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灣水壩

小灣水壩

小灣水壩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與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交界處,大壩位於臨滄市鳳慶縣 小灣鎮與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交界的瀾滄江與其支流黑惠江交匯處下游1.5千米。小灣水壩是以發電為主,建有防洪、灌溉、攔沙及航運等功能的大(一)型水庫,為多年調節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灣水壩
  • 外文名:Xiaowan dam
  • 位置:中國雲南省
  • 作用:發電、防洪、灌溉
簡介,地形地質,工程歷史,主要建築,經濟與環境效益,

簡介

小灣水壩是瀾滄江中下遊河段水電開發規劃八個梯級中的第二級。上游為功果橋水電站,下游為漫灣水電站。目前(截止2012年)是中國除三峽水壩外最大的水壩 ,小灣水電工程是“國家十五重點工程”、“國家西電東送骨幹電源和重點工程”、“雲南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標誌性工程”,由華能瀾滄江水電開發公司承建。
小灣水壩是梯級電站的“龍頭水壩”,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壩,高度達到292米 。小灣水壩是一個重要的水力發電設施,年發電量達到190億千瓦時。這座大壩於1999年開始籌建,2010年竣工,歷時11年,耗資39億美元。
水庫淹沒區涉及臨滄、大理、保山3州市的8個縣30個鄉鎮,共移民35899人 。

地形地質

小灣水壩位於滇西縱谷山原區,地質環境較複雜,與工程關係密切的斷裂構造是瀾滄江斷裂帶,在壩址附近,其規模較小。建築物及其鄰近地區雖不屬強震發生區,但被強震發生帶所包圍。
小灣水壩樞紐區河谷深切呈“V”形,分布岩石為緻密堅硬的黑雲花崗片麻岩和角閃斜長片麻岩,但新鮮完整的片岩仍屬堅硬類岩,岩石完整、強度高、、質量好。樞紐區的地質構造為一橫河走向、陡傾上游的單斜構造,除有Ⅱ級斷層F7外,尚分布有Ⅲ級斷層20條。除F20為NNE走向外,其餘均為NWW走向,陡傾角。NWW向斷層屑層間擠壓性質,破碎帶物質以碎塊岩、碎裂岩為主,結構緊密,僅在斷層壁附近有薄層泥分布。

工程歷史

1986年完成《瀾滄江中下遊河段規劃報告》,並於1987年經原水電部和雲南省政府聯合審查通過。
1995年12月完成初設報告並經原電力部、雲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審查通過《瀾滄江小灣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報告》。
1998年5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支援小灣水電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小灣水電站建設的省內協調、服務,並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繫和配合工作。
1999年1月,中國國家電力公司、雲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雲南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雲南紅塔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簽訂了《瀾滄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協定書》。
1999年4月上報了《小灣水電站項目建議書》, 1999年6月成立了《雲南小灣水電站工程建設前期籌備處》,具體負責小灣水電站建設的前期籌建工作。
2002年1月20日正式開工。
2004年10月25日提前一年實現了大江截流 。
2005年12月12日大壩首倉混凝土澆築。
2008年12月16日實現導流洞下閘蓄水。
2009年9月25日首台機組投產發電。
2010年8月22日,小灣水電站第6台機組經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標誌著華能小灣水電站6台共420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 。

主要建築

小灣水壩樞紐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雙曲拱壩、壩後水墊塘和二道壩、右岸地下廠房、左岸泄洪洞組成,壩身設有泄洪表、中孔和放空底孔。  
拱壩壩頂高程1245m,最低建基面高程953m,最大壩高292m,壩頂長992.74m,拱冠梁底寬69.49m,拱冠梁頂寬13m。
壩身設5個開敞式表孔溢洪道、6個泄水中孔和2個放空底孔。樞紐總泄量在設計洪水位時為1768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位時為20680立方米/秒(其中:壩身表孔泄8625立方米/秒,中孔泄 6730立方米/秒,左岸泄洪洞泄5325立方米/秒)。

經濟與環境效益

小灣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攔沙及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
(1)小灣水電站建成後可替代燃煤火電的電量約252.4億kW.h,每年可節省標煤約860t。
(2)攔沙:小灣水庫在壩址以上平均每年可攔蓄懸移質泥沙4800萬噸和推移質150萬噸,從而解決漫灣和大朝山電站的泥沙問題。
(3)防洪:小灣水庫可提供與興利庫容結合的調洪庫容為13.18億立方米,為保障大壩安全進行的調洪可削減洪峰12%。
(4)航運:小灣水電站所處河段目前不通航,水庫建成後可形成幹流庫區深水航道178km,支流黑惠江庫區深水航道123km,為發展庫區航運創造了條件;經水庫調節後使瀾滄江下遊河道的枯水期流量增加,可改善航運條件。同時還發展當地旅遊業,並能滿足2010年以後雲南省國民經濟發展用電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