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楊萬里詩作)

小雨(楊萬里詩作)

《小雨》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前兩句刻畫小雨,說絲絲細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後兩句寫在屋上、樹叢中的雨水漸漸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來。作者賦予了雨感情,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雨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誠齋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楊萬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雨
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疏疏:稀稀的樣子。
⑵“千峰”句:遠山好似隔在一層珠簾中,似有似無。

白話譯文

細細的,疏疏的,雨兒飄飄灑灑;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歡欣賞那遠處的青山?故意從檐下滴成一層珠簾,遮住那千峰萬崖。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宋孝宗乾道(1067-1068年)年間,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楊萬里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情趣。楊萬里生平游跡很廣,他的詩中,寫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別喜歡雨景,所以寫雨的也不少。這些詩,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點,令人百讀不厭。這首絕句寫小雨。雨本是沒有情的東西,楊萬里偏要賦予它與人相同的感情,於是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詩前兩句刻畫小雨,說絲絲細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兩組疊字狀出小雨的情況,非常傳神,與他的《雨作抵暮復晴》中“細雨如塵復如煙”句一樣,描繪得很細,但有程度上的不同,這裡寫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塵似煙,而是“細細”與“疏疏”。第二句從雨量上寫,不能多又不肯無,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樹叢中也都漸漸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來。三、四句便寫這一情況。楊萬里在《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中也曾描寫過這樣的雨景,詩說:“雨入秋空細復輕,松梢積得太多生。忽然落點拳來大,偏作行人滴傘聲。”對雨水滴下採用自然的描寫手法。這首《小雨》詩,換用擬人手法,說自己生平喜歡看山,這雨似乎對自己妒忌,有意從屋檐上滴下,組成一張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給遮擋。“珠簾”二字很確切,因為雨不大,尚是一點點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線、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說雨妒,詩人是在調侃,但這一調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掛上了珠簾,卻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優美。因為是稀疏的珠簾,隔著它去眺望遠處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詩情畫意。清代蔣士銓《題王石谷畫冊》中有“不寫晴山寫雨山,似呵明鏡照煙鬟”句,說出了雨中青山的韻味。楊萬里眼前的山,正帶有這樣的韻味,也正是楊萬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嘆》中也這樣寫道:“橫看東山三十里,真珠簾外翠屏風。”對隔著窗前珍珠般的雨簾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滿了喜悅。
詩仿佛不經思考,脫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詩所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語言明快而詩意曲折,正是楊萬里小詩的特點。

名家評價

葉嘉瑩:“‘心動’是什麼意思?······佛家主張自心清淨,當然是反對心動的;而詩人則相反,只有永遠保持一顆活潑善感的心靈,才能夠寫出好詩來。······宋代詩人楊萬里說:‘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為什麼春天的細雨既不肯索性下大一點兒,又老是不肯停?他說那是它在嫉妒我窗外有如此美麗的山色,所以故意下得像珠簾似的擋住我的視線。你看,這就是詩人。他們對大家看慣了的萬物總是保持著一種關懷和敏感,所以經常能夠發現生活中新鮮的情趣。”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稱“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