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名相

密宗名相

修學密法應以認識密宗名相為起步點。作者以精闢的義理、淺近的文字,為您細說密宗各個深奧的名相。本書以密宗名相為題,圍繞密宗的義理和修持部份,解釋了一百多個密宗專有名詞,有助於增進讀者對密宗的正確認識,真正領悟密宗的理論精粹。建議配合《佛家名相》研讀。

基本介紹

  • 書名:密宗名相
  • 作者談錫永
  • ISBN:9787508046259 
  • 頁數:279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5-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字數:180000 
  • 紙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在此教法中, “自顯現”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是“自顯現”才可以“自解脫”。 “六中有”法門,正是“寂靜忿怒密意自解脫深法”,強調“自解脫”,所以非把“自顯現”的概念說清楚不可,否則,於生與死的禪法便無可供抉擇之處。 “六中有”法門,正是憑藉著“自顯現”這個抉擇見來觀修的道法。所以,並不是將識境除滅,然後待智境顯露,而是通過觀修生起決定,現證識境為智境的自顯現,由是於識境中自解脫。 所以,我們絕不是設法將心中的污垢挖出來加以清除,亦不是進入一種出神的無意識狀態來令了別不起。可是,這兩種教法,卻恰恰是目前流行的“大圓滿”教法。學人追隨著它,可能覺得情緒穩定,甚至有救贖的感覺,只可惜,這卻正是為輪迴建立因素。
密宗名相
修學密法應以認識密宗名相為起步點。作者以精闢的義理分析,淺近的文字,為您細說密宗各個深奧的名相。
本書以密宗名相為題,圍繞密宗的義理和修持部份,解釋了一百多個密宗專有名詞。希望能增進讀者對密宗的正確認識,真正領悟密宗的理論精粹。配合《佛家名相》研讀,更有助於理解佛密經論。
內容簡介
密乘名相,多具外、內、密三重意義。筆者不願專以外義詮釋,時兼提及內義密義。蓋今偽師偽法充斥,若不提內義密義,則易為其魚目混珠。然而提亦須顧及尺度,不能盡行泄秘,免讀者望文生義。
初學佛學的人,閱讀佛家經論,以至閱讀近人的研究佛學文字,每每都感到困難,主要原因即在於有大量佛家名相成為障礙。
如果硬要消化這類名相,實在十分為難,因為每一名相都有一獨立的概念,將逐個概念孤立地了解,枯燥無味,而且亦很難記憶。因此,筆者嘗試一下本書的寫法,即圍繞著一個整體概念,來介紹與此概念有關的一組名相。

作者簡介

談錫永,筆名王亭之。廣東南海人。童年隨長輩習東密,十二歲入道家西派之門,旋即對佛典產生濃厚興趣,至二十八歲時學習藏地密宗,於三十八歲時,得寧瑪派金剛阿閣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學著述,收錄於張曼濤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近期著作多發表於《內明》雜誌,並結集為《大中觀論集》。通俗佛學著述結集為《談錫永作品集》。主編《傳統文化典籍導讀叢書》,並負責《金剛經》、《四法寶矍》、《楞伽經》及《密續部總建立廣釋》之導讀。其後又主編《寧瑪派叢書》及《大中觀系列》。

目錄

密宗名相
第一章 序篇
密宗
四部密
密續
道次第
第二章 義理篇
三根本
三金剛
空悲雙運
佛部
五佛部配合
五決定
基道果
四宗
五見與七見
宗見配合
九乘次第
三內密九部
四種時
四灌種子
黑白業
二資糧
普賢
成就法
解脫法
方便道
法爾光明
基道果光明
眠光明
觀眠光明
覺受光明
死光明
雙修
中有身
中有境相
三中有
六中有
有貪、無貪
無貪之氣
有貪明點
普顫行
四瑜伽
現證菩提
空樂雙運
大圓滿的基道果
大圓滿三句義
十二因緣
如來藏
金剛見
持明
四煩惱
四手印
四果身
四印
三清淨印
四品
四壇城
二內見
第三章 修持篇
三密
灌頂
壇城
種子字
標幟
手印
密咒
咒鬘、咒輪
忿怒尊
寂靜尊
寂忿尊
前生起與自生起
三昧耶尊、智慧尊
二次第
生圓雙運
三等持
四力口行
皈依境
除障
八大悉地
脈氣點
七支坐
生法宮
拙火
明點
紅白菩提
外內密供養
閼伽
五甘露
常修供養
七支供養
獻曼達
等持
八威儀
九接佛風
金剛誦
拳法
三脈
四輪
五氣
四空四喜
六法
幻化身
夢幻法
遷識(頗哇)
臨死八法
子母光明會
六前行
修大圓滿
“大圓滿”分部
四量瑜伽
四顯現
三種坐
六種光明
金剛煉
三不動
三自在
三虛空
大手印
大圓滿十六地
佛家名相
第一章 贅言
試試搬開攔路石
讀佛典的次第
凡有譬喻一定跛腳
第二章 基本概念
諸法及法
法的體相用
空性
體用
不常不斷
中道
我執與無我
人我與法我
第三章 有宗名相
五蘊
根與塵
六識
阿賴耶識
末那識
心與·心所
心王
心所名數
不定心所有四種
善惡無記
有漏善、無漏善
二諦
假實
三性
六種無為法
緣起與緣生
執空與執有
四緣
因果
五果
識的結構
種子
三無性
三智
心不相應行法
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
涅槃
大菩提
第四章 空宗名相
無生
四邊生
四重緣起
餘外與中道
正倒世俗
意言
俗有真空
十六空
六波羅蜜多
四無量心
菩提心
三十七道品
十地
智與慧
二智
三智、四智、五智
本覺智
附錄
水底的金影——佛家的空性
空與空性
以遮拔說空
說畢竟空
作者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