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合併纖維化和黏膜潰瘍。病變可累及全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的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迴腸、空腸,其次為結腸,並可在胃腸道外形成遷移病灶。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腹部包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白種人,單卵雙生,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迴腸、空腸,其次為結腸
  • 常見病因:免疫異常
  • 常見症狀:腹痛、腹瀉、腹部包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本病與免疫異常可能有一定關係。在小兒克羅恩病的發病中,感染可能起一定作用。本病發病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和家族聚集性。就發病率而言,白種人高於黑人,單卵雙生高於雙卵雙生;小兒克羅恩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者占10%~15%;本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

臨床表現

克羅恩病在4歲以前少見,常在青春期出現症狀。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腹部包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損害。
1.消化系統表現
(1)腹痛 為最常見症狀。位於右下腹或臍周,間歇性發作,為痙攣性疼痛伴腸鳴。餐後加重,排便後暫時緩解。若持續腹痛,壓痛明顯,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內膿腫形成。全腹劇痛和腹肌緊張,可能為病變腸段引起急性穿孔。
(2)腹瀉為常見症狀。由病變腸段炎症滲出,蠕動增加及繼發性吸收不良引起,腹瀉初期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後期為持續性。大便呈糊狀,無膿血或黏液,病變涉及結腸下段或直腸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後重。
(3)腹部包塊 腸粘連,腸壁與腸系膜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所致。以右下腹與臍周常見。
(4)瘺管形成 因透壁性炎性病變穿透腸壁全層至腸外組織或器官而形成瘺管。內瘺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系膜、膀胱、輸尿管、陰道、腹膜後等處。克羅恩病臨床特徵之一是瘺管形成。
(5)肛門直腸周圍病變 部分患者有肛門直腸周圍瘺管膿腫形成及肛裂等病變。
2.全身表現
(1)發熱 常見間歇性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少數呈弛張熱伴毒血症,發熱是由於腸道活動或繼發感染引起。
(2)營養障礙 出現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症、維生素缺乏、缺鈣、骨質疏鬆等,由慢性腹瀉、食慾減退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部分患兒以發育遲緩為首發症狀。
急性發作期可出現水電解質紊亂。
3.腸外表現
部分病人有杵狀指、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口腔黏膜潰瘍、小膽管周圍炎、硬化性膽管炎慢性肝炎等。偶見澱粉樣變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檢查

1.血象檢查
外周血檢查常見貧血,多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檢測值都低於正常值,即可診斷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如果有葉酸和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可為大細胞性貧血。活動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2.血液檢查
可見血漿白蛋白降低,低鈣(低鎂及低鋅)血症、維生素D缺乏,血沉在活動期加快。
3.糞便檢查
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4.X線檢查
包括鋇餐和灌腸。早期只見規則的肥厚黏膜,呈結節狀改變,腸管僵直、韌性差。長期慢性病變可見腸管黏膜皺襞增寬、平坦或裂隙條狀存鋇帶,正常紋理消失,有時黏膜突起呈“鵝卵石征”,病變腸段蠕動減弱或消失,腸襻僵直呈鉛管狀。若有內瘺形成可出現鋇劑分流,並出現潰瘍龕影。
可見結腸病變部位的黏膜炎症、潰瘍,並可取活檢,病理證實為非乾酪性肉芽腫即可確診。

診斷

本病呈慢性發展過程,根據病史、臨床症狀、X線、病理檢查以及較長期的隨訪觀察進行確診。

治療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復發率高的、全消化道非特異性炎症,治療原則是緩解症狀,以藥物和營養治療為主。根據本病發作症狀的不同,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依據不同程度選擇不同治療:
1.內科治療
(1)支持和對症治療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飲食,供應足量的維生素D和鐵。必要時可輸全血、胺基酸、白蛋白等腸道外靜脈營養。為了減少疼痛,可給鎮靜、止痛藥,如有細菌感染時,可給適當的抗生素。
(2)免疫療法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症狀。常用強的松,分3次服,症狀好轉改為隔日一次,連續2~4周后緩慢遞減劑量,使全身症狀好轉,以利於病兒生長發育,也可縮短病程。6-巰基嘌呤與小量激素同用,對慢性活動性患者有效。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可用以治療較輕的克羅恩病,分兩次口服,開始為避免過敏反應,宜從10mg/kd·d起始,在1~2周內漸加至足量。副作用包括頭痛、皮疹、噁心、嘔吐、溶血以及抑制骨髓,應慎用,尤以2歲以下忌用。由於本藥妨礙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應每日補給葉酸。
2.外科治療
手術指征:有急性腸穿孔、慢性復發性腸梗阻膿腫腸瘺形成、難治性腸出血、肛門直腸病等疾患,均須早期手術治療,切除局部病灶,但術後復發率高。

預防

1.定期體檢
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該病與遺傳因素有關,應做好遺傳病學防治工作。
2.積極防治各種細菌感染性疾病。
3.應提倡母乳餵養
能減少嬰幼兒接觸其他致敏原的機會而起到保護作用。
4.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勞逸結合,參加體育鍛鍊,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飲食,宜補充多種維生素、葉酸以及鐵、鈣等元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海產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