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鼎嶺

寶鼎嶺

寶鼎嶺位於全州縣才灣鎮與資源縣交界處,高1926米,是華南前十高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鼎嶺
  • 位置:全州縣才灣鎮與資源縣交界處
  • 高度:1926
  • 華南:前十高峰
地理位置,景觀,五福湖:,梯級瀑布:,苦練庵:,陰船石:,白雲洞天:,關聖殿:,聖水洞:,極頂眺遠:,

地理位置

寶鼎嶺集高大、雄奇、險峻於一身,自古以來就是桂北旅遊名山(唐朝湘山寺壽佛全真和尚在寶鼎嶺潛心修練達十年之久,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寶鼎嶺遊覽六日)。全山遊程長達30公里,沿山腳可蕩舟游湖,可依蔭垂釣,可臨深澗觀瀑;至山腰可進古庵燒香,可賞石叢雲海;登極頂可放眼眺遠,可觀日月同天、可飲滴水聖泉,也可入草海橫槍狩獵,隱莽林休閒避暑。真是一里有三景,十里不同天。寶鼎嶺有八大景觀最為引人入勝。

景觀

五福湖:

五福湖系人工湖,位於寶鼎嶺東麓,修建於1975年,為全州著名的長鄉河之源,水域面積近3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環抱,翠竹綠杉夾岸;四季碧水盈盈,山花映襯,野鴨戲嬉其間。夏夜星月戀水,群魚競爭翔淺灘。冬春早晨白霧滿湖,若朝暉播灑,斑讕多姿;日暮山光水色,,蕩舟其間,賽似西湖。

梯級瀑布:

位於寶鼎嶺山間。由下往上分為玉簾瀑、九天瀑、龍鬚瀑三級。玉簾瀑其水流幅寬達30米,流水依平整的峭壁岩石順瀉而下,遠觀宛如掛在山澗的白玉簾;九天瀑崖高近100米,江水依崖飛流直下,水擊崖底,聲若雷鳴,響徹數里。逢春夏雨季,飛瀑落崖紫煙生騰,水霧飛過嶺頭,即使遠離瀑布半里,亦水霧沾衣;龍鬚瀑因崖呈鋸口,流水從鋸口分流線狀射落,狀若神龍舞須,飄逸閃亮,神韻無窮。

苦練庵:

位於梯級瀑布上方山間凹地,系寶鼎嶺腳古庵,始建於唐朝,為無量壽佛全真和尚冬日練功之地。庵堂占地500多平方米,歷經滄桑數百年,幾經廢棄,現新建有磚瓦結構的香客住房3間,尼僧3人,佛堂1座,佛堂內塑觀音、大佛像數尊,香火旺盛。庵背倚一脈綿長的青山,左右兩條清溪繞庵前相匯,左右兩邊青山綠臂環抱,冬暖夏涼,四時觀瞻宜人,夏日避暑尤佳。

陰船石:

船石長17米、寬2.5米、厚3.2米,因船肚朝天,故稱陰船。其石船頭、尾、身與渡口大木船無異,船石其中一頭向上仰起,船頭下可容10來人避雨和遮陽。船身被幾根碧葉烏莖藤纏繞,晚秋藤莖碧葉深紅,相繞成趣。離船石約3米處縱臥一石,酷似舊時沽酒的竹酒筒,故名酒筒石。傳說,一日,壽佛爺從寶鼎下山到縣城盤石腳要過河,幾次呼喚擺渡,不見對岸渡船划動。原來老艄公爛醉在船上,壽佛爺想到平日艄公常以擺渡敲榨民財,便心生怒氣,借萬鈞神力將渡船和酒筒甩向寶鼎嶺。於是,渡船、酒筒便化作二石。

白雲洞天:

寶鼎嶺一天門的絕壁下,有一丈許直立巨石,光潔如砥,石上豎行陰刻白雲洞天(為清時全州知縣顧 手跡)。緣自此處秋夏之交,常現茫茫雲海,籠群峰,阻日光,填萬壑。雲霧之下,山川處處細雨霏霏;雲海之上,則是艷陽普照的幻景,有如海市蜃樓。遊客至此如入煙靄雲霞的神仙之境,令人遐思萬種。

關聖殿:

為紀念關羽所建,位於新寶頂白雲庵,背抵石峰,面向東方,處全州和資源要徑相匯處,殿前綿延山嶺宛若游龍。關聖殿原壘土石為牆,雕古木為佛、神,供善男信女供奉。清嘉慶年間,得全資兩縣部分山民捐資糧興建,打鑿花崗岩條石數百塊,疊築圍牆,開石殿門,設石佛台,豎合抱石柱蓋鐵瓦,“文革”期間殿被破壞,今已修葺全新,香客甚眾。

聖水洞:

又名獅子岩。位於寶鼎嶺極頂絕壁處,是一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臨淵石洞,外高里低。洞內打鑿有石盆、石碗,泉水從洞頂無縫石壁上沁出,每眨眼間滴落一顆,晶亮如珠。飲之解渴消食,擦抹患處止痛除疾,併兼有明目定神之功效,故日聖水。不少遊客常攀緣絕壁,賜金取水。

極頂眺遠:

寶鼎嶺原名覆釜,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山下仰望石山頂,似一口碩大無朋的覆鍋;隔山對望,石峰如一堵石壁;踏上極頂,有如長長的石長廊。極頂三面皆絕壁,唯可從關聖殿白雲庵過盡心橋攀石級能上。極頂光潔如砥的花崗岩石上還遍布不規範的石腳印(傳說為唐朝壽佛與眾僧徒練功時留下)。遊客至此,一覽眾山小。若晴日極目東南,全州縣城風光歷歷在目,千里山川盡收眼底;西望資源、龍勝,林海茫茫,群峰擁翠,萬山奔走;俯瞰腳下,溪流東去,千峰拱衛,絕壁萬丈,綠樹橫生,蒼鷹斜飛;立定山頂,若放聲呼喚,天宇回音,群山憾動,情韻萬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