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冀鎮

小冀鎮

新鄉縣小冀鎮位於新鄉市西南16公里處,地處豫北平原,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新荷鐵路交匯的三角地帶,鎮區青年路、青龍路直通107國道,距鄭州機場6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全鎮總面積30.5平方千米(2017年),轄1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42824人(2017年),建成區面積約7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冀鎮
  • 外文名稱:Xiaoji Town
  • 別名:小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新鄉縣
  • 下轄地區:轄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小冀鎮
  • 電話區號:0373
  • 郵政區碼:4537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
  • 面積:30.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2824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京華園
  • 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新鄉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G
概況,沿革,簡介,榮譽,經濟,基礎建設,文化教育,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概況

小冀鎮位於新鄉縣西南部,轄東街、郝、西寺、秦村營、都富、崔莊、冀莊、梁、杏莊、西石碑、東石碑、侯莊、高、西賈城、東賈城、聶莊、中街、西街、京華19個行政村。京廣鐵路、新鄭公路穿境。
[代碼]410721102:~201東街村 ~202郝村 ~203西寺村 ~204秦村營村 ~205都富村 ~206崔莊村 ~207冀莊村 ~208梁村 ~209杏莊村 ~210西石碑村 ~211東石碑村 ~212侯莊村 ~213高村 ~214西賈城村 ~215東賈城村 ~216聶莊村 ~217中街村 ~218西街村 ~219京華村

沿革

1955年建小冀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37.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魏莊、張青、苗莊、閻莊、王屯、許莊、李莊、婁村、聶莊、秦村營、豆腐村、西崔莊、冀莊、梁莊、杏莊、西石碑、東石碑、侯莊、高村、西寺、西賈城、東賈城、郝村、小冀東街、小冀中街、小冀西街26個行政村。

簡介

全鎮總面積30.5平方千米(2017年),轄18個行政村,人口42824人(2017年),鎮區建成面積8平方公里。

榮譽

小冀鎮是從唐代起就以商貿著稱的千年古鎮,是新鄉縣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小冀鎮緊緊抓住國家“小城鎮大戰略”的歷史機遇,各項事業特別是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990年,小冀鎮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1995年被建設部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同年被原國家體改委等11部委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被省體改委等11廳局委列為“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1996年被中國農村小康建設促進會命名為“小康示範鎮”;1997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東西部合作示範區”;1999年10月被財政部列為全國20家,河南省惟一的“小城鎮財政改革試點”;2000年4月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決定加強建設的100家“省重點鎮”之一。2001年2月在爭創文明村鎮活動中被評為“市級文明鎮”,2001年6月被河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7月被新鄉市委評為“六好先進黨委”。
小冀鎮小冀鎮

經濟

小冀鎮是“中州名鎮”,經貿發達,一直是輻射周邊縣的商品集散重地。2002年,高新技術、商貿、旅遊、教育產業化成為經濟發展的閃光點。鄉鎮工業企業達72家,生產門類齊全,形成了醫藥、化工、機械、建材等多種工業行業,工業產品達200餘種,曾連續3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常住鎮區的高科技人員39名,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5名、博士生導師2名、研究生30餘名,明顯的人才優勢為該鎮鄉鎮企業向高科技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該鎮工業輻射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太行振動機械總公司生產的振動設備是全國冶金行業的排頭兵,該企業的三個項目分別列入國家“863”計畫、火炬計畫、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油化所新鄉實驗廠開發出國際領先採油助劑項目;中聯公司投資2500萬元引進俄羅斯“一步煉鉛法”新技術,屬世界領先水平,可徹底解決煉鉛帶來的污染問題。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以京華實業公司創建的度假勝地京華園,每年吸引大批遊客,為無山無水的小鎮增添了風采,並帶動了全鎮服務行業的發展,鎮區店鋪林立,賓館、飯店等各類固定經營戶超1000家。推動市場發展,搞好興市活市。小冀鎮有數百年的集市貿易延續至今,集貿市場面積達8萬平方米,年交易額上讜?D殼壩懈骼嘧ㄒ凳諧?個.大力發展教育產業化.以京華公司為依託,走教育產業化道路,從1999年開始,建立了一流的幼稚園、國小、2001投資1500萬元建成京華中學。農業穩固發展。小冀鎮土地肥沃,小麥等農作物優質高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90%的村實現了井河雙配套。一、二、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2001年完成社會總產值7.5億元(不含新城),地方財政收入1546萬元,是新鄉市四個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鄉鎮之一,居民儲蓄存款4030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2635元。

