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滾鐘口

小滾鐘口俗稱小口子,距銀川市區33公里。地形猶如橫臥的巨鐘,面東開口,口內三面環山,形似大鐘。中有孤立小峰名曰鐘鈴山,恰似巨鐘的鈴錘,滾鐘口由此得名。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現為賀蘭山著名的風景遊覽區。 小滾鐘口因距銀川市約50公里,旺季時有旅遊專線車直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滾鐘口
  • 地理位置:銀川市
  • 著名景點:常綠樹,落葉林
  • 俗稱:小口子
歷史,特色,

歷史

相傳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光緒十七年(1891)增建禮拜殿,1929年毀於兵燹,後很快修復。1940年由馬福龍等人倡議再度修建,1980年重新整修一新。該寺雖然規模不大,但因處於風景遊覽區內,故也小有名氣。該寺占地一畝,禮拜大殿3間,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小巧玲瓏。另有配房8間,沐浴室2間。在寺外平台上可以一睹滾鐘口風景。清真寺內有一拱北,相傳是葉門伊斯蘭傳教士克馬倫丁的拱北。據說,當年克馬倫丁來華,在銀川等地傳教20餘年,於明崇禎元年(1628)農曆七月十三日歸真,葬於小滾鐘口,穆斯林為其修建了拱北。克馬倫丁在當地穆斯林心目中享有很高威望,每逢其忌日,山下銀川市、郊區、賀蘭縣、永寧縣的穆斯林便來清真寺舉行紀念活動。
小滾鐘口

特色

滾鐘口一帶,生長著70多種常綠樹和落葉林。入春以後,滿坡山花爭奇鬥豔,溝里泉水淙淙有聲。放眼望去,山腰綠蔭蔥蔥,山巔白雪皚皚,此即“賀蘭晴雪”景色。口內有眾多寺廟古蹟,如老君堂、斗母宮、大悲閣、小洞天、賀蘭廟、禹王台、興隆寺、晚翠閣,均為清代所建。這些寺廟樓閣依山臨水,隨勢自然,布局巧妙,錯落有致,與山、石、林、泉渾然一體。有台榭飛閣之勝,芳林花徑之幽,令人流連忘返。
賀蘭山廟前方有筆架峰。三峰並列,凌空矗立,直插雲天,酷似筆架。登山遠眺,但見連山起伏,勢若逐浪,銀川平原煙雲浩淼,天地渾然一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