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面鎮

寺面鎮

寺面鎮位於貴港市平南縣南部,東與容縣藤縣接壤,南與平山鎮交界,西接六陳鎮,北連大坡鎮,距縣城55公里。全鎮總面積114.93平方千米,下轄12個行政村,258個農經社,2017年末總人口48523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面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寺面街
  • 電話區號:0775
  • 郵政區碼:537312
  • 地理位置:廣西南縣南部,處於平南縣、容縣藤縣三縣結合部
  • 面積:114.93平方千米 
  • 人口:48523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桂R
人口與經濟,歷史人文,

人口與經濟

全鎮轄12個行政村,258個農經社,人口48523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114.9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0084畝,其中水田16182畝,人均有耕地0.49畝,山林面積114002畝,山林覆蓋率達68%。 寺面鎮盛產水稻、玉米、紅茹、荔枝、龍眼、柿子、黑欖等經濟農作物。山上林木秀茂,盛產松脂、竹、木、芒、藤。傳統編織工藝品為鄉鎮企業龍頭,連千家萬戶,全鎮有大小編織工藝廠8家,其中擁有2家外商獨資有自營出口權企業。新興辦大、小毛織廠10家。產品暢銷東南亞、歐美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總產值8740萬元,總收入6795萬元,創利稅802萬元。2002年,全鎮國民總產值1.8億元,人均收入1768。
寺面鎮四面環山,是一個丘陵盤地,操白話方言.古代為布山縣轄地.1949年前無行政建制.據民間傳說,古代風水大師自桂平白石洞天尋脈來平南,經平山六峽口牛屎石順水而下,發現風水越來越美,到了大井衝口看到了石碧沖,謂之菩薩曬衣,應在水口不遠處有大地.於是順龍脈而追到洞心堂,發現此地已建廟堂,為四鄰八鄉祭祀之所.並稱之為上佳之地.於是乎香火日盛,來往者眾,廟前擺賣香燭、日用品者甚多,漸成集市。因地鄰容、藤等縣,故衍為圩,因圩在寺之前面,稱之寺面圩。地名乃廟會圩期而因之。後因此地過往涉水,多有不便,故遷平嶺頂,即今寺面鎮政府治所附近、圩名又叫平嶺頂。到清光緒年間才有正式圩期,凡二五八為寺面圩日,這就是名稱之由來。此為寺面人文歷史,以文敘之,讓民眾共識。
全鎮有中國小校13所,4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6728人,197 7年恢復高考以來,考取大中專院校學生有450多人;有5個行政村600多產安裝了閉路電視:成立有鎮中心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
小城鎮建設規劃布局合理,建設面積已達到900多畝。新圩鎮高樓林立,櫛次鱗比,市場繁榮。農曆二、五、八為寺面圩期,每逢圩日,鄰近三縣七鄉鎮農民紛沓而至,每圩日總交易額超30萬元。

歷史人文

1927年秋至1928年初,中共領導在該鎮新隆發動了“勞五暴動”,揭開了農民運動新的篇章。1987年區縣政府建立勞五暴動烈士陵園。為此寺面鎮被國家批准為革命老區,"新隆豐碑"是平南八景之一。 寺面地處平南南部丘陵山區,一年之中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盛產三王雞、陳桂、雞骨草、黑肉橄欖。
1958年設寺面公社,1959年置鄉,1961年復設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