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

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是在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提出的一項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
  • 出現:1999年
  • 提出人: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
  • 來源: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發展
背景原理,成像優點,套用領域,

背景原理

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套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小動物活體成像小動物活體成像
傳統成像大多依賴於肉眼可見的身體、生理和代謝過程在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異性分子事件;分子成像則是利用特異性分子探針追蹤靶目標並成像。這種從非特異性成像到特異性成像的變化,為疾病生物學、疾病早期檢測、定性、評估和治療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分子成像技術使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成為可能,它的出現,歸功於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轉基因動物模型的使用、新的成像藥物的運用、高特異性的探針、小動物成像設備的發展等諸多因素。分子成像技術可用於——研究觀測特異性細胞、基因和分子的表達或互作過程,同時檢測多種分子事件,追蹤靶細胞,藥物和基因治療最最佳化,從分子和細胞水平對藥物療效進行成像,從分子病理水平評估疾病發展過程,對同一個動物或病人進行時間、環境、發展和治療影響跟蹤。

成像優點

分子成像和傳統的體外成像或細胞培養相比有著明顯優點。首先,分子成像能夠反映細胞或基因表達空間和時間分布,從而了解活體動物體內的相關生物學過程、特異性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第二,由於可以對同一個研究個體進行長時間反覆跟蹤成像,既可以進步數據的可比性,避免個體差異對試驗結果的可影響,又不需要殺死模式動物,節省了大筆科研用度。第三,尤其在藥物開發方面,分子成像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根據統計結果,由於進進臨床研究的藥物中大部分由於安全題目而終止,導致了在臨床研究中大量的資金浪費,而分子成像技術的問世,為解決這一困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將使藥物在臨床前研究中通過利用分子成像的方法,獲得更具體的分子或基因述水平的數據,這是用傳統的方法無法了解的領域,所以分子成像將對新藥研究的模式帶來革命性變革。其次,在轉基因動物、動物基因打靶或製藥研究過程中,分子成像能對動物的性狀進行跟蹤檢測,對表型進行直接觀測和(定量)分析。
轉基因老鼠轉基因老鼠

套用領域

癌症與抗癌藥物研究 ,免疫學與幹細胞研究 ,細胞凋零 ,病理機制及病毒研究 ,基因表達和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 ,轉基因動物模型構建 ,藥效評估 ,藥物甄選與預臨床檢驗 ,藥物配方與劑量管理 ,腫瘤學套用 ,生物光子學檢測 ,食品監督與環境監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