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強作戰

《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強作戰》為毛澤東寫於一九四六年七月三十日,提出:“在我軍主力未獲充分補充休息恢復疲勞以前,及敵未進至有利於我之地形條件以前,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舉行勉強的無把握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強作戰》
  • 創作年代:1946年7月30日
  • 文學體裁:歷史文獻
  • 作者:毛澤東
背景,內容,注釋,出處,人物簡介,

背景

7月28日,粟裕帶一名警衛員,開始了一晝夜行程300餘里的急行軍。在戰爭年代,粟裕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指揮能力,還要掌握騎馬、游泳和開汽車、騎機車和腳踏車等技能。他以身作則,不僅會騎馬、游泳、騎腳踏車、機車,還會開汽車和划船。有一次練習騎機車,不小心摔到河裡,摔斷了一個手指。幸虧他游泳技術高超,才得以從沉到河底的機車底下鑽了出來,否則後果不堪構想。這一次,為了爭取時間,他把一切能夠利用的交通工具全用上了。粟裕駕駛著機車從海安出發,經東台、鹽城到湖垛鎮(今建湖縣),西邊是草甸子、水網地帶,機車不能行駛了。粟裕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說:咱們下車吧!從現在起,向北繞道益林鎮,要靠我們小車行走了。
“什麼小車?”警衛員不解地問。“11號。”粟裕笑著指指警衛員的雙腳。警衛員驚訝地瞪大了雙眼,心想這裡距淮安還有100里路程,啥時才能走到呀!
粟裕朝淮安方向望了望說:“沒多遠了!”說罷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烈日炎炎,暑氣蒸人,汗水濕透了他的軍衣。
到了益林鎮,實在太累了,就乘坐黃包車走了一段路,然後又換乘小船沿澗河西行。
在離淮安50多里的地方,他們找到了一座製造手榴彈的兵工廠,借了一輛腳踏車。一車兩人,如何行走?警衛員說:“首長騎車,我跟著跑。”
“胡扯!”粟裕說,那樣還不如乾脆兩個人都走路哩!經過一番說服和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協定:一人踏車,一人搭乘,交替前進。
就這樣,經過24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按時趕到了淮安。
當時,粟裕的夫人楚青在淮安華中分局工作,身邊還有一個大病初癒的孩子。粟裕路過家門,只進屋喝了點水,就匆忙趕到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駐地,提議召開華中分局常委會議。
華中分局常委會議,在淮安城東南角巽關水門洞裡召開,到會的有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諸同志。選擇這個地點開會,是為了防備敵人空襲。
會議對粟裕提出的主動撤出海安、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案進行了認真地討論,並形成了決議。會議認為,對於同志們的疑慮,除進行思想工作外,主要靠打勝仗的實踐來消除。
華中分局把會議決定上報中共中央、華東局和新四軍軍部,很快被批准實施。

內容

張、鄧、粟:
在我軍主力未獲充分補充休息恢復疲勞以前,及敵未進至有利於我之地形條件以前,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舉行勉強的無把握的作戰。此次粟部殲敵二萬,打得很好,今後作戰亦不要過於性急,總以打勝仗為原則。敵以十萬大軍向我進攻,我損失若干地方是不可免的。你們應有對付惡劣環境之精神與組織準備。
軍委
午三十

注釋

指華中野戰軍一九四六年七月進行的宣家堡、泰興戰鬥和如(皋)南戰鬥,兩次戰鬥共殲滅國民黨軍一萬三千餘人。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人物簡介

張,指張鼎丞(1898——1981),福建永定人。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8年領導了福建西部龍巖、上杭、永定等縣的農民武裝暴動,曾任中共永定縣委委員、中共閩西特委組織部長、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紅軍營長、團長等職,領導當地農民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是閩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和卓越的領導者。當時任華中軍區司令員。
鄧,指鄧子恢(1896——1972),福建龍巖人,鄧子恢,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段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是閩西革命根據地和蘇區的主要創建者和卓越的領導人之一,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後曾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鄧子恢同志為探索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傾注了畢生精力,被譽為黨內的農業、農村工作專家。當時任華中軍區政治委員。
粟,指粟裕,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鬥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讚譽為“青年軍事家”。當時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