基礎建設

按照“布局合理、規劃科學、優勢互補、注重實效”的原則,修定了《小冀鎮總體規劃》,不斷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鎮功能日益完善。鎮區交通初步形成“七縱七橫”的道路格局,鎮區通往各村的道路,近兩年全部修建、改造一遍;電信、通訊方面總裝機量已達到11000門,電話入戶率達到80%;鎮區設立了50部IC卡公用電話,成為全省率先普及IC卡電話的鄉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52%;全鎮已完成農村低高壓電網改造工程;100%的村完成了新村規劃;全鎮生活用水全部用上了達到國家標準的自來水。鎮區綠化每年投資20餘萬元,主要街道基本上種植了以黑槐、冬青、劍麻為主的綠化品種。2002年,全鎮人口、企業呈向鎮區快速流動的趨勢,鎮區常住人口3.14萬人,占總人口的60%,每年以3.5%的速度遞增,鎮區企業占總數的68%;鎮容鎮貌整潔優美、視窗行業優質服務,執法部門文明執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鎮區有縣一中、職業中專、五所國中及八所國小,教育投資按10%遞增,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國小全部實現了六配套;3歲以上兒童90%以上進入幼稚園,50歲以下勞動力無文盲;鎮有線電視台已發展近5000多戶。農村合作醫療室進行了合併整頓,衛生防疫和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多年來未發生大的流行性疾病。鎮區有全縣經營面積最大的新華書店,有藏書五萬餘冊的圖書館、文物館,有寬敞的文化廣場,村村有文化活動室;民眾性文體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每年都組織有大規模的民間藝術活動、歌詠比賽、國語大賽、籃球、象棋等比賽。

