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王:馬特一世執政記

小國王:馬特一世執政記

“如果我是國王……”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如果一個孩子真當上了國王,他的王國會是什麼樣子? 《小國王》一書圍繞不滿10歲的小國王馬特的成長經歷展開,描述了他從一個天真幼稚、頭戴王冠的小男孩到成為一位睿智開明的國王的冒險歷程: ●把世上最大的娃娃送給消防隊長的女兒; ●每天給每個學生髮四分之一磅朱古力; ●為全國的孩子建立鄉間夏令營營地; ●為所有學校配備蹺蹺板和旋轉木馬; ●在首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 ●冒著生命危險出訪非洲食人族部落; ●親自閱讀孩子們寫給他的信件; ●設定成人與兒童兩大議會; ●為孩子們創辦兒童報紙《前進公報》; ●讓大人們去上學,讓孩子們去上班; …… 這些改革舉措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最終馬特還是被推翻了,並被流放到荒島。小國王的故事可以說是“每一個高貴的改革者永恆的悲劇”。他在成長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也經歷了很多挫折;但是,他種種幼稚的想法、做法,所犯的錯誤,恰好說明了孩子是在錯誤和失敗中學習、成長起來的。《小國王》這一教育寓言以兒童權利為出發點,是關於孩子如何觀察和理解成人世界不可多得的傑作,強調了尊重和傾聽孩子的重要性。 《小國王》一書最早於1923年在波蘭出版,面世後廣受好評,享有同《愛麗絲漫遊奇境》和《彼得?潘》一樣的盛譽。它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卡通片、兒童歌舞劇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小國王:馬特一世執政記
  • 作者:雅努什•科扎克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外文名:King Matt The First
  • 譯者:魏榮梅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0758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孩子進入成人世界前最應該遇見的一本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揚?馬特爾傾情推薦
“雅努什?科扎克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作家……當年他所傳達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適用,即兒童理應成為我們文化中優先照顧的對象。因為成人只有保持孩子般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揚?馬特爾(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教育界的辛德勒”科扎克傾力之作
★與《彼得?潘》《愛麗絲漫遊奇境》齊名
★90周年鑽石紀念版,中文全球首發;
★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暢銷近1個世紀

作者簡介

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1942),原名亨里克?哥德施密特,波蘭猶太人,教育家、作家、兒科醫生、社會活動家。在動盪不安的20世紀上半葉,他選擇了兒童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開辦孤兒院、研究兒童心理、為孩子寫書、創辦兒童周報等等。他呼籲人們尊重兒童的權利,為其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甚至在納粹鐵蹄橫掃整個歐洲,波蘭的猶太人被迫害、朝不保夕的時候,他依然堅守著他的孤兒院,為孩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聯合國為紀念他誕辰100周年,宣布1978—1979年為“雅努什·科扎克年”。波蘭議會將2012年定為“雅努什·科扎克年”,紀念他在集中營犧牲70周年以及他在華沙建立孤兒院100周年。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雅努什·科扎克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作家……當年他所傳達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適用,即兒童理應成為我們文化中優先照顧的對象。因為成人只有保持孩子般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揚·馬特爾(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在當今世界,我們需要小國王馬特一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這個寓言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色彩強烈的真實畫面,描繪了兒童如何努力掙扎著搞懂成年人的“胡言亂語”……這部傑作有助於成人正確認識兒童的心靈與心理。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美國著名兒童插畫家
閱讀本書,讀者會發現,馬特的故事其實是一部關於人的喜劇,用幽默、溫暖和同情心,演繹出人類的狀況。
——貝蒂·利夫頓(Betty Lifton),科扎克傳記《孩子王》作者
非常精彩。開篇就引人入勝、相當有趣,結局卻令人震驚。絕對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閱讀。
——馬特·海格(Matt Haig),《英格蘭的最後家族》作者

名人推薦

雅努什·科扎克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作家……當年他所傳達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適用,即兒童理應成為我們文化中優先照顧的對象。因為成人只有保持孩子般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揚·馬特爾(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在當今世界,我們需要小國王馬特一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這個寓言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色彩強烈的真實畫面,描繪了兒童如何努力掙扎著搞懂成年人的“胡言亂語”……這部傑作有助於成人正確認識兒童的心靈與心理。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美國著名兒童插畫家
閱讀本書,讀者會發現,馬特的故事其實是一部關於人的喜劇,用幽默、溫暖和同情心,演繹出人類的狀況。
——貝蒂·利夫頓(Betty Lifton),科扎克傳記《孩子王》作者
非常精彩。開篇就引人入勝、相當有趣,結局卻令人震驚。絕對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閱讀。
——馬特·海格(Matt Haig),《英格蘭的最後家族》作者

