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課

對課

對課,讀音duì kè,漢語詞語,意思是舊時私塾中的一種功課,即對對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課
  • 拼音:duì kè
  • 注音:ㄉㄨㄟˋ ㄎㄜˋ
  • 出處:《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
解釋,出處,

解釋

1.舊時學習詞句和準備做詩的一組練習。如:老師說“雨”,學生對“風”;老師說“桃紅”,學生對“柳綠”。
2. 舊時私塾中的一種功課,即對對子
對課即為對對子,是漢文化在社會生活中貫古通今,套用範圍最廣泛,生命力最強,最精煉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文學藝術。也叫對聯對聯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是語言藝術,書法藝術和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又稱聯語、楹貼等等。所謂對聯,是指結構形式上由上下兩句構成,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講究對偶的一種熱良只訂聯語。楹聯是與中國傳統建築格式有關,古代時稱一間為一楹。楹:指的是廳堂前的柱子,將聯語懸掛或貼在柱子上就叫楹聯。對子是民間對對聯的滲旬槓習慣稱謂。聯語又與律協灶詩有關,律詩講求對偶,其中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立嘗榜六句類似兩副對聯。因此,對聯被譽為“詩中之詩”,是漢語言文學中的奇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珍寶。關於對聯的產生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傳統的說法是最早的對聯始於五代,認為後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對聯。對子又叫對聯、聯語,貼在楹柱上的稱楹聯。

出處

《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那時方會得對課,你道他對的課是怎么樣妙的? 李先生 道:‘一雙征雁向南飛。’ 趙雄 對道:‘兩隻燒鵝朝北走。’”
蔡元培 《我在教育界的經驗》:“對課與現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少芝諒付裡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詞,就要用海字或水字來對他,因為都是地理的名詞。”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協煉承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對課是舊時私塾常見的乃至必開的課程之一,也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旬嚷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