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利中

寧利中

寧利中,男,1961年9月出生,陝西西安人,中國共產黨員,日本福井大學博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西安理工大學流體力學與水利工程教授,Applied Physics Research 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編委等4國際雜誌編委 。從事流體力學與水利工程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40項。在“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物理學報”,“水利學報”等中外雜誌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中英日文專著《高速水力學》等6部。部分成果被收入“水工設計手冊第7卷”第2版,“水力計算手冊”第2版及有關教科書;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E”,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中國科學E”等廣泛他引。研究的新型消能設施窄縫消能工套用於西安市石砭峪水庫及反拱水墊塘消力池套用於黃河拉西瓦水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利中
  • 外文名:Lizhong Ni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西安
  • 出生日期:1961年9月
  • 職業:流體力學與水利工程教授
  • 畢業院校福井大學
  • 主要成就:Rayleigh-Benard對流,斑圖動力學;邊界層理論及高速水力學研究
  • 代表作品:《高速水力學》等6部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學習經歷,任職經歷,研究內容,代表作品,研究成果,

個人簡介

寧利中,男,1961年9月出生,陝西西安人,中國共產黨員,日本福井大學博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西安理工大學流體力學與水利工程教授,Applied Physics Research 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Pure and Applied Sciences 編委,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EMT)編委 。
從事水力學與水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等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40項。獲國家機械電子部“優秀科技青年”各種獎項24次。“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物理學報”,“水利學報”等中外雜誌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中英日文專著《高速水力學》等6部,出版中日文研究報告20多冊。部分成果被收入“水工設計手冊第7卷”第2版,“水力計算手冊”第2版及有關教科書;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E”,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中國科學E”等廣泛他引。1992年預言的“將寬尾墩,壩頂分流齒坎或大型分流墩與台階式溢洪道相結合解決摻氣消能問題”已部分成現實(高速水力學,西北工大版)。研究的新型消能設施窄縫消能工套用於西安市石砭峪水庫及反拱水墊塘消力池套用於黃河拉西瓦水電站;設計的西安市石砭峪水庫供水支洞已經通水;設計的涇河上的茨坪水電站和程家川水電站已發電;橋樑的抗震分析成果已套用於日本東名高速公路數座橋樑和東京外環高架橋樑的的設計並已建成通車。
寧利中

學習經歷

1995.4-1998.3 日本國福井大學物質工學攻讀研究生,獲博士學位(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1994.2-1995.3 日本國福井大學大學院進修研究員(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1987.9- 1988.9 北京水電管理學院法語班學習(1989,1990通過EPT)
1982.9-1985.3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攻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寧利中
1980.9-1982.9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78.9--1980.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電學院本科

任職經歷

1985年3月—1994年2月期間兼任水電學院教學秘書,水工系助教,講師,副教授,副主任,主任,黨支部書記等,1999年5月任教授,學學術帶頭人。
1994年2月- 2006年8月期間在日本福井大學,株式會社NITTO等從事理論和套用研究工作。
Applied Physics Research 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Pure and Applied Sciences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編委,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EMT)編委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ASCE), 力學學報,水利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套用力學學報,西安交通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水電能源科學,中國科技論文線上, 西安工業大學學報, 第四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學術會議等論文審查人。
寧利中
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日本物理學會會員,日本流體力學學會會員,日本土木學會會員,全日本中國人博士協會會員,在日中國科學技術者聯盟會員,中國留日同學總會會員,中國力學學會會員,中國水利學會會員,中國水力發電學會會員,中國高速水流情報網會員,中國留日同學總會能源與環境研究會會員。
主講課程
博士課程:《分數維理論》,《高等流體力學》。
工程碩士課程:《工程水力學》。
本科課程:《流體力學》,《水力學》,《取水工程》,《水工建築物》,《水力模型試驗理論及方法》,《泄水建築物體形設計》,《經濟契約法 》。

研究內容

1.Rayleigh-Benard對流穩定性,斑圖動力學,混沌及套用
2.高速水動力學,水流邊界層理論及速度場,溫度場與濃度場耦合數值分析
3.河流生態護岸技術及環境友好新產品技術開發
4.橋樑減免震技術及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
5.水工模型實驗,水利工程與橋樑設計

