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儁

寇儁(約480~562) 字祖儁,寇贊之孫,南北朝時期萬年(今陝西臨潼)人,好學強記,性廉恕,不以財利為心。

基本介紹

  • 本名:寇儁
  • 字號:字 祖儁
  • 所處時代:南北朝時期
  • 出生時間:公元480
  • 去世時間:公元562
簡介,經歷,

簡介

少年時曾被魏孝文帝選為挽郎,後又提為“奉朝請”。大乘賊起,燕、趙擾亂,寇儁參與軍事東討,因功授員外散騎侍郎,接著,又升為司空主簿。後因其為靈太后修建永寧佛寺有功,被封為左將軍。寇儁為官公正不撓。孝莊帝永安元年(528),有華州人史底與司徒楊椿,因田產問題爭頌。長史以為楊椿官高勢重,都說楊椿有理,打算把田地判於楊椿。而寇儁曰:“史底窮人,楊公橫奪其地,若以損不足而給有餘,未敢聞”。在寇儁的力爭下,把田地給予了史底。孝莊帝知道這事後,大大稱頌寇儁高尚的品德,拜為司馬。同時對依附楊椿的人都給了責罰。

經歷

永安二年(529),出為梁州刺史(今陝西安康西北)。當時梁州地處荒僻、風俗刁野、盜賊四起。寇儁到梁州後,在各郡縣廣設學校,並向人民進行道德教育,發展農桑,數年之後,梁州風俗大變。這時,梁武帝遣他的大將曹琰之駐軍魏興(今陝西山陽西北),整天修築城垣,經常騷擾邊疆,使邊民不得安寧。寇儁即派遣長史杜林道攻克魏興,並將琰之擒獲。由此,梁人非常懼怕。以後,北魏朝廷內部多有變故,而且梁州地又僻遠,梁人知道寇儁沒有外援,便又調集大兵屯於魏興,志圖攻取梁州。寇儁激勵將士,奮勇抗敵,一時士氣高漲,個個均思效命,梁人未敢輕動。儁在梁州為官清苦,不置產業。後離開梁州時和其子徒步而還,州人多有留連。永熙三年(524)十月,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大統五年(539),儁攜家人及親屬400餘口入關歸西魏,文帝拜為秘書監。當時西魏軍國草創,典籍散佚,儁即組織人員,抄集經籍,費了很大力量,才將四部經籍整理周備。於是加鎮東將軍,封安西縣男。大統十七年(551)加散騎常侍。遂後,稱有重病,再未進朝參拜。恭帝三年(556)十二月禪位於周,西魏遂亡。周閔帝宇文覺即位,是為北周。北周對儁非常器重,進爵為子。明帝武成元年(559)。封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他因年事已高,久不上朝。儁年齒雖高而志識未衰,在家教授子孫。明帝尚儒重德,對儁數加恩賜,非常想與之相見。儁不得已乃入朝。明帝與儁同席而坐,顧訪洛陽故事。儁須鬢浩然,容止端祥,音韻清朗,帝與之談論,常不覺屢屢膝行而前。當儁辭退回家的時候,明帝親執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欽尚,乞言之事所望於公,宜數相見以慰虛想”。明帝把自己乘坐的御車,讓寇儁於帝前乘坐而出,顧謂左右曰:“如此事唯積善者可以致之,何至見重於今,亦將傳之萬古”。時人皆以為榮,卒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