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

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滿族自治縣中街,成立於1992年3月,是一座以民間文化和民俗收藏為主的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
  • 類別:民間文化,民俗歷史博物館
  • 地點: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中街
  • 竣工時間:1992年3月
  • 館藏精品:《古柏雙鹿圖》,北魏銅佛像
發展歷史,文物遺址,館藏文物,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寬城區域隸屬原青龍縣。文物保護工作亦屬青龍縣文教局和文化館負責。蔣寶善(字濟川)寬城鎮蔣丈子人,民間藝人。40~60年代為我縣民間文物收藏和研究者,收藏文物大多為民間字畫;自己繪製有《萬塔黃崖建築全圖》,現均已遺失。僅一幅《古柏雙鹿圖》現存於本縣博物館。
1963年寬城建縣。本縣文物保護工作始於1970年,由縣文教局兼職人員負責。 1976年以後,改由文化館管理,負責人趙敬之(文化館館長)。 1981年文化館、圖書館分設,文保工作劃歸圖書館,負責人劉興文。
1982年3月,成立寬城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有專職工作人員2名,隸屬文化局。 1989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成立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博物館與原文保所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工作人員4名,其中館長、所長各1名,工作人員2名。隸屬縣文化局。
1991年12月寬城博物館樓落成,為三層磚混結構,建築面積825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120平方米,文物陳列展廳275平方米。1992年3月,博物館正式掛牌,文物陳列展廳同時對外開放。時有職工6名,其中館長、所長各1名,工作人員4名,下設業務組、展覽組、辦公室。 1993年,寬城萬塔崖古佛教遺址報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在縣政府的領導下,以縣文保所(博物館)為基礎成立了萬塔黃崖修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以及修復工作籌備委員會。1995年成立萬塔黃崖管理處,工作人員2名,隸屬縣文保所(博物館)。
1997年6月,經縣政府批准,成立寬城滿族自治縣文物旅遊事業管理局,為二級局,掛靠縣文化體育局。由局長主抓全面工作,一名副局長主抓文保工作。文物機構仍沿原制。 1998年6月,縣文化體育局和文物旅遊事業管理局分設。文物旅遊局升格為一級局,共有職工7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1名。下設文保所(博物館)、旅遊股和辦公室。萬塔黃崖管理處仍歸文保所(博物館)管理。

文物遺址

1、古代居住遺址88處,分布在縣域內18個鄉鎮80個自然村。 2、古代石刻13處,縣保單位1處。 3、 古代建築7處,省保單位1處,縣保單位3處。 4、 古代墓葬7處,縣保單位1處。 5、 古城址2處,縣保單位1處。

館藏文物

收藏品
銅質暗綠色,供奉品。高13.1厘米,寬5.5厘米。 銅佛像由兩部分組成。上半部為佛光佛象,佛光呈放射線刻劃紋,線條清晰流暢有力。佛像為半浮雕形式,造型有時代特徵,佛有帽,長服坐姿,右手胸前直立,左手腹部平曲。面部安詳。下半部為佛床,為長方形下寬,有四腿,下斜伸。佛床背面有銘文:延昌元年六月十六日潘口口口。保存完好。 1988年《考古》雜誌第七期登文有載。瓷質、淡蘭色,圓形,口徑21.4厘米,底徑11.8厘米,高4.8厘米。重860克。 大盤為鈞窯製品,盤壁平直,口沿內收,削圈足。胎質細膩堅硬,施釉均勻適中,淡蘭色釉色澤柔和。底部露胎有滴痕。 1987年7月出土於龍鬚門鎮老亮子村。 1994年《考古》雜誌第三期287~288頁《河北寬城縣發現瓷器窖藏》一文有記載。
銅質,暗綠色,兵器。長36厘米,腹圍49.8厘米,口徑15.1厘米,底徑10厘米,重量17公斤。 銅銃口沿呈碗口狀,口沿上部向後22厘米處有弧狀提梁,提梁載面呈橢圓形,提梁至底部之間6厘米處有一圓形引火孔。平底,提梁與銃身均有鑄造遺留毛刺。保存完好。 1987年10月採集於龍鬚門鎮柳樹下村張貴家。
白釉鐵鏽花牡丹紋盤 元代
瓷質白底黑花,圓形徑19.5厘米,底徑7.97厘米,高4.47厘米,腹圍59厘米,重450克。 瓷盤盤壁平直,口沿內收,距口沿2厘米處飾曲線弦紋一道,直線弦紋兩道,盤中心飾牡丹花卉一組。盤內通體白釉,圖案為鐵鏽色,盤底露胎。盤壁外側腹部飾醬色釉。胎體粗松,矮圈足沿頂部有燒制時墊痕四處。 1987年7月龍鬚門鎮老亮子村出土。
白釉黑花龍鳳罐 元代
瓷質,直領大口圓鼓腹,小底。口徑16.4,底徑9厘米,通高21.5厘米。此罐造型簡潔明快,線條流暢。胎體較粗松,燒制過程中,稍有變形。底色為白色,通體鐵鏽花寫意龍鳳圖案,龍、鳳圖案之間有寫意牡丹花卉圖案一組。肩部有弦紋三匝,間距不等;弦紋至直領根部之間飾二方連續卷草紋圖案一周。底部有弦紋兩匝。底鋦露胎。直領口部分全白色。 1979年出土於燕子峪村。1980年收藏於館內。

參觀信息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中街
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