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洞

將軍洞

將軍洞因建有將軍廟而得名。將軍廟是白族本主廟,本主神為公元754年唐天寶戰爭中陣亡的唐將李宓。這裡景色優美、環境幽深,如今在廟四周建了蒼山公園,廣植林木花卉,是下關風景名勝區。將軍廟前建有石坊,上刻著“斜陽勝景”四個大字,正門上懸掛著“唐李公之廟”的題匾,廟宇三進。外圍建有古樸的涼亭和長廊,再次可鳥瞰下關全景;亭閣上方一條瀑布垂瀉而下,潺潺的泉水環繞廟宇四周。陡崖形似魚鰭,瀑布的水流隨魚鰭下方的溪流一路流下,到古城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將軍洞
  • 地理位置蒼山風景區
  • 氣候類型:景色優美、環境幽深
  • 景點級別:AAA
  • 門票價格:3元一人(周末收費)
  • 著名景點:白族本主廟
  • 文保級別: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介紹,文保信息,將軍洞節日祭拜,相關新聞,

景點介紹

大理將軍洞,始建於明末清初,是白族本主廟,本主神為公元754年唐天寶戰爭中陣亡的唐將李宓。至今流傳著許許多多李宓將軍死後在當地顯靈助人的傳說,李宓將軍從而被當地人尊為利濟將軍,是大理人民信奉的本主之一。整個建築群具有濃厚的白族風格,主要有門樓、戲台、大殿、財神殿、娘娘殿、廂房等,其中大殿為單檐歇山頂建築,雕龍畫棟,十分雄偉壯觀。門前的榕樹已有千年歷史,枝葉繁茂,如同華蓋。
2013年2月9日,是我國農曆年三十,舉國歡慶,就在零點的鐘聲敲響,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全國各地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來。在大理,年三十的夜晚爆竹聲聲,將軍洞熱鬧非凡,是個不眠之夜。記者夜晚11點來到將軍洞,這裡早已燈火通明,車水馬龍,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前往燒香許願,希望得到李宓將軍靈驗庇佑。

文保信息

將軍洞位於大理市下關鎮境內蒼山斜陽峰麓,上村西。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軍洞又稱將軍廟,始建於明代,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李姓族裔呈請建廟,是為"唐李公之廟",李宓被尊為 利濟將軍,奉為上村本主。成為當地百 姓供奉本主的場所。《重建將軍廟正殿 功德碑》載: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重建,民國初年又重建。將軍 廟坐西向東,大殿單檐歇山頂木結構建築,面闊五開間,大殿對面是過廳、門樓 和戲台,大殿南建有子孫娘娘殿,北建有財神殿。廟前大青樹(榕樹)植於將軍 洞門樓前南側,清代種植。如今的將軍洞,建築格局已較為完整,加之環境清 幽,香火異常旺盛,已成為大理地區重要的宗教場所。現其管理單位為大理市 文物保護管理所。使用單位和責任單位為大理市將軍洞風景區管委會。保護 範圍是:東以大門為界,南以箐溝為界,西以大殿後20 米為界,北以大殿北山 牆外50 米為界。

