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黑柴胡

小葉黑柴胡

小葉黑柴胡(學名:Bupleurum smithii var. parvifolium)為傘形科柴胡屬的變種。分布於中國大陸的甘肅、內蒙古、寧夏、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2,700米至3,7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本變種植株矮小,高15—40厘米。
莖叢生更密,莖細而微彎成弧形,下部微觸地。
葉變窄,變小,長6—11厘米,寬3—7毫米。
小傘形花序小,直徑8—11毫米;小總苞有時減少至5片,長3.5—6毫米,寬2.5—3.5毫米,稍稍超過小傘形花序。
黑柴胡
多年生草本,常叢生,高25-60厘米,根黑褐色,質松,多分枝。植株變異較大。數莖直立或斜升,粗壯,有顯著的縱槽紋,上部有時有少數短分枝。葉多,質較厚,基部葉叢生,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2厘米,頂端鈍或急尖,有小突尖,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寬狹變化很大,長短也不一致,葉基帶紫紅色,擴大抱莖,葉脈7-9,葉緣白色,膜質;中部的莖生葉狹長圓形或倒披針形,下部較窄成短柄或無柄,頂端短漸尖,基部抱莖,葉脈11-15;序托葉長卵形,長1.5-7.5厘米,最寬處10-17毫米,基部擴大,有時有耳,頂端長漸尖,葉脈21-31;總苞片1-2或無;傘輻4-9,挺直,不等長,長0.5-4厘米,有明顯的棱;小總苞片6-9,卵形至闊卵形,很少披針形,頂端有小短尖頭,長6-10毫米,寬3-5毫米,5-7脈,黃綠色,長過小傘形花序半倍至一倍;小傘花序直徑1-2厘米,花柄長1.5-2.5毫米;花瓣黃色,有時背面帶淡紫紅色;花柱基幹燥時紫褐色。果棕色,卵形,長3.5-4毫米,寬2-2.5毫米,棱薄,狹翼狀;每棱槽內油管3,合生面3-4。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海拔2700—3700米的山坡草地,偶見於林下。

分布範圍

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

主要價值

【藥 名】:小葉黑柴胡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小葉黑柴胡的根或全草。
【功 效】:和解退熱,疏肝解郁。
【主 治】:用於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等症,肝氣鬱結,脅肋脹痛,月經不調及痛經等證。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肺、心、肝、膽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水煎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主產於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栽培技術

喜暖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適宜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種植。生產上採取種子滋生或育苗移栽均可。
(1)種子滋生。柴胡栽後2年,於9月採集成熟種子曬乾,脫粒,貯藏。播前半月進行種子解決,將柴胡種子用50微克/克的6—BA浸泡夜浸泡24小時,此後用1份種子加3份濕砂積於容器內,12天取出播種。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於3月下旬,條播按行距30cm開淺溝或穴播按23—27cm開淺穴,將解決過的種子按每畝0。5—0。75kg與草木灰充分拌勻,撒於溝內淺穴中,覆土、蓋麥桿後澆水。秋播於結凍前播種,株行距與春播相同。
(2)育苗移栽。於3月下旬,將解決好的種子撒播或條播。撒播,在整頓好的畦面上作糟,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覆土。條播,按行距10cm開溝條播,播後覆土蓋草澆水。10天左右出苗。當根頭直徑2—3毫米,根長5—6cm時進行移栽,擇陰天,選粗壯、無病苗按行距25cm株距10cm,隨挖隨栽,栽後立刻澆水,確保成活。
(3)田間管理。
①間苗定苗。當苗高10cm時間苗,如缺苗及時補苗。
②中耕除草施肥。聯結中耕除草進行施肥。苗高10cm時,每隔10—15天施清淡肥水一次,延續施2—3次,當苗高33cm時,培土、並施較濃的人糞尿水。第2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③摘蕾。於8—10月及時摘除花蕾和花薹。
④排灌。出苗前要維持泥土濕潤,出苗後要小水勤澆,乾旱時及時澆水,雨季要留意排澇。
(4)病蟲防治。柴胡的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斑枯病,根瘤線蟲病、鏽病、蚜蟲、小地老虎、蠐螬、赤條椿象等。
根瘤病防治應留意排澇,與禾本科作物倒茬種植。藥物防治用多菌靈(50%)600倍液灌根防治。
根瘤線蟲病多發生於新開墾的土地上,整地時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進行泥土消毒,每畝1—1。5kg。留意解決後半個月再進行播種。
斑枯病,為害葉部,忌連作,用1:1:120波爾多液噴藥防治。
其它病蟲害可用相應的農藥進行防治。
(5)採收。柴胡播後2—3年採收。將挖出的根割去莖幹,曬乾,捆成小捆即成,通常畝產乾貨150k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