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別名:小麥黃花葉病,拉丁學名: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簡稱WSSMV,染病株在小麥4~6葉後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後褪綠條紋增加並擴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 別名:小麥黃花葉病
  • 病原中文名: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
  • 病害類型:病毒
  • 病原分類地位馬鈴薯Y病毒組
  • 危害作物:小麥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毒簡介,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別名:小麥黃花葉病
病原中文名: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簡稱WSSMV
病原分類地位:馬鈴薯Y病毒組
病害類型:病毒
主要危害作物:小麥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莖

為害症狀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在冬小麥上發生嚴重。染病後冬前不表現症狀,到春季小麥返青期才出現症狀,染病株在小麥4~6葉後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後褪綠條紋增加並擴散。病斑聯合成長短不等、寬窄不一的不規則條斑,形似梭狀,老病葉漸變黃、枯死。病株分櫱少、萎縮、根系發育不良,重病株明顯矮化。

病毒簡介

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簡稱WSSMV,稱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又名小麥黃花葉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屬馬鈴薯Y病毒組。病毒粒體線狀,大小200~3000×13(nm)。病株根、葉組織含有典型的風輪狀內含體。鈍化溫度50℃經10分鐘,稀釋限點1000~1000000倍。地區不同致病力有差異,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傳播途徑

梭條花葉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不能經種子、昆蟲傳播。傳播媒介是一種習居於土壤的禾穀多粘菌。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是一種小麥根部的專性弱寄生菌,本身不會對小麥造成明顯為害。冬麥播種後,禾穀多粘菌產生遊動孢子,侵染麥苗根部,在根細胞內發育成原質團,病毒隨之侵入根部進行增殖,並向上擴展。小麥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狀態,翌春表現症狀。小麥收穫後隨禾穀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

發病條件

病毒能隨其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土溫15℃左右,土壤濕度較大,有利於禾穀多粘菌遊動孢子活動和侵染。高於20℃或乾旱,侵染很少發生。播種早發病重,播種遲發病輕。

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常年發病地區選用繁6、8165、80、86、西鳳、寧豐、濟南13、堰師9號、陝農7895、西育8號等優良抗病品種。
(2)輪作倒茬與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麥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冬麥適時遲播,避開傳毒介體的最適侵染時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
(3)加強管理避免通過帶病殘體、病土等途徑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