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鎮

兗州區小孟鎮地處兗州、汶上、寧陽兩地(市)三縣交匯處,總面積5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33公頃,下轄5個管區,42個行政村,總人口3.9萬人。該鎮歷史悠久,境內有聞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西吳寺遺址、桑園遺址;交通便利,濟陽公路從境內穿過,兗梁公路在此交匯;是兗州、寧陽、汶上三縣市重要的物質集散地和流通"金三角";資源豐富,全鎮地下水資源豐富,是魯西南三大富水區之一,煤炭、電力資源豐富,地下煤儲量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孟鎮
  • 所屬地區:山東濟寧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51.1平方公里
  • 人口:3.9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蔡魯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兗州興隆文化園興隆塔
  • 機場:濟寧機場
  • 火車站:兗州站
  • 車牌代碼:魯H2、魯HF
基本簡介,由來、歷史沿革,代碼及城鄉分類,遺址,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經濟狀況,農業,民營經濟,社會事業,

基本簡介

小孟歷史悠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是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鄉鎮。近年來,小孟人敢於開拓,勇於創新,主動接受兗州市經濟開發區輻射,在開發區建立了小孟工業園,藉助開發區的政策、區位優勢,實現了招商引資的大發展、大突破,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小孟鎮堅持工業立鎮、民營強鎮、招商興鎮的工作思路,圍繞提升產業結構和增強企業競爭力,培養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目標,大力推進企業技改和品牌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工業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形成了機械、化工、紡織、建築、醫療器械、煤炭加工等七大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強鎮步伐進一步加快。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推廣黃瓜、苦瓜制種和冬棗種植、加快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推動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26元。

由來、歷史沿革

小孟鎮因鎮機關駐地為小孟村而得名。小孟村建村至少在金代。村內原有大明寺一座,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陽縣誌》記載:“大明寺在小孟,金大定六年(1166年)建。”明代稱小蒙。村東首有一大土丘,傳說是戰國時孟嘗君之墓,故村名後改稱小孟。轄區內西吳寺遺址和西桑園遺址聞名於世。
清代屬北達巷鄉吳寺社。1950年屬滋陽縣(今兗州區)第四區,1958年為共產主義公社,1962年設小孟公社,1966年改區,1986年建鄉。1996年,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北門、南門、二村、北坡、後小孟、小孟后庄、北安、劉李、西吳寺、東吳寺、前吳寺、東桑園、西桑園、後桑園、陳家崗、體仁寨、沙窩、河莊、李樓、沙莊、太平、梅家營、南辛莊、北辛莊、賈家、李家橋、胡家函丈、陶家函丈、劉家函丈、張家王子、陳家王子、王家王子、白家王子、史家王子、蘇家戶、李家堂、郭家戶、侯家店、肖家王子、梁家、王海子、李海子42個行政村。2002年7月,撤銷小孟鄉,設立小孟鎮。

代碼及城鄉分類

370882111:~200 121南門村 ~201 122沙窩村 ~202 122體仁寨村 ~203 122小孟二村 ~204 122北門村 ~205 122后庄村 ~206 122後孟村 ~207 122北安村 ~208 122河莊村 ~209 220沙莊村 ~210 220梅營村 ~211 220李樓村 ~212 220郭戶村 ~213 220太平村 ~214 220侯店村 ~215 220蘇戶村 ~216 220李堂村 ~217 220王海村 ~218 220李海村 ~219 220梁家村 ~220 220史家王子村 ~221 220白家王子村 ~222 220肖家王子村 ~223 220王家王子村 ~224 220陳家王子村 ~225 220張家王子村 ~226 220劉家函丈村 ~227 220陶家函丈村 ~228 220胡家函丈村 ~229 220李橋村 ~230 220賈家村 ~231 220東桑園村 ~232 220西桑園村 ~233 220後桑園村 ~234 220北坡村 ~235 220陳崗村 ~236 220南辛村 ~237 220北辛村 ~238 220前吳寺村 ~239 220後吳寺村 ~240 220西吳寺村 ~241 220劉李村

