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預警機制

實業預警機制

失業預警機制就是為了加強失業調控,而建立的失業動態報告,其主要目的是對可能出現的較大規模的失業,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是中國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長效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可以完善失業統計制度,更好地掌握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情況,是採取常規措施來應對非常規狀況的有力保障。 2008年12月26日首次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的就業促進法草案,提出企業成規模裁減人員,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失業預警制度,預防、調節和控制可能出現的較大規模的失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業預警機制
  • 性質:預警機制
  • 屬性:實業
  • 時間:2008年
建立基礎,相關法律,

建立基礎

在2008年一季度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同時表示,將全力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與創業培訓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大力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和體系建設,培育和規範人力資源市場,探索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和辦法,逐步形成援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再就業的長效機制。
失業預警制度要建立在統計學或者說是計量經濟學的基礎之上。它首先要求對“警源”作出可量化的指標分析,然後就是如何把這些“警源”量化,這是失業預警機制的核心問題之一。對於包括人口增長警源、經濟周期警源、體制警源、產業結構警源等經濟層面的這些“警源”分析,經濟學已經給出了一整套精緻的“話語體系”,比如勞動力供給指標和勞動力需求指標、就業的國民收入彈性等等。對“警源”的量化,是為了能進一步量化它對就業產生的影響,比如說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能創造多少個就業崗位。而對於失業預警來說,對各項數字指標進行嚴格的數學處理就是為了確立一個失業警戒標準,進而對現實的失業率進行統計,這一過程所運用的方法都要求高度的準確性。但是,常識告訴我們,統計學作為一門學科而言可能是精確的,但是對現實的反應卻是相當模糊的。比如,就我國的失業率統計而言,採用的是行政登記失業率,而且針對的主要是城鎮人口,至於未登記的城鎮人口、農村流動勞動力等等都未覆蓋在內。人口的高度流動性,產業的劇烈變動性等等因素,都給失業統計提出極大的挑戰。

相關法律

《就業促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對可能出現的較大規模的失業,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