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賈

寨子賈

寨子賈村位於鴻暢鎮,距離禹州市區45華里,與郟縣李渡口村

村接壤。全村1400口人,1700畝耕地,村內大多為崗地,常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這裡雖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卻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存有不計其數的人文遺蹟。本文將寨子賈部分古蹟遺址作以簡要介紹。

文家寨 寨子賈的前身,原址在村落東北角,東西長約240米,南北寬約220米,總面積約53000平米,可容納數千人。此寨容量之大、歷史之久,可謂是中原古寨史上的一顆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寨子賈
  • 外文名稱:zhai zi jia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河南許昌禹州市
  • 下轄地區:李、劉、賈、候四條街
  • 政府駐地:寨子賈村老學校院內
  • 電話區號:0374
  • 郵政區碼:461681
  • 地理位置:禹州市鴻暢鎮南10公里處
  • 面積:0.6平方公里
  • 人口:1200口人
  • 方言:國語、河南話
  • 氣候條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神垕古鎮、鈞官窯址博物館、大鴻寨、禹州森林植物園、白沙湖
  • 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69公里)
  • 火車站:許昌站、許昌東站
  • 車牌代碼:豫K
文丑,文丑墓,興國寺,小廟堂,莊馬地,

文丑

孔融:“顏良、文丑,勇冠三軍。”
荀彧:“顏良、文丑,匹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
陸游:“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此寨由來緣於三國名將——文丑。當年文丑被關公所殺埋於此地,他的後代前來看陵守墓,結寨而居,遂稱文家寨。文家寨發端於三國,興盛於隋唐,衰敗於北宋。當時,寨圍不但高大堅固,人口興旺,而且是重要的軍事要寨。從附近及寨內出土的瓷片、瓦片及大量的古錢幣看,這裡的商業、手工業也極其發達。到北宋末年,由於戰亂頻發,政局動盪,民不聊生,文家寨也隨著北宋的衰敗而沒落。特別是公元1127年後,隨著北宋的南遷,文家寨內的富家商賈也先後逃離。從此,此寨一落千丈,加之隨後疫病猖獗,水災不斷,文家寨很快人去寨空,坍塌淨盡,只剩下寨圍一道寬窄不一、深淺不等的古寨壕溝了。

文丑墓

又叫文丑冢,位於村南100米處,直徑約20米,高約10米。《三國演義》上說,關公斬顏良、誅文丑的地方在白馬今黃河岸邊中岸附近。事實上那僅是虛構的文藝作品,其真實地點就在這裡。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徐州之戰分開後,劉備在河北袁紹手下做事,關羽流落在曹操手下帶兵駐紮在今張得鄉老關營一帶;張飛跑到古城今古城鎮西為吏。由於劉備在袁紹面前常常誇讚關羽,若得此人,必能幹大事、成大業等等,袁紹便派麾下名將顏良、文丑二人帶劉備書信去說服關羽。誰知顏良、文丑皆逞強好勝之人,走在路上二人便商量:劉備老兒在主帥面前把關羽說得那么厲害,無非是想長他威風滅咱倆志氣,咱倆今日先試試他到底是真是假。於是,二人來到關羽營前便高聲喊叫:“關羽快快出來受死!”關羽一聽,好不氣惱,當即披卦上馬衝出帳外,與顏、文二將廝殺。顏良、文丑雖是河北名將,卻不是關羽的對手,未幾回合便被殺得落荒而逃。關羽便躍馬猛追,一氣兒追了二十餘里,追到一道崗上,他勒馬停下,晃了晃鎧甲,抖了抖精神,又繼續猛追。追到崗西坡下追上了文丑並殺之。殺了文丑後又去緊追顏良,向西南又追了二十餘里今郟縣東顏里附近,將顏良又一刀殺之。隨後,他又回到斬殺文丑的地方,忽見文丑首級落地處的盔纓里夾有一封書信,他撿起來一看,大叫:“錯了錯了。”原來是劉備寫給他的信上說:“帶此信去見弟者乃兄之左右,望弟見之以厚禮相待。”關羽悲痛萬分,後悔莫及。遂率領三軍,大興土木,給文丑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墳墓將其厚葬。
文丑冢極大。據載,民國十八年發洪水時,到處一片汪洋,全村二百多口人跑到了冢上才逃過了災難,冢頂原有一座文丑小廟,後來塌掉了,此墓被毀於文革後期。冢內三米深,有三道青石大門,每道門都是精心打造,十分結實,門上除有精美圖案外,還有一些讓人無法認解的怪字,墓中還發現有古瓦坊、古錢幣、古玉石、古鐵油燈盞等物。