圖書目錄

英文版序
作者的話
繼承王位
參加戰爭
實施新政
出訪三國
推行改革
外交勝利
兒童議會
危機四伏
最後奮戰
附錄
附錄一:兒童教育家科扎克小傳
附錄二:科扎克經典教育語錄
譯後記

後記

譯後記
我不能相信!我不敢相信!
怎么可以這樣結尾?這樣悲壯慘烈、不盡人意的結局?我在淚光中看著親愛的小馬特離我而去,心痛、氣憤、惋惜……糾結在一起。科扎克先生,你在搞什麼名堂?你不是對兒童充滿了信心嗎?你不是被稱為“兒童的卡爾?馬克思”“兒童的擁護者”“孩子王”嗎?難道只是徒有其名、言過其實?
遺憾、沉重和悲痛的心情之下,眼淚嘩嘩嘩流個不停,我實在不甘心接受這樣的結局,迫不及待地上網搜尋與本書相關的信息。真不敢想像如果沒有後來苦尋之下得到的慰藉,這種苦悶的心情要如何、到何時才能得到紓解。還好給我找到了!原來這只是作者寫的馬特系列中的上冊而已,下冊的名字叫《小國王:馬特一世在荒島》,描寫了馬特被流放到荒島之後的故事。現在我先把了解到的故事梗概介紹一下,告慰眾多和我一樣為本書結局而鬱悶的讀者:
馬特被隔離在荒島上,獨自一人生活、讀書、寫作和思考,變得更加有智慧。他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反思,認識到光靠對理想的強烈信念並不足以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沒有法度、缺乏規則的社會對誰都沒有好處。馬特明白,儘管不能改變過去,但他可以使將來更加美好,還可以影響別人,共同來改造不完美的世界。最後,在經歷了很多令人嚮往的冒險之後,馬特又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並且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最大的遺憾是,《小國王:馬特一世在荒島》並沒有英譯本(本書就是由波蘭語翻譯的英文本轉譯的),更沒有中文譯本,不知道這漫長的等待之苦,什麼時候才能解脫?
但是還好,現在這一部關於小國王馬特的故事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感悟和啟發。這本書本身就足以讓我們明白,作者為什麼會得到“孩子王”、“兒童的馬克思”等稱號;為什麼聯合國在宣布1979年為“世界兒童年”的時候,也將這一年命名為“雅努什·科扎克年”,來紀念他誕辰100周年;為什麼布魯諾·貝特爾海姆(此處注釋見原書)和愛麗絲?米勒(此處注釋見原書)這兩位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都曾經把科扎克描述為“所有時代中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真正的兒童教育家”。
科扎克對於兒童有著非凡的理解能力、深刻的洞察力和堅定的信心,他堅決反對只把兒童當做一無所知、一無是處的孩子,相反,他總是強調“向兒童學習”的重要性,小國王馬特的成長經歷就是一部成人向兒童學習的啟示錄。馬特毫無私心、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的幸福而付出,恰恰像一面鏡子映襯出很多成人處處為自己精打細算的醜陋;為了全國的孩子們,馬特兩次冒著生命危險去往非洲食人族部落,在首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在鄉村開設兒童夏令營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為孩子們創辦自己的報紙,設定成人與兒童兩大議會……馬特為孩子們進行的各種改革,都是出於對兒童需要的真正理解;而且,其改革的魄力和執行力,也是很多成人望塵莫及的。通過馬特的故事,科扎克讓我們發現,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燃燒著道德的火花,這火花能夠征服人性深處的黑暗。為了防止這火花被撲滅,我們必須給予孩子愛和尊重,讓他們相信真理和正義的存在。
當然,科扎克並不是像盧梭那樣無限制地美化兒童,他認為後者太天真了。小國王馬特在成長過程中也犯了很多錯誤,經歷了很多挫折;但是,馬特的種種幼稚的想法、做法,所犯的錯誤,都很真實,也都能說明問題,恰好說明了兒童的成長過程是在錯誤和失敗中學習的。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其實不僅是孩子,每個人的情況都莫不如此。事實上,科扎克非常重視將我們分配給成年人的權利同樣賦予兒童的重要性。早在1924年國際聯盟通過第一個《兒童權利宣言》之前,科扎克就談到了發布相關檔案的必要性。正如《兒童權利宣言》所說的“兒童有犯錯誤的權利”,科扎克說:“孩子們當中的傻瓜一點兒不比成人傻瓜多”;正如《兒童權利宣言》所說的“兒童有失敗的權利”,科扎克說:“對於完美兒童的渴望是虛妄的,我們堅決放棄這樣的妄想”。科扎克告訴我們:“處理孩子的過錯和行為不端,需要懂得耐心和同情的訣竅;違背規則的孩子是需要愛的。他們憤怒的反抗是有理由的。”
翻譯雅努什·科扎克作品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產生“相逢恨晚”的感嘆,不僅是因為這么晚才知道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也不僅是因為這么晚才遇到他如此精彩的經典故事《小國王:馬特一世執政記》和那么深刻細緻地揭示兒童內心世界的《重返10歲:探尋孩子內心世界的“穿越”之旅》,而且是因為我自己的孩子已經度過了他的童年。在跌跌撞撞陪伴他一路走來的這十幾年中,因為經驗不足,因為自己的個性,為了如何教育他、如何與他相處等問題,我遇到過很多困難,甚至經常痛苦煩惱。科扎克談到的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的毛病和錯誤,很多我都犯過,給孩子和自己留下了很多不愉快的記憶,甚至可以說是傷痛。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前就看到雅努什·科扎克的書並做好準備,哪怕在孩子還是小小的幼兒或者是童年時期,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可能都會不同。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我相信,這是每一個母親的願望。
“看著”小國王馬特慢慢長大的辛酸歷程,我有時也會暗暗問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願不願意讓他經歷這些成長的痛苦?成長非得要有代價嗎?近幾年的時間裡,面對著自己青春期的兒子,我常常陷入衝突與掙扎。跟他的衝突、跟自己的衝突,跟現實的衝突……我很想好好跟他解釋這個世界,但是關於這個世界,我自己又有多少困惑與掙扎啊!不過話說回來,為人父母這件事,那種足夠成熟完備的狀態——說“好,我、我們準備好了,孩子,你來吧”——存在嗎?還是說,這個出發點就是錯的?如果你的立論就是錯的,勢必會遭遇更多的痛苦和失敗。其實,正如馬特的成長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為人父母、養育孩子,和其他人生成長一樣,是過程,是經歷,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課題,是不斷的“問題解決”而已。感謝雅努什?科扎克,讓我終於解開了心結。想明白了,困惑就少了,無益的掙扎、呻吟、眼淚、挫敗感、怨天尤人……種種負面的東西也就少了。我要做的,是理智、冷靜、積極地面對,就像逐漸長大的馬特國王那樣……
譯者