將軍洞節日祭拜

1.大年三十
我國農曆年三十,舉國歡慶,就在零點的鐘聲敲響,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全國各地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來。在大理,年三十的夜晚爆竹聲聲,將軍洞熱鬧非凡,是個不眠之夜。記者夜晚11點來到將軍洞,這裡早已燈火通明,車水馬龍,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前往燒香許願,希望得到李宓將軍靈驗庇佑。
夜晚11點的將軍洞,大殿外燃燒香錢紙的香爐火光沖天,鞭炮聲一陣接著一陣,此刻,已無法聽見旁人說話的聲音。只見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波接著一波湧上大殿內,對手持寶劍的李宓將軍許下自己新年的美好願望。就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也到了祈福最旺盛的時候,整座廟宇內的鞭炮聲震徹山谷。據大理市園林局下屬將軍洞風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年三十到將軍洞焚香禱告的約有4、5千人,一整夜到天亮都會有人來,最高峰是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景區裡的每個場所都有人專門負責,尤其加大消防安全保衛工作。來自湖南的李先生是到大理做生意的,他也帶著“平安香”來到將軍洞,他告訴記者,自己雖不是本地人,但到大理多年入鄉隨俗,只要不回老家過年,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到將軍洞來祈福,再買一小把木柴回家,期盼來年如意、發財。
2.八月十五
農曆八月十五,在下關民間有著雙重意義,即過中秋節與“趕”將軍洞廟會。將軍洞是俗稱,正名應為唐李宓將軍廟。廟在下關西北蒼山斜陽峰麓,與“萬人冢”同屬天寶戰爭有關的歷史遺蹟。李宓原系唐玄宗時的劍南留後、姚州都督,公元754年奉命南征南詔,在西洱河全軍覆沒,李宓陣亡。南詔閣羅鳳收拾唐軍陣亡將士屍體“祭而葬之”,詔曰:“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亡大禮”,表示以存舊恩。後由流散在民間的唐軍後裔建祠祀奉,明代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刻碑:“大唐將軍,領命南巡,至此即終”。明代建廟稱“唐李公之廟”。清代又加擴充,到民國年間幾次修葺,成為大理規模最大,香火旺盛的本主廟。李宓被封為“龍尾山泉利濟將軍”,管水利之神。李宓是歷史人物,從祖國大統一,民族團結的願望出發,白族信眾把他看作忠孝兩全,保護人民生產、生活的“本境福主”。喜洲白族文士趙甲南曾撰楹聯:“馬革裹邊疆,盡孝全忠,姓字並傳前戰史;龍關留正氣,御災捍患,威靈猶仗故將軍。”下關地區的漢族同樣尊崇李宓為“忠君衛國,保境安民”的“將軍老爺”。
李宓廟被稱為將軍洞,傳說是因廟後有個石洞,通往漾濞,內藏兵書寶劍,有虎守候,人不得入。又有一說:李宓戰敗,他和五個兒子遁入斜陽峰麓的山洞,最後被南詔兵活捉,此洞被後人稱為將軍洞,在原址建廟祭祀。相傳八月十五日是李宓誕辰,每年都由下關關迤龍尾街和中丞街的紳耆牽頭,輪流主辦廟會;上村村民亦稱系李宓後裔,同樣在這一天隆重慶祝。到時將軍洞張燈結彩,搭松毛牌坊,擺香案,上刀山,請滇戲班子唱戲三天。洞經會有兩起,龍尾街的感應社和巍山來的李氏後裔,年年必到。市區知名飯店都在廟前空地搭棚設攤,供應風味菜餚。還有鳳儀人來賣“山林果”(山楂),果大肉厚,色澤紅潤,趕會的人都要買上幾串,鮮嘗之後可以風乾做藥用。兒童最感興趣的是玩具木蛇、泥馬、花臉殼(面具)、紙木做的劍、戟、刀槍。會期三天,滇戲每天白天演出,商賈、士紳的坐位在“八字樓”,類似今天的劇院包廂,一般民眾就站在院內抬頭觀看。人很擁擠,小孩只能騎在大人肩膀上,很有魯迅先生筆下《社戲》的味道。
將軍洞廟會在下關居民和周邊農村白族村民的心目中,是和大理“三月街”一樣的民族傳統節日,幾百年來長盛不衰。香火旺盛有多種原因,作為本主廟,早先住有“廟祝”,世代相傳的白族巫覡。他們是人神之間的中介,專為來燒香還願的人家祈禱,有難則逢凶化吉;有病給點香灰、草藥,名“神藥兩解”;出門清吉平安;經商則人財兩旺。1950年之後,參軍、升學、求婚、求子者,多來廟中磕“平安頭”。再有一項奇特的風俗“拜寄”。由廟祝代李宓為還願人取個姓“李”的名字,即寄名於“將軍老爺”名下,成為李宓的子子孫孫,受到神蔭保佑。因之不少人本不姓李,經賜名張貼“紅榜”後,本名之外又有一個“李××”的異名。有的人在1950年參加工作後,因這個“曾用名”,在“審乾”中被帶來麻煩。不了解民俗,就說不清這個問題。
將軍洞還有與廟同齡的兩種古樹名木,銀杏和大青樹。銀杏俗名白果樹,共兩株,分植八字樓前院心,“大躍進”時被砍伐。現存廟門外的大榕樹,高達40多米,樹齡已有500多年,是大理最古老的名樹之一,成為將軍洞的“地標”。廟內財神殿前原有一座“混沌樓”(方誌誤為混混樓),是大理歷史上名樓之一,文人墨客中秋賞月之處。明代楊和曾寫詩:“將軍在何處?混沌起孤亭,關路通盤石,松根隱茯苓,月明山雪白,風細水雲清,鄉國元朝夢,沿流入紫溟。”現樓已不存,由於將軍洞山清水秀,有古廟、飛瀑、巨榕,環境優美,離市區近,交通方便,即使不逢“八月十五”,也是市民休閒、健身、背水的好去處;外地遊客青睞的好景點。
傳說故事
將軍洞俗稱將軍廟或利濟將軍廟,坐落於龍尾關西北斜陽峰麓。
