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甸頭村(箇舊市雞街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甸頭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雞街鎮,是下乍甸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坐落在箇舊市以北約10公里的雞個公路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甸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雞街鎮
  • 電話區號:0873
  • 地理位置: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雞街鎮
  • 人口:215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火車站:蒙自北站
  • 車牌代碼:雲G
村情概述,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地圖信息,

村情概述

村子村依山而建,綠樹成蔭,翠竹環繞,樓房林立,一派和諧、優美的田園風光。全村共57戶215人,146個勞力。耕地面積225.73畝,人均1.05畝。村黨支部共有黨員11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
近年來,在雞街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小甸頭村小組堅持以村黨支部為依託,努力打造新農村建設品牌,大力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07年,經濟總收入241萬元,人均純收入420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電視機、洗衣機、音響、DVD等電器早已普及每個家庭,行動電話人均擁有量呈上升趨勢,電腦開始進入一些人的家庭,家庭擁有機車、拖拉機、汽車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小甸頭村小組黨支部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把農村黨員幹部培養成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領導者和組織者。一是狠抓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和學習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二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村黨支部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農村新型勞動者的重要舉措,堅持長抓不懈,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實行村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領導班子贏得了廣大民眾的高度信任,村小組幹部連選連任10餘年不變。
小甸頭村小組村黨支部大力實施思想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樹立文明鄉風,有力地促進了文明村鎮的創建。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宣傳教育。二是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三是制定《村規民約》,教育村民克服陋習惡習,抵制歪風邪氣,規範言行舉止,爭做“四有”新人。四是加大誠信教育力度,教育村民誠實守信,樹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形象。五是抓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多年來,村子中沒有一名村民吸毒、沒有一名違村民法犯罪。
小甸頭村小組制定了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小甸頭村創建文明村鎮工作規劃》和《小甸頭村創建文明村鎮年度計畫》,對“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作出了詳細、具體的安排和部署。為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小甸頭村從實際出發,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抓載體。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全村57戶家家掛上了星級文明牌,創建率達到100%;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煙盒舞比賽,籃球比賽等,陶冶了民眾的情操,豐富了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積極組織青年團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綠化美化家園。
小甸頭村小組素以 “山頂林帽子、山腰果帶子、山腳新村子、村前菜園子”而馳名遠近村鎮,出產的柑橘、蘆筍遠銷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東南亞等地,美名遠揚。這與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村民的艱苦創業、勤勞致富是分不開的。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種植為龍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大力發展特色蔬菜、水果,實現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甸頭村小組領導班子在努力發展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改觀村容村貌,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村建成沼氣36口,63%的農戶以沼氣為生活能源。已安裝太陽能52台,91%的農戶用上了新浴室。2004年12月完成了全村的電網改造。2006年7月,投資37萬元的村小組辦公樓順利竣工並投入使用,該樓分為上下兩層,集辦公、醫療衛生功能為一體;同年8月,文化活動娛樂中心建成,有籃球場1塊、辦紅白喜事專用的、配套齊全的大夥房1間。如今的小甸頭村,街道、路面全面硬化,街道整潔暢通、無衛生死角,柴草堆放整齊,禽畜圈養,環境清潔,家家戶戶栽花種草,樹木蔥鬱,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小甸頭村以其整潔的容貌,優美的環境,當之無愧地成為雞街鎮新農村建設的一顆璀璨明珠
小甸頭村小組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市級“科普文明村”、州級“文明單位”、 州級“科普文明村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村”。2005年10月,小甸頭村小組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的光榮稱號。在此基礎上,村小組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艱苦奮鬥,努力創業,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又邁上了新的台階。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5.73畝(其中:田56.8畝,地217.93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1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5畝,草地102畝;其他面積8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24戶通電,有2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戶。
本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本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本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1.6%;畜牧業收入18.86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頭,肉牛18頭);漁業收入2.39萬元,占總收入的2.9%;林業收入3.86萬元,占總收入的4.7%;第二、三產業收入7.37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外出務工收入1.21萬元;其它收入21.6萬元,占總收入的26.3%。農民人均總收入7155元,人均純收入31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到省內務工1人。

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6%。本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本村現有農戶24戶,鄉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12人,勞動力63人。本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本村小學生就讀到曼蚌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腰街中學。本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7公里。目前本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本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雞街鎮小甸頭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