序言

中文版序
翻譯雅努什·科扎克的幾本書,不但使我見識了一位真正偉大、傑出而又高尚的人物,而且對其祖國波蘭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些既是理解和翻譯的需要,也是寶貴的經驗和收穫。
波蘭是一個歷史背景相當複雜的國家。根據我國現任駐波蘭大使孫玉璽的介紹(此處注釋見原書),波蘭在地理上是“歐洲的心臟”;在歷史上是歐洲各國“爭奪的焦點”,曾屢遭周邊鄰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和奧地利等國——的侵略、瓜分與割據;而波蘭民族曾經被馬克思稱為“歐洲不死的勇士”,歷經上百上千年戰亂頻仍,長年遭受外族的欺凌,卻一直在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自由而戰。本書作者雅努什·科扎克被稱為“兒童的卡爾·馬克思”,他在書中塑造的主人公,年幼的小國王馬特,也恰恰是馬克思所謂“不死勇士”的波蘭民族精神在該國兒童身上的完美體現。
雅努什·科扎克之所以創造這樣一個兒童國王的形象,與他的生活背景和個人信念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原名亨里克?哥德施密特,1878年7月22日出生於華沙,來自一個歸化了的猶太家庭。他原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其祖父是成功的醫生,父親是成功的律師);但是在他11歲那年,父親患精神疾病入院治療(直到1896年去世),對家庭經濟狀況造成致命打擊;科扎克作為家中唯一的男性,不得不早早擔負起家庭重擔,奉養祖母和母親,另外還有一個妹妹也需要他來撫養。搬到貧民窟之後的窘困生活和惡劣的生存環境,對他的一生都有極大影響,幫助貧困孩子成了他畢生的願望和實踐。從歷史背景來看,他生活的時期,波蘭經歷了外族瓜分割據(1795—1918)末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反抗德國的“波蘭大起義”(1918—1919)、對蘇聯的“蘇波戰爭”(1919—1921)等多次戰事,1918年取得獨立,1921年建立共和國。短短20年之後,波蘭很快又在1939年德國納粹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淪陷。隨後,納粹發動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1942年8月,雅努什·科扎克毅然決然地陪伴著他照料的孤兒莊嚴赴死,走向了開往種族滅絕營地的火車。
小國王:馬特一世執政記》創作於1923年,當時的波蘭正處於大動盪的艱難時期,失業率很高,全國人民都很貧窮。見慣了社會的種種弊端和痼疾,積累了數次戰亂的親身經歷,科扎克越來越堅信,建設美好世界、改良人性的唯一途徑,是從兒童教育著手,改良兒童的養育方法。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他創作了這部被認為是兒童烏托邦的小說。這本書除了講述一個小國王的冒險經歷和成長故事,還描寫了很多社會改革,尤其是以兒童為對象的改革,其中有一些實際上是科扎克在他的孤兒院做過的嘗試。另外,本書也以寓言形式對波蘭當時和歷史上的一些事件進行了隱諱的諷喻。例如,書中提到的兩次對小馬特發動戰爭的三個鄰國,其實就影射了曾經瓜分並統治波蘭長達122年之久的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據稱,這部小說在波蘭的受歡迎程度,可與《彼得?潘》(此處注釋見原書)在英語國家的地位相媲美。