傳說此地有洞可通漾濞,洞內藏有兵書、寶劍,洞口有老虎守護。有說洞口在李宓將軍塑像下,又有說在山後或廟前大榕樹下。未建廟以前,李宓將軍牌位原設在下村的龍王廟內,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宓族裔呈請朝廷,獲準後方建“唐李公之廟”。“將軍洞”座西向東,背靠蒼山,俯視龍尾關,萬人冢,戰街(鴛浦、紫雲街),千人冢,與廟宇同在一條軸線上。在廟北側有一溶洞,清泉湧出,常年不斷,灌溉著上村、下村、打漁村的千頃田地。幾個村的民眾受益後,呈請封李宓將軍為“利濟將軍”,成為管水利之神,有詩作證:“灌溉良田數千頃;利濟美名萬古存。”將軍洞廟宇的建築形式雖經明、清、民國和現代多次修建,但整體布局未變,氣勢雄偉、莊重。
將軍洞泉水潺潺、林蔭蔽日,令人神清氣爽,是絕好的遊覽勝地。游將軍洞,要先攀登32盤陡坡石台階,南面山峰壁上,險象橫生,路旁溪水淙淙,登高望遠,下關城全貌盡收眼底;廟前有高約40多米,樹徑4米,樹齡500多年,樹冠幅600多平方米的大榕樹一株,枝葉茂盛,幾乎覆蓋了整個廟門前廣場。將軍廟三進院,一進為門樓,正門楣題匾“唐李將軍之廟”,門牆兩邊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撰書“與河山同壽,為天地立心”八個草體大字。門樓上為戲台,重檐出角,雕花架斗,色彩鮮艷,並刻有劍川縣人楊延福撰寫的“山鬼國殤,鄧子龍題詩解怨;京觀廟食,閣羅鳳重義存恩。”對聯。二進為八字樓,有如包箱雅座,正對東面戲台,天井南北原有兩株柏果樹,曾有詩人寫《白果行》詩立於“混混亭”旁,混混亭,又稱混混樓,現已毀,是每年一度中秋賞月,祭祀李將軍誕辰時,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其中還有御筆朱批石碑一塊,橫刻“聖旨”二字,直刻“好知道了”四個大字,歲月滄桑,亭倒碑毀;三進為大殿,單檐歇山頂木結構建築,氣勢宏偉,高大軒敞,殿內掛有一對楹聯:“忠孝難兩全,惟將軍一堂繼美;峰煙雖萬里,在斜陽百世流芳”。中央塑李宓將軍神像,兩側塑有伽蘭神及他的兒子和部將。
唐李宓將軍何以死在西洱河上?唐玄宗天寶九年(750年)閣羅鳳為南詔王並襲雲南王,按南詔禮節,攜妻妾拜會雲南太守張虔陀,豈料張虔陀貪淫無禮,侮辱閣羅鳳之妻,還加倍徵收南詔賦稅,閣羅鳳怒不可遏,發兵攻打張虔陀,張兵敗自殺身亡。唐天寶十年(751年)朝廷派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攻打南詔,閣羅鳳一再申明自己冤屈,但橫行霸道、偏激寡聞的鮮于仲通,置之不理,南詔將士不得已在龍尾關前的西洱河上與唐軍決戰,唐軍戰敗,鮮于仲通隻身逃回京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蠻子朝歌》中寫道:“鮮于仲通六萬卒,征蠻一陣全軍歿。至今西洱河岸邊,箭孔刀痕滿骨枯”講的就是這件事。到天寶十三年(754年),朝廷再次派劍南節度使留後李宓,率兵十萬攻打南詔。又被閣羅鳳聯合吐蕃夾擊唐軍於西洱河上。唐軍千里奔襲,給養不足,飢餓疲勞,又染疾患,缺乏水戰經驗,結果大敗。主帥李宓受傷沉河而亡,唐軍屍橫片野,血染西洱河,十分悲慘。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詩曰:“……皆因前去征蠻者,十萬行人無一回”這就是史稱的“天寶之戰”。戰後閣羅鳳下詔說:“生雖禍之始,死及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用寬厚仁慈之心,收斂唐軍屍骨“葬而祭之”。並築“京觀”(勝者收集敗者屍體築冢掩埋稱京觀)於現天寶街“萬人冢”和地石曲“千人冢”以存恩恤。在《焚古通記淺述》中閣羅鳳說:“此天子之將也!當以禮祭之。吾所殺者仇人!所祭者天之將也。”
相傳李宓將軍是農曆八月十五日誕辰的,與中秋佳節同時。舊時,每年都由下關龍尾街、中丞街的紳耆牽頭輪流主辦盛大廟會,會期三天,擺宴設席邀請地方軍政首腦、商界人士及佳賓參加祭祀。廟會期間張燈結彩,搭牌坊,擺香案,表演上刀山,唱滇戲,彈洞經,蓮池會齋奶念經誦文。飯店搭棚設攤,售賣涼油粉、米線、餌絲等地方小吃,還有小販及民間藝人叫賣山林果,兒童玩具、木關刀、寶劍、活動木蛇、泥人,彩繪紙糊面具(花臉殼)等等。每天近萬人參加趕會,人如潮湧,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即便遇秋雨綿綿,趕會者仍激情不減。
將軍洞廟會,最具特色的是“上刀山”,準備工作各村都有固定安排:經載莊,負責破篾子;下村、打漁村負責豎刀桿、綁刀架;上村負責磨刀任務,由有童男子的人家磨,務必把36把刀磨得鋥亮鋒利。刀山桿長3丈6尺,為三十六天罡之數。鋼刀多為平綁,刀刃向上,也有幾把綁為斜十字架形。跳神和上刀山者,被視為神的使者,敢上刀山下火海的英雄!他們勇氣百倍,腳踏利刃,如履平地,踩完三十六把鋼刀,上到刀山頂上,還表演絕技及向四方拋丟小包子。還有一些善男信女出錢給上刀山者,背著自己兒孫穿戴過的小衣帽,經過爬刀山視為“過關口”,兒孫即可長命百歲,永保平安。還有“擺桌子”節目,由營頭村、營中村、水碓、紅土坡、中丞街、龍尾街、小井巷、上村、下村、打漁村等十甲人,各家借出珍藏異寶、古字畫展覽,使趕會人大開眼界,流連忘返,並能吸取廣泛知識。
現今的將軍洞已從本主廟的性質延伸為市民休閒、健身和遊客常到的名勝景點。將軍洞及廟前500年古榕樹被大理市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市龍尾古城保護協會 供稿)

