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

小肝癌又稱為亞臨床肝癌或早期肝癌,臨床上無明顯肝癌症狀和體徵。小肝癌一般指肝細胞癌中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不超過3厘米或兩個癌結節直徑之和不超過3厘米的肝癌稱為小肝癌。患者常無臨床症狀。瘤結節多呈球形,邊界清楚,切面均勻一致,無出血及壞死。我國的小肝癌標準是: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不超過3厘米;多個癌結節數目不超過兩個,其最大直徑總和應小於3厘米。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肝
  • 常見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黃麴黴毒素,水污染,過度勞累等相關因素
  • 常見症狀:腹脹,發熱,乏力,消瘦,肝區疼痛,消化道症狀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
研究表明,HBV與小肝癌有密切關係,兩者相關率高達80%。人群HBV感染率與小肝癌地理分布一致。全球範圍內的多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小肝癌多發的地區,發病率一般在30/10萬以上,這些地區正好也是HBV感染高流行區。有數據表明中國台灣地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兒童普遍接種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後,小肝癌發病率也隨之下降。所以說小肝癌的形成因素是病毒性肝炎。
2.黃麴黴毒素
進食黃麴黴毒素,也會引發肝癌。黃麴黴毒素是因穀類和豆類食物在炎熱環境下霉變而產生,人通過進食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黃麴黴毒素污染穀物餵養的動物製品而攝人該毒素。黃麴黴毒素致小肝癌機制可能與影響正常肝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抑制免疫系統等有關。所以說黃麴黴毒素是小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水污染
飲水污染一直是小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已發現飲水污染與小肝癌密切相關。有調查顯示:飲用宅溝水、塘水者其小肝癌死亡率明顯高於飲用井水者,飲用深井水者小肝癌死亡率最低。水中的致癌物質,目前尚未完全弄清。飲水中的有機致癌物有六氯苯、苯並芘、多氯聯苯、氯仿、二溴乙烷、二溴乙烯等。
4.過度勞累等相關因素
現代人的生活中,由於繁重的工作,上班一族和年輕的人們經常會熬夜,這就導致肝臟正常代謝的紊亂。夜晚10~11點是肝臟進行代謝的主要時間。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肝臟功能的紊亂,再加上每日繁重的工作,會導致肝臟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是小肝癌的形成原因。

臨床表現

1.腹脹
多見於左葉增大,壓迫胃部所致,表現上腹部脹滿及消化不良症狀,肝硬化明顯者可因門脈高壓導致胃腸道血液循環淤滯,從而出現腹脹,若出現腹水,可導致全腹膨脹。
2.發熱
肝癌發熱為自發性發熱,大都在37.5℃~38℃之間,少數可以更高,患者常認為是感冒發熱而就診。體溫高,但痛苦不明顯。發熱原因可能癌瘤內部缺血壞死,壞死產物被吸收,或肝功能不良,代謝紊亂產生致熱原,抗生素治療無效。
3.乏力消瘦
是小肝癌早期症狀的臨床表現之一。肝癌細胞進行增殖的消耗,癌組織代謝產物的刺激,飲食少進,導致營養不良都可引起消瘦。
4.肝區疼痛
肝區疼痛是小肝癌的首發症狀,表現為右上腹部肝區間歇性、持續性鈍痛或刺痛,不經治療可自行緩解,有時誤診為膽囊炎、膽石症,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部分患者肝區緊繃或脹感。當位於包膜下的小肝癌破裂時,可突然出現疼痛,並伴有腹脹,血壓降低,進而出現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
5.消化道症狀
是小肝癌早期症狀中常見的一種,主要是消化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胃腫大,肝臟受壓迫,食慾下降等。由於消化吸收障礙,腸道感染,腹水導致腸功能紊亂而常引起腹脹、腹瀉。

檢查

1.甲胎蛋白(AFP)檢測
AFP檢測對於小肝癌檢查的意義非常大,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可以定期進行AFP做篩選檢查,檢查的結果如果是AFP呈現陽性並且不斷升高,需要警惕小肝癌存在的可能。尚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檢測呈陰性,AFP均可不增高。因此,僅靠AFP不能診斷所有的肝癌。
2.CT掃描
多期動態增強CT掃描,目前是肝癌診斷和鑑別診斷最重要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以非常準確的發現小肝癌,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檢查小肝癌的首選方法。
3.超聲檢查
現在越來越多的亞臨床小肝癌在超聲檢查中被發現,超聲在普查中擔任很重要的角色。超聲檢查無創傷,價格便宜,可反覆檢查,有經驗的醫師可檢查出<1cm的小肝癌。超聲影像上小肝癌多為低回聲聲像,彩色都卜勒上多數腫瘤可測到動脈血流。

診斷

小肝癌的診斷可通過病理學診斷或臨床診斷獲得,臨床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相關檢查加上動態影像檢查,如CT或MRI進行診斷。

治療

小肝癌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手術切除、消融術、TACE(經皮選擇性肝動脈插管灌注化療及栓塞治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中藥治療等,首選根治性治療手段,如手術切除或消融術。但是單一的治療,如手術治療,肝癌的復發率仍然很高,一般採用綜合治療效果更佳。
1.手術治療
對於大多數癌症來說,手術切除都是可以實現治癒的主要手段。手術切除是小肝癌最好的選擇,切除的預後與切除時的大小有關。2厘米小肝癌切除後的5年存活率為81.5%;而4.1~5.0厘米的肝癌,5年存活率降至59.5%。因此,對肝功能代償者(總膽紅素<34微摩爾/每升,白蛋白/球蛋白未倒置,即A/G比值>0.6,凝血酶原時間為正常值的50%以上)都應該力爭徹底切除。
肝癌患者多合併肝硬化,因此肝切除的範圍有縮小趨勢,現多採用局部切除或肝段切除。一般認為,切除緣距腫瘤包膜2厘米,就是小肝癌的根治術。雖然手術是治療小肝癌的最好選擇,不過需要明確的是,手術治療所謂的治癒即是生存期達到五年。且手術會給身體帶了加大創傷,有可能發生轉移,應注意手術的適應症。
2.非手術療法
對於不能或不接受外科手術的小肝癌患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小肝癌的非手術治療,既包括影像學引導(常用CT或B超)下經皮穿刺消融治療,如PEI/RF,也包括肝動脈血管栓塞化療術(TACE)以及中藥治療和生物免疫治療等。射頻消融術,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微創治療,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對於小肝癌,射頻消融治療遠期療效可達到與手術類似的效果,因而,射頻消融治療小肝癌越來越廣泛。射頻消融治療術包括以下幾種形式:①外科術中射頻消融;②影像學引導(常用CT或B超)下經皮穿刺消融治療。前一種常由外科醫生在術中完成,後一種大多由介入科醫生在影像引導下進行。具體採用哪種方式,要根據腫瘤的大小及在肝內的解剖學位置來確定。TACE肝癌的診斷也可以用於肝癌的治療,尤其是懷疑多發腫瘤時,宜先行TACE治療。由於化療效果有限,早期小肝癌很少採用化療。中藥治療和生物免疫治療可作為消融治療、TACE治療等的補充手段。另外,小肝癌的放療也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治療得當能夠實現根治。對於有些小肝癌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為虛弱,這時放射治療是較好的選擇。像射波刀立體放射治療,精準度有所提高,治療時間縮短,能夠有效縮小腫瘤的體積,緩解症狀,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