代表作品

著書
1)李建中,寧利中編著,《高速水力學》,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2)李建中,寧利中編著,《水流邊界層理論》,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年2月。
3)寧利中編著,《泄水建築物體形設計》,西安理工大學講義,1992年。
4)NING LIZHONG,TRAVELING WAVE CONVECTION IN BINARY FLUID MIXTURE,A Bell& Howell Company,AUG.1999
5)NingLizhong, RAYLEIGH-BENARD CONVECTION IN A BINARY FLUID MIXTURE WITH AND WITHOUT LATERAL FLOW,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PRESS , OCT. 2006
6寧利中主編,紅葉和她的日本學生(中國語講師紅葉と生徒たち),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12月。
代表科學研究論文
(1)寧利中,余荔, 袁喆, 周洋. 沿混合流體對流分叉曲線上部分支行波斑圖的演化.中國科學G,2009,39(5):746-751
(2)寧利中,齊昕, 周洋,余荔.混合流體行波對流中的缺陷結構.物理學報,2009,58(4): 2528-2534
(3)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Traveling WaveState with a Defect in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97,98(3) : 551-566
(4) 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Modulated Traveling Waves in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in an Intermediate-Aspect-Ratio Rectangular Cell.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97,97(6) :831-848
(5)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s in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96,96(4):669-682
(6)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And Li Jianzhong. Fully-Developed Traveling Wave Convection in Binary Fluid Mixtures with Lateral Flow.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2001,106 (3) :503-512
(7)Ning Lizhong, Qi Xin, Yuan Zhe, Shi Feng. A Counter Propagating WaveState with a Periodically Horizontal Motion of Defect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8,20(5): 567-573
(8) Ning Lizhong, Qi Xin,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A Periodically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State of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Horizontal Flow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6,18(2):199—205
(9) 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And Li Jianzhong.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Horizontal Flo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 2004,16(2) :151—157
(10)Ning Lizhong, Yoshifumi Harada,Hideo Yahata And Li Jianzhong. Transition of Convection Patterns in a Rectangular Cel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 2001, 13(4) :65-71
代表科學研究報告
(1) 寧利中,拉西瓦水電站反拱水墊塘工作及破壞機理研究,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2) 寧利中,雲南怒江亞碧羅水電站可行性研究階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水工整體模型試驗,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3) 寧利中,戴振霖,窄縫式消能工的水流特性(水利水電基金),西安理工大學,1987年。
(4) 寧利中,江峰,黃河雪龍灘水電站水工模型實驗研究,西安理工大學,1990年。
(5) 江峰,寧利中,白龍江尼傲水電站水工模型實驗研究,西安理工大學,1992年
(6) 寧利中,洛河荻家河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西安理工大學,1992年。
(7) 戴振霖,寧利中,石砭浴水庫放水洞的修復設計和研究,西安理工大學,1992年。
(8) 寧利中,日本東名第二高速道路靜崗ランブ橋非線性地震回響分析(上、下行線),nitto,2001年
(9)寧利中,日本東名第二高速道路橋梅ノ木橋免振橋非線性地震回響分析(上、下行線),nitto,2002年
(10) 寧利中,日本東京外環高架橋非線性地震回響分析,nitto,1999年
代表教育研究論文
(1)李守義,寧利中,陳堯隆,等. 結合工程實際,突出能力培育. 高等工科教育,1992,(4) :37-40
(2) 陳堯隆,李守義,寧利中,結合實際培養學生能力的實踐,水利高等教育,1994,(2)
(3) 寧利中,通才與專才辯, 教育,2013,(7):54-55
(4)寧利中, 日本“大學自治“與學部教授會,高等工科教育,2014,31(1):79-80
(5)寧利中,擴寬學生視野,培養更多通才,高等工科教育,2012(1):70-71
(6)寧利中,日本大學自治的形成,中國教育改革論叢,西苑出版社,2013.7::546
(7)寧利中,日本高等教育與留學生,高等工科教育,2013(1):117-118
(8) 寧利中,大學本科生培養計畫的思考, 教育,2013,(12):28-29
(9)寧利中,日本大學的校長選考,教育,2014,(16):21-22
(10)寧利中,漫談日本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科教育,2014,31(1):81-82

