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

《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是金末元初曲作家楊果創作的一首小令。這是一支寫少婦憶遠的抒情小曲,通過描繪女主人公對遠人的懷念,塑造了一個綽約多姿的思婦形象。全曲情景交融,以景結情,餘韻悠長。楊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由於這個時期的散曲剛從樂府民歌和兩宋詞演化而來,因而此曲帶有濃厚的民歌和宋詞的色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
  •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楊果
  • 作品別名:【越調】小桃紅·採蓮女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小桃紅
採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行淚,望君歸,芙蓉開盡無訊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越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小桃紅:越調常用曲牌名,又名“採蓮曲”“武陵春”“絳桃春”“平湖樂”等,句式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韻。
⑵棹(zhào)船:方言,即划船、撐船。棹,本指船槳,此處用為動詞。
⑶風約:猶風掠、風拂。約,捲曲貌。湘裙翠:用湘地絲織品製成的翠綠色的裙子。
⑷芙蓉開盡:指時序已到秋季。芙蓉,荷花的別名。諧音“夫容”,一語雙關。
⑸多少:偏義複詞,義偏在多。

白話譯文

採蓮後撥轉船頭從湖上返回,風兒吹裹著身體翻動著翠綠的湘裙。忽然聽人彈奏一曲琵琶,竟然淚水漣漣,盼望著遠方的人歸來,可芙蓉花都凋謝了,還是沒有一點兒訊息。夜晚天氣轉涼,有多少鴛鴦、白鷺不是處處雙飛?

創作背景

楊果一生經歷了金元兩個時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擔任官職。金亡五年之後,他經人舉薦入元為官。這支曲子當作於金朝滅亡後楊果出仕元朝之前(約1234—1239年)。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曲寫思婦念遠。起首兩句即用側筆描繪思婦情貌:在湖面上撥轉船頭把船兒劃回來,她那用湘綾做成的翠綠色裙子,被習習晚風不斷拂動,捲曲而飄擺不定。在起首二句中,外在綽約的風姿與內在無聊的情緒隱隱形成張力。緊接著用“一曲琵琶”以下三句,集中筆墨來描繪思婦的念遠懷歸。“一曲琵琶數行淚”,是正面的特寫鏡頭,本來是想聊借一首琵琶曲稍遣悶懷離愁,不料一曲彈畢卻更加傷心,不知不覺中數行清淚已掛在臉頰了;“望君歸,芙蓉開盡無訊息”兩句,是補敘導致落淚的心理活動——對在外良人(“君”)回來的熱切盼望與音信杳無的現實構成了巨大的落差。“芙蓉開盡”意蘊豐富,荷花開盡結子成蓮,說明目下已是深秋,女主人公的等待已經很久了,此一層意蘊;良人出行前當有誓約在先,以秋季為歸期,眼下的“無訊息”說明失期無歸是一誤再誤,此“芙蓉開盡”的又一層意蘊;而“結子蓮花”復與子然孤寂的一己之身隱隱對比,此乃“芙蓉開盡”的第三層意蘊。足見思婦念遠與良人不歸的現實有著巨大落差的心理活動,富有深曲細膩的層次性。最後三句“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點明題旨,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以雙棲雙宿的“紅鴛白鷺”,對寫晚風中黯然銷魂、孤獨寂寞的思婦。“紅鴛白鷺”為互文,即“紅白鴛鴦和鷺鷥”,而抒情寫意的視角已轉為思婦的“內視點”,感覺上的深秋涼意與視覺中亮麗的紅、白之色的畫面感,也構成了通感意義上的混合與對比;感覺上的物理性的“涼意”與心理的暗淡之感復構成對比與層進。
全曲以景結情,餘韻綿綿無盡,頗能引人遐想深思,亦是詩詞特別是詞中營造意境的常用藝術手段。故此曲亦有楊果散曲“以詞為曲”的特徵。

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原會長羊春秋:這是一支寫少婦憶遠的抒情小曲,既顯示出文人高雅典麗的藝術修養,又體現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藝術特色。它富於感情美……這支小令所抒發的感情,都是從肺腑中流出來的,因而容易引起共鳴,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貫雲石《陽春白雪·序》:“楊西庵平熟,已有知者。”《太和正音譜》云:“楊西庵之詞,如花柳芳妍。”平熟蓋指其音調,芳妍則其詞采。西庵採蓮女計十一首,右舉二首(指《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與《小桃紅·採蓮人和採蓮歌》)寫採蓮女之情思,柔媚悠長,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二曲(指《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與《小桃紅·採蓮人和採蓮歌》)皆寫離人相思之情。……音樂的穿插其間,更增無限淒涼,且有餘音繚繞,不絕如縷之韻致。楊果這組曲子,仍可見出詞向曲過渡的痕跡,風格較為典雅。

作者簡介

楊果(1197—1269),金末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早年以章句授徒。金正大(金哀宗年號,1224—1232年)初登進士第,官偃師令,以廉乾稱。金亡後,楊奐征河南課稅,起用為經歷。史天澤經略河南,舉為參議。中統元年(1260年)官北京巡撫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至元六年(1269年)出為懷孟路總管,以老致仕,同年卒。《元史》有傳。楊果工文章,長於詞曲,有《西庵集》。與元好問交好。其散曲作品內容多詠自然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采。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花柳芳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