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立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建成區約9平方公里。

目前,集聚區內已入駐工業企業161家;2009年完成營業收入93億元,稅收收入7700萬元, 從業人員2.9萬人,工業用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2010年至今,累計完成投資總額40.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完成投資23.6億元,基礎設施投資5.6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 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
  • 建成區面積:約9平方公里
  • 位於:尉氏縣城區西南部
建設歷程,基礎設施,發展狀況,功能意義,

建設歷程

尉氏縣產業集聚區位於尉氏縣城區西南部,規劃可開發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其前身是2003年3月河南發展計畫委員會批准的河南中原紡織工業基地,2005年5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尉氏縣工業基地黨委和工業基地建設管理委員會。經過幾年的發展,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已經初具規模,近年相繼投入12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0年7月,已實際開發面積9平方公里、入駐規模企業達到63家。2009年集聚區完成營業收入93億元,稅收收入7700萬元, 從業人員2.9萬人,工業用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2010年元至6月份,完成投資總額21.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基礎設施投資2.6億元。

基礎設施

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功能集合構建,產城融合步伐加快。完善集聚區基礎功能、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和城市功能,加快人口向城市轉移步伐,從而實現產業發展、產城融合。加強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建設,註冊資金1億元成立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金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吸納社會資金2.3億元成立了河南正榮、中林等5家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投融資平台的作用,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12億元。建設了“八縱六橫”道路框架,建成了50公里長的強弱電網路,建成了49.6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廠均已投入運營。學校、星級賓館、老年公寓、社區醫院、金融機構、商務會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發展狀況

近年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產業集聚區發展“四集一轉”的總體要求,堅持重規劃、重產業、重項目、重投入、重集約、重服務,集聚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項目集中布局,發展勢頭強勁。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突破點,以主導產業為支撐點,以重點項目為著力點,緊緊圍繞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綜合工業三個組團,引進、培育、引導關聯項目向集聚區集中。2009年以來,引進了鑫旺棉業、宏達紡織、橡膠V帶生產線等38個項目,到位資金43.2億元。
產業集群發展,結構不斷最佳化。圍繞主導產業鏈條延長、結構更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依託河南省中原紡織工業基地優勢,引導主導產業向集聚區集中,目前集聚區內紡織企業生產規模已達50萬錠,年可棉紗7.5萬噸。引進的河南福甬針織服裝工業城項目,實現尉氏紡織企業由紡織到染整、印花、繡花、製衣的完整產業鏈。
資源集約利用,層次不斷提升。按照“三規合一”的要求,制定了集聚區發展規劃,確定了“三帶三區三組團”的空間布局;今年以來,通過節約、挖潛、整治、掛鈎等措施,整合土地700多畝,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堅持“三不”原則嚴把項目入駐關口,即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能入駐、達不到環評要求的不能入駐、達不到投資強度的不能入駐,有效遏制了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的項目入駐集聚區。

功能意義

功能集合構建,產城融合步伐加快。完善集聚區基礎功能、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和城市功能,加快人口向城市轉移步伐,從而實現產業發展、產城融合。加強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建設,註冊資金1億元成立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金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吸納社會資金2.3億元成立了河南正榮、中林等5家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投融資平台的作用,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12億元。建設了“八縱六橫”道路框架,建成了50公里長的強弱電網路,建成了49.6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廠均已投入運營。學校、星級賓館、老年公寓、社區醫院、金融機構、商務會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