研究成果

(1)Rayleigh-Benard對流,斑圖動力學與計算流體力學
通過用MAC法和SIMPLE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連續方程和動量方程),溫度傳輸方程,考慮溫度和濃度相互作用的質量組分方程及狀態方程或它們的擾動方程組,研究混合流體熱對流運動特性, 時空結構,穩定性及非線性動力學行為。給出了具有Soret效應的混合流體Rayleigh- Benard行波對流的分叉曲線圖. 發現了具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對流斑圖,具有缺陷的行波對流斑圖,缺陷源水平運動的對傳波對流斑圖, 缺陷源固定的對傳波對流斑圖,擺動行波對流斑圖等行波對流新斑圖及對流斑圖選擇的多重穩定性(Multistability)現象和斑圖轉化過程的滯後(Hysteresis)現象,揭示了這些新對流斑圖與現象的形成機理。給出了具有Soret效應的混合流體Poiseuille-Rayleigh-Benard流動的分叉曲線圖,揭示了周期局部行波對流,局部行波對流等新斑圖. 共出版英文專著兩本。在“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中國科學”, “物理學報”, “水利學報”等發表中,英,日論文70篇。其研究成果被國際知名專家M.Lucke, E. Knobloch 等在美國“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E”, “Physics of Fluids”, 歐洲“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荷蘭“Physica D”,日本“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英國“Journal of Physics”,“New Journal of Physics”,“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等他引用。這項研究是水庫、湖泊的溫度對流,湖泊、海洋的溫鹽對流問題的基礎研究。
(2)工程水力學理論及其套用
對窄縫挑坎水流特性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提出了一套窄縫挑坎水力設計計算方法。在挑距計算和沖刷方面的研究成果鑑定為國內領先,建議的窄縫挑坎動水壓力計算公式被套用於寬尾墩壓力計算,並被石砭浴泄洪洞採用套用於實際工程。部分成果被收入“水工設計手冊第7卷”第2版(水電版,劉志明),“水力計算手冊”第2版(水電版,李煒),“現代壩工消能防沖原理”(科學版,劉沛清),“高速水流”(科學版,劉士和),“高等壩工學”(水電版,段亞輝),“水力學”(陝西科技版,李建中)。首次開展了急流彎道上摻氣減蝕技術研究,對反拱水墊塘工作機理與水墊塘底板破壞機理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了急流衝擊波計算的顯式解析解,改變了長期以來利用圖表曲線計算的方法。建議了泄水建築物反弧半徑臨界標準與選擇方法及潰壩水流的Ritter解。對其它泄洪消能技術,泄水工程水流數值模擬,彎道河床變動,水庫庫區泥沙,雨水資源化等方面也進行了研究。完成多項工程水力模型試驗。出版專(合)著“高速水力學”、講義“泄水建築物體形設計”,其中“高速水力學”為國內研究高速水流的首部專著,被四川大學國家高速水力學實驗室、武漢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水科院、廣西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作為研究生教材或考研指定教材。1992年預言的“將寬尾墩,壩頂分流齒坎或大型分流墩與台階式溢洪道相結合解決摻氣消能問題”已部分成現實(高速水力學,西北工大版)。研究的新型消能設施窄縫消能工套用於西安市石砭峪水庫及反拱水墊塘消力池套用於黃河拉西瓦水電站."水力發電學報”等發表論文37篇。發表的成果被“Science in China E”, “中國科學E”,“水利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等廣泛他引用。
(3)水流邊界層理論及其套用
對陡坡、反弧及圓管進口段的邊界層進行了較系統研究,提出了反弧段壓力分布及流速分布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首次建議了有限水深粗造陡坡與反弧段的邊界層動量程分方程組,很好地預報了水流摻氣發生點的位置及陡坡與反弧上邊界層的發展。首次提出了反弧上邊界層兩種發展模式的判別標準。對反弧末邊界層發展和空蝕機理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光滑與粗糙圓管進口段邊界層發展的計算式,對流速分布的指數律進行了細緻研究,匯總部分研究成果出版了專(合)著“水流邊界層理論”,是國內系統研究水流邊界層理論的著作。“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水利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等發表論文25篇。
(4)水利工程設計與橋樑非線性動力分析
在水利工程設計,橋樑減免震技術及橋樑非線性動力回響分析方面也作了許多工作。基於Pushover法, 對橋墩及橋樑整體結構進行了非線性分析與設計;基於非線性振動方程的數值解法,對具有免震支座和剛結結構的數座直線與曲線橋樑進行了地震波的非線性動力回響分析與設計,分析中基礎彈簧根據地基條件和構造計算確定,除考慮免震支承為非線性結構外,橋墩也按非線性結構進行計算與設計,三地震波計算結果的平均值直接用於設計。集累了日本道路協會的抗震設計示方書(規範);日本道路公團的各種抗震設計規範,參考書和資料;土木學會的各種抗震設計參考書和資料;日本的有關橋樑抗震延性設計,減免震設計及非線性地震回響分析的研究論文;日本道路公團的設計用標準地震波波形資料(18種)和有關計算程式。完成各種研究設計報告20冊。研究的新型消能設施窄縫消能工套用於西安市石砭峪水庫泄洪洞出口及反拱水墊塘消力池套用於黃河拉西瓦水電站並建成使用;設計的西安市石砭峪水庫供水支洞已經通水;設計的涇河上的茨坪水電站和程家川水電站已發電;橋樑的抗震分析成果已套用於日本東名高速公路數座橋樑和東京外環高架橋樑的的設計並已建成通車。
在水環境理論,管理及河流生態護岸技術方面,在日本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特別是世界各國的有關水環境管理政策,方針及歐,美,日,韓各國多自然河流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對建築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進行了研究,積極開展環境友好新產品技術開發。 致力教育問題的國際比較研究。在《教育》,《高等工科教育》等發表比較教育研究論文15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