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今年我省沿淮淮北旱茬麥10月上旬播種面積較大,加之10月份氣溫偏高,小麥存在冬前群體過大旺長風險;10月下旬播種的小麥由於乾旱影響了播種和出苗質量,加之部分田塊播後補墒不及時、播種過深,造成一些田塊出苗期延長、有缺苗斷壟現象。江淮及沿江稻茬麥地區小麥播種期較長,部分地區受水稻收穫期推遲影響播期偏晚。為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升級,確保麥苗安全越冬,現就加強小麥冬前管理提出如下技術意見:
1.查苗補缺與疏苗,確保苗全苗勻。對於缺苗斷壟的麥田,要利用近期降雨土壤墒情增加的有利時機,進行補種或移栽,確保苗全苗勻。對十月下旬播種土壤墒情不足,播種質量不高引起的缺苗斷壟田塊,可在3葉期前氣溫適宜時進行催芽補種。對十月上、中旬播種,苗齡較大、缺苗較輕的田塊可進行移稠補稀,帶土移栽,即待苗齡5-6葉,日平均氣溫在3℃以上時,帶水移栽。對疙瘩苗進行疏苗。
2.冬前鎮壓,控旺防凍。對播量偏大、播種過早有旺長趨勢的地塊冬前要鎮壓,防止旺長埋下凍害隱患。生長過旺的,鎮壓可結合化控進行。鎮壓一般在十一月下旬至越冬前進行,可用鎮壓器或石磙,時間宜於上午10點至下午5點進行,早上有露水時不宜進行。化控注意田間噴藥要勻,用量要準,對水要足。對吊根苗和耕種粗放、坷垃較多、秸稈還田土壤懸松的地塊,要進行鎮壓,沉實土壤,彌合裂縫,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冬季凍害死苗。
3.因苗分類管理,培育大櫱壯苗。今年我省小麥苗情較為複雜,群體偏大旺長及弱小苗共存,要根據苗情分類管理。對於播種質量好,出苗正常的麥田,冬前一般不需追肥。對於播種偏早,播量偏大的旺長田塊冬前要進行鎮壓或化控。對於播種偏晚的弱小苗,地力較差,底肥施用不足,或玉米秸稈還田麥苗發黃有缺肥症狀的麥田,應抓住冬前降水有利時機追肥,每畝追施尿素3-5公斤。缺苗斷壟進行補種的地方可施偏心肥,促進麥苗生長,促弱轉壯。
4.稻茬麥地區冬前要開好“三溝”,保證排灌暢通。稻茬麥地區雨水較多,易發生田間漬害。因此,未開好三溝的麥田,要抓住冬前晴天及時開好麥田三溝,土壤墒情不適宜開溝的,要掌握在適墒期開溝,以保證土塊容易拋撒,避免損傷麥苗。畦溝、腰溝和田頭溝深度分別達到0.2米、0.25米和0.35米,田外大溝加深到0.6~1.0米。已經開通“三溝”的田塊,要進行清溝,清除溝底泥土,疏通畦溝、腰溝和田頭溝,特別要加深地頭溝,做到溝深溝直,溝溝相通,確保雨住田乾,排灌暢通。
5.冬前化除和治蟲。對冬前雜草密度大的地塊,要在小麥3-5葉期、日均溫8℃以上時,及時開展冬前化除。
(1)防除豬殃殃等闊葉雜草。每畝用5.8%雙氟·唑嘧胺懸浮劑10毫升,或40%唑草酮水分散粒劑5-6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50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毫升,或20%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劑5克,或3%雙氟磺草胺·唑草酮懸乳劑50毫升,或43% 2甲·雙氟懸乳劑80-100毫升,兌水40公斤,於小麥3-5葉期莖葉噴霧。
(2)防除看麥娘、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每畝用6.9%精惡唑禾草靈(進口)水乳劑40-60毫升,或10%精惡唑禾草靈(國產)懸浮劑100毫升,或15%炔草酯微乳劑30-40毫升,兌水40公斤,於麥田看麥娘2葉至小麥拔節前莖葉噴霧。
(3)防除禾本科、闊葉雜草混生的小麥田雜草。每畝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12.5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加10%精惡唑禾草靈(國產)懸浮劑100毫升,兌水40公斤,於小麥3-4葉期至拔節前莖葉噴霧。
冬前蚜蟲、紅蜘蛛、潛葉蠅和地下害蟲為害較重的地塊,進行化學防治。防治蚜蟲,每畝用藥劑有效成份吡蚜酮5克或啶蟲脒2克噴霧防治。防治潛葉蠅和紅蜘蛛畝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克加水30公斤噴霧。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用毒餌誘殺或拌毒土灑施防治。每畝用有效成分辛硫磷100克或甲基異柳磷80克拌細沙土20公斤或炒熟麥麩10公斤製成毒餌,也可直接畝用有效成分辛硫磷顆粒劑120克,灑入麥壟後鋤入土中。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5年11月11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