相關新聞

大理有了百字長聯
最近,大理市七里橋鎮陽南村私營業主李忠祥自己撰寫並花費2000餘元,刻制了一幅148字長聯,贈送到大理將軍洞風景區內的靈瑞庵(招鶴樓),引起了省內外遊客和本地文人墨客的濃厚興趣。這幅長聯的內容如下——
上聯:登斯樓亂雲飛渡,把酒凌空,往事注心頭。東協石城,南詔試劍,西戰崑崙,北斷鐵橋;五百餘載,祚移七姓、滄海桑田,淒悽慘慘、轟轟烈烈,多非天意。今留得,短話長書,巷尾閒題,廟館亭堂騷客議。
下聯:古葉榆勝境物華,遙山近水,極目收眼底。春綠岸堤,夏紅菡萏,秋橙碩果,冬銀豐兆;十九峰前,雄踞二關、明珠澄現,滔滔渺渺、景景情情,妙幻趣奇。覽不盡,乾坤聚秀,歸來遊子,風花雪月任人評。
這幅長聯不算標點符號就有148字,上下聯各74字,全聯比大觀樓長聯僅少32字。上聯寫的是南詔大理國的歷史事件和歷史變遷,下聯寫的是大理的風景名勝和旖旎風光,情景交融又不失哲理,耐人尋味;且能很好的運用馬蹄韻、疊字等技法,平仄有致、對仗工整,富有文采又朗朗上口,令人過目不忘。
李忠祥是一名長期從事建築業的私營業主,雖然只有中學文化程度,但近三十年來,他一直酷愛詩詞書法;每到一處,他都非常留意當地的人文景觀,特別是對風景區的楹聯詩畫有著深厚的興趣,每次見到都要仔細揣摩並認真抄記下來。他敏感的注意到,大理雖然有諸多的風景名勝,卻沒有像大觀樓一樣的長聯,於是他決定填補這一空白。為了作這幅長聯,他先後翻閱了《蠻書》、《大理野史》、《中國長聯選萃》等歷史典籍和相關書籍。力求用典得當,平仄、格律等技法合乎長聯規範。長聯作成後,先後徵求了多人的意見並反覆進行修改,花費2000餘元方刻制完成。李忠祥謙虛地表示,自己製作這幅長聯的初衷是為家鄉的景點增添一點文化品位,由於是第一次作長聯,難免有錯漏和不妥之處,他很希望與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切磋交流。(辛向東 滇池晨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