 南非來到倫敦後,產生自我認同的追尋以及對創作的渴望追求相當令人動容。

作者介紹

柯慈(J. M. Coetzee,1940~)
1940 年 2 月 9 日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1956 年獲南非開普敦大學文學和數學學位。1960 年代移居英國,曾任電腦程式師,後赴美國攻讀文學。1969 年獲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博士。1968到1971 年間在美擔任過英文副教授。1972 年返回南非,擔任開普敦大學講師,1984年獲聘為文學通論教授。1980 年代晚期曾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教授。柯慈生長於一個英語家庭,兼具德國和英國背景,能說流利的南非荷蘭語。1974 年發表第一本小說《幽暗之地》。之後出版了《在國家心中》(獲得南非最高榮譽CAN獎)。1980 年以《等待野蠻人》獲得 CAN 獎、費伯紀念獎及布萊克紀念獎。1983年以《麥克.K的生命與時代》贏得英國布克獎和法國費米娜獎。1999 年以《屈辱》再度獲得布克獎。
其他著作包括小說《鐵器時代》、《仇敵》、《彼得堡的主人》、《雙面少年》,及尚未有中譯本的新作《Elizabeth Costello》。 柯慈 2002 年遷居澳洲,出版《少年時》一書,現為澳洲愛德萊德大學名譽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