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初日

寧海初日

寧海初日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寧海橋,位於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境內,在木蘭溪下游出海處,橫空飛架,勢如長虹。每年端午節在橋上觀日出,一丸紅日,倒映橋下,萬道金光直射,猶如金龍逐波,儀態萬千,蔚為奇觀,故有“寧海初日”之譽。前人有詠“寧海初日”詩云:“朝唏朗映吉祥前,影射長虹破曉煙。紫曜高懸初出海,紅輪幾跳始經天。三千浪涌金光爍,十五門通彩色連。豈是燭龍含遠照,羲和命駕浴甘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海初日
  • 地理位置: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境內 
  • 景點級別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景點介紹,風光特徵,周邊景點,

景點介紹

寧海橋建於元元統二年(1334)。因所在的寧海渡,系溪海匯集之處,潮大流急,建橋工程十分艱巨。自元至清,三百多年間六建六圮。第七次修建是在清雍正十年(1732),歷時15年始成。
寧海橋為石樑式,仿泉州洛陽橋形制。全長225.7米,面寬5.8米,有船形墩14座,高10米,兩墩之間的淨跨徑 8.8米~11.8米,比福建著名的五里橋和洛陽橋的跨徑還大。橋面用75塊長13米,寬、厚各1.2米的巨石架設而成,每一塊石樑上均刻有捐施者的姓名和捐款數額。橋面兩旁有石扶欄,望柱頭立雕著姿態各異、線條簡樸的石獅。橋的兩端,立著高約3米、戴盔披甲、手執長劍的護橋將軍石 像各二,系明代雕造。此橋的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工程艱巨,建造質量很高,向為研究福建繼承宋代傳統建築石橋技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風光特徵

每年端午節在橋上觀日出,一丸紅日,倒映橋下,萬道金光直射,猶如金龍逐波,儀態萬千,蔚為奇觀,故有“寧海初日”之譽。前人有詠“寧海初日”詩云:“朝唏朗映吉祥前,影射長虹破曉煙。紫曜高懸初出海,紅輪幾跳始經天。三千浪涌金光爍,十五門通彩色連。豈是燭龍含遠照,羲和命駕浴甘泉。”

周邊景點

橋北岸的吉祥寺,是僧人越浦所建。元元統二年 (1334),龜洋僧人越浦率眾僧四處化緣,倡建此橋。建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也有不軌之徒乘機竊取建材。為此,越浦大師就在橋北創建吉祥寺,住持督造此橋。
傳說大師蘸海水泡沫在寺中正殿前檐下的方形石柱上書聯:“人吾門不窮,出吾門不富;舍我者必昌,盜我者必殃。”字跡不滅。人感大師法力,紛紛捐資投勞,偷竊者不敢妄為。歲月悠悠,吉祥寺多次重修,但兩石柱至今尚存,只是下聯已看不見。站在離石柱5米多的地方,上聯隸書似依稀可辨,只是“不富”兩宇:較為模糊,“人吾門”三字即使站得遠些也看得清。字呈灰白色,與石色略有不同,以手觸摸卻了無痕跡,可算一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