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文龍(寧文龍)

甯文龍

寧文龍一般指本詞條

文龍(1603-1661),清初福建建寧均口半寮人,明末清初抗清將領。

智勇雙全,在鄉間頗有威望。明王朝亡,明故將金聲桓據守南昌抗清,閩、贛郡縣紛紛回響。四營頭曹大鎬等屯軍建寧嚴峰山、岩上等處。文龍由半寮率鄉兵進攻已被清軍占領的縣城,圖恢復建寧,不克而退。半寮周圍幾十里內鄉民,為躲避清軍,都進入文龍據守的山寨。鎮守建寧的清軍副將魯雲龍貪婪冷酷,專刮民財,以殺人為兒戲。文龍設計將魯雲龍誘至半寮殺之。文龍為民除害,卻觸怒了清軍。清總兵王之綱一再發兵圍剿文龍,知道寡不敵眾,不忍連累鄉民,遂遠遁,去向不明。

基本介紹

  • 本名文龍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清初福建建寧均口半寮
  • 出生時間:明萬曆癸卯年(1603)
  • 去世時間:清順治十八年(1661)
甯文龍
國朝順治二年春正月, 肯堂至上杭,以於華玉為監軍。華玉用客言,張恩選果就撫。復招土豪甯文龍勒為一軍。時聲等由寧化之淮土出江西。華玉師至九江,為惠登相兵所抑,悉潰散,竄江、浙間。
冬十月,廣東賊復犯歸化縣;故明巡道於華玉提兵御之。
賊抵歸化城下,大治攻具。知縣華廷憲告急。時華玉回閩,由職方擢上杭兵巡道,率所撫張恩選、甯文龍等援歸化。賊聞援師大集,是夜遁。華玉張皇露布敘功,請題擢兵部侍郎。
三年六月寧化縣民黃通作亂。通本在城巨族,其祖遷居留豬坑。父流名結中宜村李留、李簡、半寮村甯文龍為死黨。流名後以祭祖歸宗,猶雄視其族。族之無賴黃振者,不勝憤,拉殺之。族人計無所出,乃毀祖堂,投流名屍爇之,若為焚死者。流名有八子,長即通,鳴於官,而以父燼骨封墓於祖堂中。有司業知流名行不軌,心幸振之殺之也,不甚竟其獄。於是通始與其族構不解。凡黃族田產附近留豬坑者,通皆據而有之。邑俗以二十升為一桶,曰“祖桶”,及糶則桶一十六升,曰“衙桶”;沿為例。通欲大集羽翼,創為較桶之說,倡諭諸鄉。凡納租,悉以十六升之桶為率。鄉民歡聲動地,歸通恐後。通因部署鄉豪有力者為千總,丁壯悉聽調發。會黃族復夷通父墓。通潛由安樂突入邑北門,殺其族衿黃欽鏞及侄黃招掠殷戶百數十家,焚城外園館幾盡,摧墮城垣十數丈,抬去佛郎機炮二門。
四年夏四月,寧化土豪甯文龍襲賊黃通,斬之,並擒其弟允會。
文龍與通父同事,以兒子畜通。通貌寢,戚施文龍心輕之。及通兄弟作亂,勢每軋文龍上。及是,通從泉下里點甲至烏村返宿下埠,文龍襲通,斬之。闔城歡聲動地。自是諸鄉絕千總之跡矣。
七年冬十月,寧化賊甯文龍誘殺參將魯雲龍。雲龍,金溪人,順治四年以參蔣協防邵武,素桀驁凌府鎮,然驍勇善戰,有靖寇功。嘗乘醉殺諸生袁鍠、副將池鳳鳴戮其部曲以謝諸生。至是,由泰寧移駐建寧縣。甯文龍居寧化半寮,與建寧接壤。雲龍脅其助餉,常虐使之。文龍使人詭齎金幣,誘雲龍詣寨受降,伏兵殺之。
八年春二月,巡撫張學聖按泉,偵知鄭成功在潮州,遣得功乘虛襲廈門。故明唐王事鍵、大學士曾櫻在島上,家人請遁,櫻曰:“吾今日猶得正命清波也”。自經死。已而鄭鴻遣將施琅等圍得功,戰少卻,欲退,不得渡。遣人見鴻逵曰:“公等眷皆在安平,脫得功不出,恐不利公家”。鴻逵以左軍都督守采石磯日,得功為其標下守備,頗以舊識故逸之。比成功回島,而得功已去兩日矣。成功大憤,令各偽將不許赴鴻逵所。鴻逵悉,謝兵政不與,退居白沙。琅,南安人,號知兵,成功委以教練士卒。有標將曾德犯法,逃成功所,琅擒治之。成功馳令勿殺,琅已斬德。成功怒,捕琅急。琅夜叩所部蘇茂門。茂匿之。成功殺琅父及其弟顯、貴。茂乃以小舟密渡琅入安平,依鄭芝豹。芝豹故與琅善,察成功終無宥琅意,縱使去。琅後詣官軍降。總兵王之綱率兵剿寧化半寮賊甯文龍,無功而返。
之綱調集邵武諸路兵圍剿文龍文龍窘,潰圍從間道走。游擊龍得雲追之,迷道不可跡而返。之綱大兵駐張坊等處,凡附近半寮四、五十里內居民避亂山砦者,皆指為賊,發兵圍之,所破山砦十七,閱兩月而後班師。
冬十月,總兵王之綱復率兵剿甯文龍文龍遁走。
大兵退,文龍復返其居,修怨於黃氏。乃招集林珍、黃徽印、吳一星諸寇為助,欲與黃氏決死戰。之綱遣副將高守貴剿賊,追至常坪龍西山。一星兵卒皆上下崖壁如猿猱,飛彈雨注,官兵不敢逼而返。之綱駐水西。惟黃氏所嚮導周回六十七里,無一椽可保、一婦獲免者。值永安有警,署左布政周亮工調汀將救護,之綱乃去,而文龍亦遁,不知所之。一星即吳細娘,順昌人,聚眾二百餘人,往來將樂、歸化界,不擾平民,端報私怨;其御卒頗嚴,屢以寡挫眾。官軍憚之。後為其黨林冀陽所賣,誘降伏誅。
——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