歷史文化

小冀相傳,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新鄉縣西南一帶土地荒蕪,野草叢生,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村莊。有一天,從外地逃來了兩兄弟,姓冀,以做銀匠活為生。二兄弟找了塊高坡地,搭草棚,生爐火,繼續著銀活的生計。鄰近的人家喚老大叫大冀,老二叫小冀。大冀生性圓滑,待人刻薄;小冀忠厚老實,辛勤肯乾。沒過幾年,兄弟倆掙了一些錢財,娶下了媳婦,各自有兒有女,生活也算幸福。然而,好景不長,兄弟倆從兩條光棍到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人,逐漸開始磨牙吵嘴,磕磕碰碰,再加上兄弟倆脾氣不合,一家人不斷鬧氣。後來,兄弟倆只好分了家,大冀帶上妻子老小,遷往了今天新鄉縣秦村營村東關帝廟附近,人們都習慣地叫那個地方為大冀(現已絕跡)。而小冀留在原來的高坡地,沒日沒夜的開荒種地,還刻苦鑽研銀活的手藝,附近居住的人家也多了起來,慢慢形成了一個小村莊,人們便叫這個村為小冀。
魏莊魏莊,在新鄉市區西南16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1.8公里。據魏氏族譜記載:“明初,魏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出,先到溫縣魏溝,留下一支,又向東遷此建村。”名魏家莊。清末,村南也有一個魏莊,因此改為北魏莊,後易今名。
張青張青,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5.8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1.9公里。相傳宋時,此處有人居住,遺留有大青石槽,舊水井,破房屋等。明永樂(1403-1408年)年間張姓由山西遷居“鄘邑之南”在此定居(清乾隆五十一年《張氏家譜》序),後以預祝張姓萬年長青之意,名張青,至今。
苗莊苗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5.9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2.1公里。據苗氏墳碑載:“明洪武間(1368-1378年),奉旨遷鄘之南而居,號苗家莊。”天順間(1460-1465年),“尚姓從本邑尚村遷此“(清康熙三十八年《尚氏族譜》序),至今。
王屯王屯,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4.4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3公里。明初,“王姓從山西陽城縣谷垛村,奉旨遷鄘城之小屯”(清康熙二十年《王氏族譜》序),後名王小屯,亦稱王家屯。明末,張姓遷此又另居一片名張王莊。清中期漸連成一塊,1933年統稱今名。
許莊許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4.2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2.9公里。宋朝年間,許氏在今村東建村,名許堂,後又西遷今址定居。明時稱許家莊,清末簡易今名。
李莊李莊,在新鄉市區西南13.5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3.3公里。據清朝鹹豐四年(1854年)祠堂碑載:明初,“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名李家莊。後簡稱今名,至今。
閻莊閻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5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2公里。據民國九年閻氏墳碑載:“明洪武八年(1375年)閻姓從山西洪洞縣槐樹下,先遷新邑趙堤,因地勢低洼,澇鹼災害嚴重,永樂初年(1403-1408年)又轉遷興國寺東建村,後又移寺西(今村址),名鞏村。”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興福寺碑亦刻有“鞏村”。後改名閻鞏村。明末,張姓從張青遷此,又名閻張青,1949年改今名。
聶莊聶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4.5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2公里。相傳,宋時此處有聶姓居住,名聶家莊,“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出,先到獲嘉縣南王井村,後又轉遷此處”(《王氏家譜》序)。仍用原村名。後簡稱今名。
樓村婁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3.4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3.1公里。據墳碑載:宋時,此處有姬、袁、閻三姓。首戶姬姓土地數十頃,是個神(巫)醫,家有花園,樓院多處,故名樓村。明初,崔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出,先到新邑郝圪壋(今縣畜牧場)、崔家井,永樂末期又遷此,仍沿用原村名,後簡寫成婁村。
秦村營秦村營,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6.6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北2.8公里。據村南水塘內墓記載:宋時,秦姓居此,名秦村。元朝1286年村西八蜡廟石香爐刻:“東秦村”。明初“傅姓洪武時為千總,散兵屯田於新邑西南東秦村,曰秦村營”。
豆腐村豆腐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7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北2.9公里。宋時,秦、桑、左、吳等姓在此居住,名秦村。元朝1286年,村東八蜡廟石香爐刻:“西秦村”。後秦姓犯罪外逃。“明初,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出,先到小冀鎮,老二轉遷此處”。後為祈禱富裕,改名為都富村,村民到縣衙完糧時,管賬老先生誤寫為豆腐村,至今。
西崔莊西崔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7.7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北3.5公里。據清同治五年創修《崔氏族譜》序載:“崔姓在明洪武時,從山西洪洞縣遷至鄘南,名崔家莊。”清末,簡稱崔莊,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與朗公廟人民公社崔莊重名,經新鄉地區行署批准,更名為西崔莊,至今。
冀莊冀莊,在新鄉市區西南18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北2公里。相傳在唐朝時期,冀姓老二從小冀遷此,名冀家莊。明初,聶姓從山西洪洞縣先遷輝縣秀才莊,後因地勢低洼,常遇水災,又轉遷至此。萬曆末年,賈姓從獲嘉縣後五佛村遷此。沿用原村名,清末,簡稱至今。
梁村梁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9.5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3.9公里。元朝時期,梁、趙、畢三姓在此居住,名梁村。“明嘉靖年間,白姓從小冀遷此”(民國十四年《白氏家譜》序)。清乾隆末年,“沈姓從獲嘉縣沈莊遷此”(民國二十八年《沈氏族譜》序)。都沿用原村名至今。
杏莊杏莊,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20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3.9公里。宋朝時期,聶姓居住在古黃河堤(即漢堤)東側,名為永興堤。明朝初期,“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清康熙九年《張氏族譜》序)。正德年間,以村邊杏樹林茂密,改名杏花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曾改稱杏莊堡、杏莊鋪。同治年間築寨,又名杏莊寨。民國初,稱今名。
西石碑西石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21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4公里。據村關帝廟唐開元七年(公元716年)四月,大唐衛州新鄉縣臨清驛長孫璧石像碑記載:“唐初孫姓在此居住。”明初,“魏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廟東”(《魏氏族譜》序),名魏營。後王姓遷廟西一奶奶堂附近居住,名王堂。明成華年間,以石碑改稱石碑村,乾隆末年,改為今名。
東石碑東石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20.3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3.7公里。據村關帝廟唐開元七年(公元716年)四月,大唐衛州新鄉縣臨清驛長孫璧石像碑記載:“唐初孫姓在此居住。”後以石碑名石碑村。明弘治年間(1488-1495年),姬姓從杏莊,呂、茹等姓陸續遷此,都居住在石碑村東部,到清乾隆末年,改為今名。
侯莊侯莊,在新鄉市區西南19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2.7公里。據侯氏族譜記載:明崇禎末年(1632-1638年),“侯姓從獲嘉縣望高樓村遷此建村,明侯家莊。”清末簡稱今名。
高村高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8.5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2.3公里。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梁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擇一高地居住,名高村,至今。
西賈城西賈城,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7.6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1.7公里。相傳元朝有賈姓在此居住,名賈城。明末清初有侯、孫、熊、張、杜等十姓陸續遷此,居住在西邊一片,陳、李、楊等居住在東邊一片。到清末分為兩村,此處改名為西賈城,至今。
東賈城東賈城,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7.3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1.5公里。相傳元朝有賈姓在此居住,名賈城。明末,陳姓從東大陽堤遷此,居村東北角,名陳圪壋,後李姓從店後營亦遷此。清末,分為東西兩村,此村在東故名東賈城,至今。
西寺西寺,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8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2公里。據劉氏族譜記載,明初,“劉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出,先居新鄉縣城裡,崇禎年間,復遷小冀聖壽寺西邊定居,名西寺莊”,清末簡稱西寺,至今。
郝村郝村,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5.8公里,小冀鎮人民政府駐地北1公里。元代時,有郝氏在此居住,名郝村。因連年戰爭無力應付外遷。明永樂年間“大趙營姜姓遷此”(《姜氏族譜》),仍沿用原村名,至今。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小冀鎮委(冀興大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