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壩心村

小田壩心村

小田壩心村隸屬於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張向寨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寶秀鎮南邊,距離寶秀鎮5公里,該村國土面積有0.8平方公里,海拔1442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898.4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小麥農作物。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1.06畝,人均耕地0.55畝,擁有林地66.5畝;水面面積7畝,其中養殖面積7畝;其他面積1005.4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戶,有鄉村人口223人,勞動力10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田壩心村
  • 所屬地區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張向寨行政村
  • 面積:0.8平方公里
  • 海拔:1442米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文教衛生,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農村經濟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82%。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稻產業。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07萬元,占總收入的31.94%;畜牧業收入14.50萬元,占總收入的25.6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0頭,肉牛1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77%;林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0.88%;第二、三產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6.52%;工資性收入7.5萬元,占總收入的13.26%。農民人均純收入9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9.26%),在省內務工10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優質稻種植面積;發展養殖業及勞務經濟。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種植面積4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5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962元增加到1154元。
水上餐廳水上餐廳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4戶通自來水;有74戶通電,有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1.08%和81.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戶(分別占總數的40.54%和25.68%)。
太陽能太陽能
該村到寶秀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1.0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1.0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8戶居住於其他機構房屋。

文教衛生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張向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二中、寶秀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8人。
上微機課上微機課
該村現有農戶74戶,共有鄉村人口223人,其中男性122人,女性101人。其中農業人口223人,勞動力10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92人, 彝族28人,其他民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4.9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2人,參合率99.55%;享受低保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 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田間水利設施差,從大田壩心至村子道路硬化困難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優質稻種植面積;發展養殖業及勞務經濟。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種植面積4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5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183元增加到1540元。

地圖信息

地址:石屏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