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美)林恩·馬古利斯 多里昂·薩根 合著;王文祥 譯

灕江出版社 2017年1月

連達爾文也不知道的演化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 作者:(美)林恩·馬古利斯  多里昂·薩根
  • 原版名稱:Microcosmos: Four Billion Years of Microbial Evolution
  • 譯者:王文祥
  • ISBN:978-7-5407-7935-1
  • 類別:生物學 科普 暢銷
  • 頁數:276
  • 定價:33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
  • 裝幀:平裝
  • 開本:880*1230 1/32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名家評薦/媒體評論,目錄,精彩書摘,

作者簡介

林恩·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2011),出生於芝加哥,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學博士,曾任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現任麻薩諸塞大學榮譽教授、美國航空航天總署行星生物計畫共同主持人。她以研究真核生物的進化備受推崇,是現今生物學界普遍接受的“內共生學說”的主要建構者,此學說解釋了細胞中某些胞器,如線粒體的由來。馬古利斯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出版著作十餘本,曾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並在2000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多里昂·薩根(Dorion Sagan),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與馬古利斯之子,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出版著作20餘部。他擅長以優美的文筆描摹科學理論與觀點,寫作主題圍繞著生物學、科學哲學與人類文化,作品被譯為13種語言。薩根與紐約大學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的合著《死亡與性》(Death and Sex)獲2010年紐約書展非虛構類冠軍。個人網站地址為dorionsagan.wordpress.com。
譯者王文祥,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博士,地質工作者,專長為火山定年、礫石層剪力強度及邊坡穩定度。著有《陽明山火山的故事》等。

內容簡介

提到“”,你的腦中是否浮現出猿猴轉變成人,或是魚長出腳爬上陸地的畫面?其實,我們都看錯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細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進化的關鍵。
馬古利斯在本書中,將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維呈現在我們面前:動植物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竟然曾經是獨立生存的細菌?單細胞生物間互相捕食的過程,也許是多細胞結構的起源,甚至形成了複雜的動物,例如人類。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本書是回顧生命進化的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創世之初,看充滿岩漿的炙熱的不毛大地,如何冷卻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無生命物質,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結構?《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讓我們看見細菌如何引領地球的生命,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從微生物到我們。

編輯推薦

我們是怎樣的一種生靈?從細菌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我們會得到新的答案。
《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不僅首次從細菌的角度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進化歷程,更以豐富的例證與有力的說明,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之後,進一步將自詡為萬物主宰的人類拉下了進化的神壇。
以為憑藉高度的智慧型與堪比造物主的創造能力稱霸了地球的人類,或許不過是小小細菌的殖民地。本書通過對生物進化史的全新解讀,為我們提供了審視人類在進化歷程中地位的新視角。

名家評薦/媒體評論

這本書的內容是介紹有關這個星球上,所有生存在過去的難以計數的生命與現存生物之間複雜的關聯性。馬古利斯及薩根提出了不同於我們過去數十年接受的新世界觀。
——劉易斯·托瑪斯(Dr. Lewis Thomas,本書序言作者)
《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具有明白易懂的散文風格。敘事清晰,又讓讀者的想像力得以賓士;最大的優點,是書中充滿科學事實,而不光只有抽象概念或見解。這本書超越了科學書及科學報導的疆界,開創了新路。
——《紐約時報書評》
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極其傑出的科普作品。《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淺顯易懂地解釋了久遠的進化史和近年發現的科學證據。
——《洛杉磯時報》
本書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編年史,它提醒我們,生命欣欣向榮的源頭,在於我們肉眼難見的微生物小世界;而微生物,也賦予了我們跨出地球、躍向“超宇宙”的可能性。
——《出版人周刊》
《小宇宙:細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屬於那種極少數能夠為讀者帶來永久性改觀的作品。自然界永遠在變化,即使它的很大一部分還隱而不顯。本書以嚴謹、清晰而極少參雜行話的風格寫就。
——克里斯平·蒂克爾(Sir Crispin Tickell,牛津大學格林學院)
這是一本人人都適合閱讀的書。雖然這部迷人作品中豐富而激動人心的觀點來自於新近的科學研究,但卻能讓只懂一點兒生物學的人也能輕鬆掌握。……本書包含了諸多信息與有趣細節,而這些都展現出各種生命形式之間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
——彼得·班亞德(Peter Bunyard,《生態學家》期刊)

目錄

作者序 您是“智人”或“蠢人”?
前言 生命的小宇宙
第1 章 大爆炸之後
第2 章 太初渾湯
第3 章 自然的語言
第4 章 進入小宇宙
第5 章 細菌的性生活
第6 章 氧氣大浩劫
第7 章 細胞合縱連橫
第8 章 親密關係
第9 章 共生的網
第10 章 性的迷惑
第11 章 登入古南方大陸
第12 章 自以為是的人類
第13 章 回到蓋婭懷抱

精彩書摘

有一個古老的形上學偏見(一則西方哲學中遮遮掩掩的公設)認為,人類根本上就是孤立於其他生物之外的生物。笛卡爾就以為,只要不是人類的動物,即缺乏靈魂。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都認為思想、語言、工具的使用、文化演變、寫作、技術,其中的某些項目,甚至任何一項,明白地將人類與“較低的”生命形式區分開來。如同最近,自然作家麥克本寫道:“在我們的現代心靈中,自然及人類社會是分開的事物……這種分離的本質……是很真實的.雖然某些詩人及生物學家認為,我們必須學習配合自然,去認知我們只不過是萬千生物中的一種。這種觀點雖然有道理,另一方面,我們之中卻沒有人打心底里相信這么一回事。”
或許,也正是這種以人為中心、自我炫耀的想法,激勵著我們的祖先,使他們有信心要“子孫繁茂”,一頭栽進我們現今所處環境的邊緣:全球氣候急劇的變化,伴隨著生物的大量滅絕及自然界的急速變遷,人們通常認為,達爾文提出“天擇說”的證據,戲劇性地摧毀了“人類”這座塑像的腳台,並暗傷到“神”的框架,更因散播“我們的祖先是猿猴”這個被列為禁忌的秘密,使我們很不愉快地與其他動物同處一室。達爾文的革命常用來和哥白尼革命相比較。哥白尼曾提出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銀河系角落的一顆小小塵埃而已。
雖然從哲學觀點來看,達爾文革命似乎摧毀了我們這種“獨特的生命形式——按照上帝形象所創、並和聖者及天使有非凡關係的特選子民。但隨著這場達爾文興起的革命,我們這群“聰明、有智慧的人”,開始起而取代神的地位。我們不再只是資淺的參與者,而是第二個發號施令者。
達爾文主義也許摧毀了傳統信仰中“神人同形”的神祇,但它不但沒有讓我們謙虛地覺悟到原生生物及其他生命形式(植物、真菌、細菌及其他動物)的存在,反而使我們貪心地僭取上帝先前的地位。我們將自己安置於凌駕地球其他生命的假想神權寶座上,並野心勃勃地發展全球性科技,意圖操縱這個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