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雨(唐代李白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對雨》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了遠山和庭院雨景如煙的景象,而黎庶老叟還在勞作之中,如此氣節,作者自己的悠閒與老叟的勞作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頓生感慨,透露出淡淡的憂愁。全詩給人一種自我反思與憐憫勞動者的胸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對雨
捲簾聊舉目,露濕草綿芊①。
古岫藏雲毳②,空庭織碎煙③。
水紋愁不起④,風線重難牽。
盡日扶犁叟⑤,往來江樹前。

詞句注釋

①綿芊:指草木像絲綿那樣柔軟、薄弱、纖細的樣子很茂盛。
②古岫(xiù):本意為岩穴,表示古老神秘的石洞。雲毳(cuì):本意指毛髮,表示雲朵清淡、稀薄、朦朧的樣子。
③空庭:幽寂的庭院。
④水紋:水的波紋。
⑤叟(sǒu):指年老的男人。老叟,即老年人。

白話譯文

煙雨朦朧,詩人捲起窗簾抬頭向外眺望,雨水打濕草木,那蓊蓊鬱郁的草看上去柔軟、薄弱像絲綿一樣,很是茂盛的樣子。那邊的一口神秘的石洞上浮著稀疏的白霧,庭院上面到處充滿了支離破碎的細煙。雨點輕打江水,一波波水紋向四周散去,猶如憂愁四散,其實他並無法真正的憂愁。吹拂的風像千斤重,難以連成一片,斷斷續續。終日忙碌的老農忙於耕種,在這樣陰沉潮濕的天氣也不休息一刻,趁著煙雨天耕種江邊上肥沃的田地,江邊上一片繁忙。

作品鑑賞

李白寫的這首五言律詩,寫了捲簾抬頭向外望去,雨水將草打濕,峰巒,古洞和庭院中雨絲如毛如煙的場景,轉而詩中呈現微微的憂愁,因為作者看到辛苦的農民還在勞作,為了生計一刻不停,很是辛苦,不經為他們感到難過。這是一首描寫雨景的五言律詩,詩人李白用抒情的手法細膩的文字,勾勒出煙雨濛濛的畫面:詩人百無聊賴佇立窗前,如絲般細雨潤濕著窗外的一切。花草凝露,古岫霧掩,空庭彌煙水紋輕皺,微風吹過,細雨風舞,更有農夫事忙,欲避雨小而心有不捨,往來穿梭。雨對於詩人總是會勾起無限遐思,心潮湧動。 李白的這首詩可以說是“境界闊大,心牽黎庶,便是大筆杖!何況中間兩聯又對得那樣工穩。”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