遺址

吳寺遺址位於小孟鎮西吳寺村東南,為相傳趙王河古河道北500米處。高出地面1.5-2米,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1957年發現,出土文物1400餘件。西吳寺遺址以龍山文化遺存和周代文化遺存為主。其中龍山文化的遺蹟有:灰坑、房址、水井、墓葬。遺物主要有陶器和少量的石、骨、角、牙、蚌器等。屬周代文化的遺蹟主要有灰坑,還有獸祭坑、灰溝、房址、灶、陶窯、井和隧道等。遺物絕大多數是陶器,還有銅、石、骨、角器等。西吳寺遺址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桑園遺址位於小孟鎮西桑園村西約200米處的一片高台地上,中間有一古溝。197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4萬平方米。為北辛文化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器物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型主要有鼎、缽、小口鼓腹壺、支座等。西桑園遺址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大力推進一鎮一園一區建設,加快了小城鎮建設和兗州經濟開發區小孟工業園基礎設施步伐,完善農貿市場和商業街建設,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加快了民營經濟聚集區建設,形成從欣力機械到鎮駐地至濟陽路兩側的民營經濟聚集區。
文化設施及民眾活動設施齊全,形成了鎮、村、戶三級文化網路。2005年通過了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鄉鎮驗收。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堅持走文化興鎮之路,以文化繁榮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繁榮文化事業,啟動了文化大院建設,開放了鎮圖書館,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確保了社會穩定,實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了中心中學教學樓建設,教育教學質量居全市前列。

新農村建設

09年小孟鎮“八村合一”新型農村社區位於小孟鎮鎮域的中心部位,是2008年小孟鎮新一輪總體規劃“九點一心”中“一心”的重要體現。建成後的“八村合一”社區涉及鎮駐地就近範圍內的八個村,占地1575畝,比規劃前八個村的村莊占地面積節約土地1200畝。共設計高層住宅樓180幢,容納5688戶,2萬餘人。社區規劃六大功能分區,即:居住區、文教區、辦公區、商貿區、中心區、休閒娛樂區。社區公路規劃形成“六橫五縱”的方格網棋盤式格局。社區內建文化中心廣場一處,占地約8000平方米,社會停車場5000平方米,大型商務中心6000平方米,公園12000平方米,集文化、電信、郵政、民政、司法、派出所、計生服務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8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2000平方米,商業門頭20000平方米,可安排就業人員1000餘人。

經濟狀況

農業

以優質專用糧、花生、小尾寒羊為主導產業。共種植優質專用小麥4萬畝;優質高產玉米2萬畝;大蔥、大蒜、黃姜等蔬菜面積達3000畝;花生產業發展迅速,花生種植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現面積已發展到4萬多畝,總產可達1.6萬噸。成為全省重要的花生生產出口基地。養殖業主要以小尾寒羊、肉蛋雞為主。目前小尾寒羊存欄量近2萬隻。全鎮畜禽飼養總量達246萬隻(頭)。

民營經濟

以“兩園一場”為主,即兗州開發區小孟工業園,小孟民營經濟園和花生市場。2003年,在充州經濟開發區建立了小孟工業園,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200畝,一期規劃600畝,,總投資5億元,目前,已有佳依氣流紡織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入園,總投資達1億元。位於小孟鎮駐地的小孟民營經濟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現在兗州市新璞氣流紡織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16家。小孟花生市場占地20萬平方米,集花生交易、加工、儲運為一體,50多家收購、加工、運輸企業進園經營,輻射江 蘇、安徽、河南、河北等省市,從業人員2000多人,年交易量4萬噸以上。

社會事業

小孟鎮有良好的育人環境,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兗州市前列,2003年,全鎮升入重高中的人數再次突破150人大關,連續六年被兗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優秀鄉鎮”;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一體化,鎮衛生設備齊全,達到“乙級甲等“醫院標準;民政福利事業有了較快發展,全鎮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鎮敬老院連續5年被濟寧市評為“模
范敬老院”,2003年達到省級敬老院標準;文化事業獲濟寧市“民間文化先進鄉鎮”,全鎮社會穩定,治安環境優良,先後被濟寧市、兗州市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創安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