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俞

寧俞

寧俞(生卒年不詳),即寧武子(諡號為“武”),寧(甯)氏,名俞(典籍亦作“寧武”“寧子”“寧生”“甯生"),春秋時期衛國人,衛文公、成公時大夫。衛文公時,寧武子開始在君主身邊做官,並逐漸嶄露頭角,受到衛文公重用。衛成公時,衛國被晉所攻,失國奔楚、陳,被晉文公抓住囚禁。寧俞不避艱險,周旋其間,最終保全了衛成公。

孔子稱之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曹州人邢昺疏:“若遇邦國有道,則顯其(寧武子)知謀;若遇無道,則韜藏其知而佯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俞
  • 別名寧武子、甯俞、寧生、甯生等
  • 國籍:衛國
  • 出生地:衛國
  • 主要成就:助衛成公復衛
  • 時期:春秋時期
簡介,重要事件,例子,

簡介

寧俞。即寧武子,春秋時衛國人,衛文公、成公時大夫。成公無道為晉所攻,失國奔楚、陳,卒為晉侯所執。寧俞不避艱險,周旋其間,卒保其身,而濟其君。孔子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因寧俞機智果敢,忠心耿耿,故後世寧姓尊寧俞為其得姓始祖。
寧俞不避艱險,周旋其間,卒保其身,而濟其君。孔子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重要事件

1.◇僖公二十八年
六月,晉人復衛侯。寧武子與衛人盟於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
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
誰扞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於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
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
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衛侯先期入,寧子先,長佯守門,以為使也,與之乘而
入。公子顓犬、華仲前驅。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髮走出,前驅射而殺之。
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顓犬走出,公使殺之。元咺出奔晉。
冬,會於溫,討不服也。
衛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針莊子為坐,士榮為大士。衛侯不勝。殺
士榮,刖針莊子,謂寧俞忠而免之。執衛侯,歸之於京師,置諸深室。寧子職
納橐饘焉。元咺歸於衛,立公子瑕。
2.◇僖公三十年
晉侯使醫衍鴆衛侯。寧俞貨醫,使薄其鴆,不死。
3.◇僖公三十一年
冬,狄圍衛,衛遷於帝丘。卜曰三百年。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
公命祀相。寧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
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不可以間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
周襄王回至京師,群臣謁見稱賀畢。先蔑稽首,致晉侯之命,乞以衛侯付司寇。時周公閱為太宰秉政,閱請羈衛侯於館舍,聽其修省。襄王曰:“置大獄太重,舍公館太輕。”乃於民間空房,別立囚室而幽之。
襄王本欲保全衛侯,只因晉文公十分忿恨,又有先蔑監押,恐拂其意,故幽之別室,名為囚禁,實寬之也。寧俞緊隨其君,寢處必偕,一步不離,凡飲食之類,必親嘗過,方才進用。先蔑催促醫衍數次,奈寧俞防範甚密,無處下手。醫衍沒奈何,只得以實情告於寧俞曰:“晉君之強明,子所知也。有犯必誅,有怨必報。衍之此行,實奉命用鴆,不然,衍且得罪。衍將為脫死之計,子勿與知可也。”
寧俞附耳言曰:“子既剖腹心以教我,敢不曲為子謀乎。子之君老矣,遠於人謀,而近於鬼謀。近聞曹君獲宥,特以巫史一言,子若薄其鴆以進,而託言鬼神,君必不罪,寡君當有薄獻。”醫衍會意而去。
寧俞假以衛侯之命,向衍取藥酒療疾,因密緻寶玉一函。衍告先蔑曰:“衛侯死期至矣。”遂調鴆於甌以進,用毒甚少,雜他藥以亂其色。寧俞請嘗,衍佯不許,強逼衛侯而灌之。才灌下兩三口,衍張目仰看庭中,忽然大叫倒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仆甌於地,鴆酒狼藉。寧俞故意大驚小怪,命左右將太醫扶起,半晌方蘇,問其緣故,衍言:“方灌酒時,忽見一神人,身長丈余,頭大如斛,裝束威嚴,自天而下,直入室中,言:“奉唐叔之命,來救衛侯。”遂用金錘,擊落酒甌,使我魂魄俱喪也?”衛侯自言所見,與衍相同。
寧俞佯怒曰:“汝原來用毒以害吾君,若非神人相救,幾不免矣。我與汝義不俱生!”即奮臂欲與衍斗,左右為之勸解。
先蔑聞其事,亦飛駕來視,謂寧俞曰:“汝君既獲神祐,後祿未艾,蔑當復於寡君。”衛侯服鴆,又薄又少,以此受毒不深,略略患病,隨即痊安。先蔑與醫衍還晉,將此事回復文公。文公信以為然,赦醫衍不誅。史臣有詩云: 鴆酒何名毒衛侯,漫教醫衍碎磁甌。
文公怒氣雖如火,怎脫今朝寧武謀

例子

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三國志·魏書點荀彧荀攸賈詡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