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鎮(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

寶山鎮(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

寶山鎮位於宣威市東北部,距市區52千米。東沿清水河與貴州六盤水市水城縣分界,北部與普立鄉、文興鄉接壤,南與田壩隔格香河相望,西與格宜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千米。全鎮轄16個行政村,寶山、海西、被古、廠房、塘子、戛立、得馬田、虎場、包村、安益、樂紅、白戛、太和、德積、摩布、摩戛,其中被古、塘子屬民族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山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宣威市
  • 下轄地區:16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寶山鎮寶山村
  • 郵政區碼:655405
  • 地理位置:雲南省宣威市東部
  • 面積:230.8平方公里
  • 人口:98114人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泥豬河大峽谷,北盤江大橋
  • 火車站:宣威站
  • 車牌代碼:雲·D
概況,沿革,簡介,經濟,教育,

概況

寶山鎮位於宣威市東部。面積224.4平方千米,人口8.87萬人(2006年)。轄寶山、海西、被古、廠房、塘子、戛立、德馬田、色村、虎場、安益、樂紅、白戛、太和、德積、摩布、摩戛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寶山。宣(威)虎(場)公路穿境。

沿革

在鎮政府駐地1千米處,屹立著一座獨立陡峭的圓形小山,它的兩側各有一個條形的山樑,匍伏環抱,形似二龍抱寶,故名。民國時先後為安定區、東北區、四區,民國29年(1940)廢區擴鄉為寶山鄉。1949年屬新二區,1950年為七區(寶山區),1953年為三區,1958年分設寶山、普立、官寨三個公社。1961年合為寶山區,1963年析出普立區。1970年改為寶山公社,1984年改為寶山區,1988年改為寶山鄉。1997年,面積224.4平方千米,人口5.8萬,轄寶山、海西、戛立、塘子、德馬田、虎場、包村、安益、樂紅、白戛、太和、得積、摩布、摩戛、廠房、被古16個行政村。2002年撤鄉設鎮,設立寶山鎮。
[郵編]655405 [2008年代碼]530381113:~201寶山村 ~202海西村 ~203被古村 ~204廠房村 ~205塘子村 ~206戛立村 ~207得馬田村 ~208包村村 ~209虎場村 ~210安益村 ~211樂紅村 ~212白戛村 ~213太和村 ~214德積村 ~215摩布村 ~216摩戛村 [2006年代碼]530381114:~201寶山村 ~202海西村 ~203被古村 ~204廠房村 ~205塘子村 ~206戛立村 ~207得馬田村 ~208包村村 ~209虎場村 ~210安益村 ~211樂紅村 ~212白戛村 ~213太和村 ~214德積村 ~215摩布村 ~216摩戛村

簡介

寶山鎮位於宣威市東北部,鎮政府駐地寶山村距市區52公里,國土面積230.8平方公里,耕地100070.2畝。宣—文、宣—普、寶—田三條主要交通幹線穿境而過,連線周邊鄉鎮,是宣威東北部最大的集市。全鎮轄16個村委會(被古、塘子屬民族村委會),148個村民小組,170個自然村,2006年末總人口68114人,農業人口62770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玉米洋芋水稻、烤菸、生豬、煤炭產業是全鎮經濟的主要支柱。境內3萬畝草山可開發大型專業化畜牧養殖和草原旅遊。歷史悠久的寶山黃豆腐、豆腐乾、“紫雲寶”烏洋芋、乾酸菜、“三醬風味”醬、火腿等農特產品遠近聞名。

經濟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各族幹部民眾,發揮優勢強支柱、突出特色調結構、擴大規模增效益、力爭項目強基礎、建設集鎮活流通,煤炭產量產值明顯突破,烤菸支柱日益鞏固,農科推廣普遍加強,種植業內部結構得到最佳化,畜牧養殖取得新進展,特色產業較快發展,產業化經營邁出新步伐,產加銷體系逐步健全,紫雲寶烏洋芋、三醬風味、黃豆腐、乾酸菜等特色產品市場前景看好,增收渠道有效拓展,農民負擔持續減輕,扶貧濟困力度加大,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健康發展。
2006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2418萬元,比上年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2163.2元,比上年增8.3%。財政總收入2362萬元,比上年增37%;財政總支出2124萬元,比上年增29.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2770畝,總產量2619.6萬公斤,比上年增2.6%。收購中上等煙205萬斤,產值1255.3萬元;種植業收入7210萬元。出欄肉豬80490頭,肉牛226頭,肉羊2090隻,雞43169隻,畜牧業收入602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262.14萬元,工資性收入2132.8萬元,其它收入568.56萬元。
在今後的發展建設中,全鎮人民將在團結進取、求真務實的鎮黨政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工作全局,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鞏固和壯大烤菸、煤炭、馬鈴薯、生豬、玉米五大支柱產業,發展“紫雲寶”烏洋芋、經果林、寶山黃豆腐及“三醬風味”醬、蔬菜及乾酸菜和生薑、魔芋、藥材五類特色產業,強化勞務輸出、商貿服務、特色農產品開發和加工運銷、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四條增收渠道,著力夯實農田水利、交通網路、集鎮建設三大基礎,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闖市場,改革開放促活力,統籌發展創和諧,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教育

全鎮有初級中學校2所,4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917人;完全國小24所,14個教學點,全日制教學班189個,在校學生7015人;學前班25個,在校兒童805人。有教職工479人,中學154人,國小32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鞏固率達9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