小說一開頭,主人公——不滿10歲的馬特,本來就幼年喪母,馬上又面臨父親的去世,孤零零驟然肩負起一國之君的重擔。之後的整本書就圍繞著這位小國王的成長經歷而展開,通過精彩刺激的冒險故事,高潮迭起的人物衝突,描述了小馬特逐漸學習,慢慢長大的心路歷程。在挫折與成功相伴、眼淚與歡笑交織的過程中,馬特越來越對自己的角色和言行,與周圍環境、人與事的關係,有了更加清醒而理性的認識。整本書中貫穿的,是科扎克一向秉持的對兒童權利、智慧和能力的信任和理想,若非因為這樣的信念,大概很難創造出這樣的人物和成長故事。更進一步分析,科扎克對於其客群——小讀者的智力水平,也是高度信任和尊重的,他在書中並沒有提供任何既定的答案,也並不推銷任何信仰體系或價值觀,而是向讀者敞開了對人類存在的自由探索之門。這也是科扎克創作兒童寓言故事的一貫風格,他的目的就是讓他的小讀者獨立思考,尋找自己的答案,從而為真實的成人生活做好準備,迎接成人世界必將出現的種種兩難困境,學會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的必要性。
這裡必須要鄭重說明的是,科扎克並不是憑著一腔浪漫主義理想,編織不切實際的美夢。小說中另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馬特為兒童所做的各種改革,既包括淺表的物質層面上:給全國的孩子發放朱古力、在學校安裝各種娛樂設施、為所有兒童開辦夏令營等等,也包括深刻的制度層面上:發行專門的兒童報紙、召開兒童議會等等。科扎克並不是只在小說里進行文學創作說說而已,而是在他生活的現實世界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從1912年開辦第一所孤兒院開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作為軍醫在俄國軍隊服役的四年時間,他在孤兒院的工作從未中斷過;他在孤兒院實踐他的設計理念和教育思想,建立了兒童自我管理的自治委員會和兒童法庭,他的孤兒院成了當時歐洲著名的“兒童共和國”,許多醫生、教育家紛紛慕名來參觀學習;1926年,科扎克專門為兒童創辦了一份名為《兒童評論》(Little Review)的周報,完全由兒童來製作,並且在全國廣受歡迎,直到1939年戰爭爆發,該報才停止出版發行;科扎克多次在兒童夏令營中擔任教師;在波蘭國家廣播電台擔任“醫生爺爺”角色,就有關兒童及兒童護理的主題發表談話並回答問題;還在華沙的少年法庭工作,在與兒童有關的案件中擔任專家證人,維護兒童權利。甚至在被德國納粹驅逐到華沙猶太聚居區隔離之後,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里,科扎克仍堅持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盡其所能使孤兒院的生活“正常”進行,使他的孤兒院成為安寧、仁愛而有序的綠洲。
在閱讀、翻譯、重讀、重譯數遍的過程中,我對小馬特的感情越來越深,無數次為之或哭或笑;而對雅努什?科扎克的敬佩之情也是與日俱增。初見已是震撼和崇敬,再再地譯他的文字,看相關的資料,了解增多、理解加深,感慨、讚嘆、景仰……種種感情,文字已經難以表達。現在最大的擔心,就是自己在翻譯水平上的淺陋,不足以將科扎克的光輝悉數點亮,照進所有接觸這些作品的讀者心中。這是我第一次翻譯此類作品,但自恃還保有一顆相對簡單的心靈,以及為人母十幾年的心得體會,可把作品的“純淨”真實地傳遞出來,希望沒有辱沒雅努什·科扎克的不朽名篇。
感謝金城出版社編輯的信任和鼓勵;他們給了我很多指點和幫助,令我受益匪淺。
譯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