興國寺

位於村北200米處,是一座名聞遐邇、歷史悠久的寺院。寺院座北朝南,前有山門,後有大殿,東西有廂房。大殿面闊三楹,進深四丈,內立四柱,雕樑畫棟,檐高丈五,氣勢恢宏。上面五脊六獸,張牙舞爪,紅黃藍琉璃瓦覆面,雪明閃亮。殿內供奉丈二高老佛爺坐像及十八羅漢金身。東西廂房亦塑有各種菩薩、佛陀二十餘尊,這裡常年煙火興旺,香客如織。
據村內老年人講他們從原碑文上得知,此寺始建於唐。太宗李世民為振興大唐帝國,興佛法,建寺院,定名興國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當年,此寺極富盛名,不但寺院輝煌,碑刻石雕琳琅滿目,而且占地達五百多畝,世稱“五頃寺”。寺內有和尚一百多個,文武雙全,多次助朝庭平寇滅賊,其功績被藝人編做大鼓書、墜子書廣為傳唱。隨著朝代更迭,世局變化,此寺也歷經劫難,數起數落。到了清代,此寺規模和名氣大不及從前,但和尚習武之風亦然,最出名者有大少、二少兩個和尚。二人出入寺院從不走寺門,他們手持一根竹竿,朝地輕輕一點,便飛起越過丈余高的院牆;另外,二人頭上都戴了頂有窩窩兒的帽子,把一個雞蛋般大小的鐵蛋兒往空中一扔,抖下身子扎個馬步,大叫一聲:“窩裡來!”那鐵蛋兒就不偏不倚正好落進帽子上的窩窩兒里,每逢和尚們練功,眾多觀看者,叫好之聲如波似浪。到民國初年,只剩下大殿和東西廂房,但寺內仍有潑亭、波廣、塵善三個和尚,亦有土地一百二十多畝。此外,寺內還有很多精美的石刻、寶器和經卷。大殿房脊上有夜明珠,後牆內有金蚰子,殿角下有金蛤蟆,老佛爺肚子裡有金雞子。以前,村里人夜歸迷路找不到家,看見殿脊上的夜明珠便找到了歸路;婦女們紡花到半夜,常能聽見寺里金雞子、金蛤蟆的叫聲;小孩兒們在寺內玩耍、割草,常聽見金蚰子“吱吱吱”叫喚,可就是找不著蚰子。後來,這些寶器、石雕、經卷都被南蠻子和寺里的和尚盜跑了,只有一塊埋在殿角下的菩薩尊得以倖存。

小廟堂

寨子賈村子不大,寺、廟、堂卻不少,足見其宗教信仰之風多么盛行。除了村北的興國寺、村東的文丑廟、村西南的擂鼓廟、村西北的龍王廟外,村內還有六處精巧別致的小廟堂。其中兩個是土地廟,兩個是觀音菩薩堂,一個火神廟,一個牛王廟,裡面分別敬著土地爺、菩薩奶奶、火神爺、牛王爺。這些小廟堂既簡單又精巧,像一件件工藝品點綴著村容村貌,且燒香磕頭者甚多。這些小廟堂為何人何時所建,不得而知,但大多被毀於解放初期。村內老年人至今對六個小廟堂深情懷念,隨後,便有人在村角路口處重蓋起了這樣的小廟兒。
抱子槐、官柿樹 抱子槐、官柿樹是寨子賈的植物壽星,更是寨子賈的人文標誌。抱子槐在寨子賈前街正中間,有兩圍粗,兩丈多高,其樹齡達500年之久,相傳是賈姓人從賈樓遷來時栽下的。此樹老得脫皮掉肉,裂炸五片,腹內乾空,只剩下大半個樹皮支撐著樹冠。奇特的是老得裂開肚皮的老本地槐缸口般粗的樹洞裡又長著兩棵碗口般粗的洋槐。本地槐老態龍鐘,洋槐枝繁葉茂,像一個百歲老翁懷抱兩個摩登洋妮子,所以人們又叫它“抱子槐”。相傳樹上住有仙家,樹內藏有青龍,樹邊可聞到龍片冰片氣味,所以此樹非但無人攀折損害,反而受到格外保護。2002年,因村里通街擴路才不得不鋤掉。
官柿樹在村裡的劉家門,樹齡達300餘年,一圍半粗,三丈多高,是劉姓先人從郟縣來這裡落戶時栽下的,歸劉姓全族人所有,族內有啥事情都在官柿樹下商量解決,誰違犯家規、族規都要向官柿樹磕頭謝罪。如今,此樹依在,雖日見蒼老,可生命依然,夏花秋果,無有窮盡。
七檁大房 寨子賈矣家門路北有一處高門樓宅院,院內的主房是一所既高大又完整、既古樸又莊重的七檁大房。該房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式古建築,宅面三間,進深三丈,青磚灰瓦,透花六窩,粗梁大柱,方磚鋪地,月台閃屏,為村內獨一無二的豪華大屋。此房大約建於清代早期,距今已有四百年歷史,相傳為矣家極盛時所建。當年矣家家大業大,有良田數百畝,是寨子賈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名門望族,後因其子孫恃富凌貧得罪了叫花子頭兒,被蜂擁而來的數百名叫花子鬧敗了家業。

莊馬地

又叫磚瓦地,位於文家寨遺址西面,面積三十餘畝,因地下一米處埋有大量的碎磚瓦塊,又被人叫做磚瓦地。解放前後,從此地及其附近溝沿、坑塘、井窯出土的各種陶片及陶器、瓷片及瓷器等物品看,其遺址不但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秦漢,而且延續時間也長後到唐宋。可以稱得上是秦磚漢瓦的製造廠、唐彩宋瓷的生產地,更令人驚奇的是這裡出土的竟然還有鈞瓷片。
古窯爐殼 在莊馬地附近,曾有多處古窯爐址裸露,燒焦的灰紫色土殼、灰土、磚塊清晰可見。現存有三個:一個在莊馬地西邊溝底內;一個在興國寺東面30米處的溝沿處;一個在莊馬地東北角的圪鱗內。這三處古窯爐都在地表下一米處,有的只剩下一個邊沿輪廓,有的還完整渾圓,三個窯爐建於何時,燒磚。瓦還是燒瓷器,問遍村里所有老人,無從知曉。從窯爐址所處的環境及上面覆蓋的土層厚度看,此窯爐的歷史至少在千年以上,與莊馬地底下的磚瓦碎片,出土的瓷品瓷片有無聯繫有待後人及專家做進一步探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