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國家科學獎章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一般指本詞條

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美國),也稱總統科學獎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Science),相當於中國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由美國總統授予曾在行為與社會科學生物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及物理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美國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下屬的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負責推薦獎章候選人給總統。

2016年5月19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白宮為獲獎者頒發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科學獎章
  • 所在地區美國
  • 建立時間:1959年8月25日
  • 獎項基礎:法令86-209
  • 主辦單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
  • 首次頒獎:1963年2月18日
獎項由來,頒獎歷史,獲獎人員,

獎項由來

國家科學獎章是在美國國會法令86-209的基礎上於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該榮譽勳章原本是獎勵在"物理、生物、數學、科學或工程"領域的科學家。 美國總統甘迺迪通過行政命令於1961年成立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197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建議將獎項擴大到社會及行為科學。

頒獎歷史

第一次國家科學獎章由甘迺迪總統於1963年2月18日,頒發給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西奧多·范·卡門,以表彰他在火箭科學的貢獻。
雖然國會法令86-209規定每年可以有20人領取獎章,但實際上每年約12-15人獲得。另外有的年份沒有頒獎,1962年至2004年間已有6年沒有頒獎。截至2006年2月13日, 已有425人獲此榮譽。
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2016年5月19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為胡正明教授 (Chenming Hu)、何南施女士(Nancy ho)等頒發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獲獎人員

胡正明教授 (Chenming Hu),1947年出生於北京,1968年畢業於台灣大學,197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其後在MIT任教三年,1976年重新回到伯克利工作,2001年至2004年還曾擔任台積電首席技術官。他是鰭式場效電晶體 (FinFET) 的發明者,解決了晶體做薄後的漏電問題,並向上發展,使晶片內構從水平變成垂直,從而打破了原來英特爾對全世界宣布的將來半導體的限制。
何南施女士(Nancy ho),出生於南京,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1968年在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她自1971年起在普渡工作,一直致力於可再生生物燃料的研發。1993年製造出一種酵母,除了讓木糖發酵,也可以把果糖變成乙醇,因此能夠利用稻草之類的非食用材料大量製造乙醇,幫助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