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道次第廣論章節略錄

密乘道次第廣論章節略錄

《密乘道次第廣論》是略稱,具名《勝者遍主大金剛持道次第開顯一切密乘扼要論》,是宗喀巴善慧名稱大師在西藏渥得貢賈山下慈氏寺造。它是概論密乘四部教法而以無上瑜伽為重點的著述。

依據,內容,

依據

本論的闡述,總以顯密經論為依據,別則在事部道次第方面,主要依《秘密總續》、《蘇悉地續》、《妙臂問續》、《後靜慮續》等經,及《後靜慮續釋》、《蘇悉地略修法釋》等論。行部道次第方面,主要依《大日》、《金剛手灌頂》等經,及佛密、勝菩提二大論師的釋論。瑜伽部道次第方面,主要依《攝真實經》、《金剛頂經》等經,及佛密、釋迦友、善根金剛等諸大論師所造釋論。無上瑜伽部方面,主要依《集密》、《勝樂》、《閻曼德迦》、《歡喜》、《時輪》諸尊的本續、釋續等經,及龍樹、提婆、月稱諸大論師所造《五次第論》、《攝行論》、《明炬論》等教授。其餘所依經論尚多,茲且從略。

內容

本論內容分二:一、顯示佛陀正法為求解脫之要道,二、指導入彼要道次第不同之門。
一、有總敘諸乘和別釋大乘。總敘諸乘中,謂聲聞、緣覺及菩薩乘。別敘大乘中亦有二種:(一)顯教,(二)密乘。前者又稱地乘、因乘或波羅蜜多乘;後者又稱為秘咒乘、果乘或金剛乘,亦稱為持明藏及續部。兩者皆修廣大行果,但乘密中更有獲得最上成就的殊勝方便,即修隨順色身行相的本尊瑜伽,能夠速疾圓滿菩提。
又密乘中應機立教有四續部:一、事部,為密乘下品根機者設;二、行部,為密乘中品根機者設;三、瑜伽部,為密乘上品根機者設;四、無上瑜伽部,為密乘上上品根機者設。立四續部之原因,系由於對外事和內瑜伽的意趣,修習不同而有分別:即專修外事的名為事部。若於外事及內瑜伽等分修行的名為行部。著重內修三摩地瑜伽的名瑜伽部。專修最勝內瑜伽的名無上瑜伽部。此中以第四部為最殊勝,除此更無過上之瑜伽,故名無上瑜伽。
無上瑜伽續中又分為父續、母續二類:即著重說明顯品、方便品和幻身之續名為父續;著重說明空品、慧分和樂品無分別智之續為母續。父續中以集密為上,母續中以勝樂為上。
父續中所說生其次第、圓滿次第和事業等以集密經為最廣;諸母續所說生其次第、圓滿次第和事業等又以勝樂經為最完備。二、指導入彼要道次第不同之門也分為:略說二種大乘共道次第,和廣說金剛乘不共道次第。略說二種大乘共道次第者,謂應先於一具德相的大乘善知識前,以意樂、加行如理依止,彼善知識為說皈依,發菩提心,必須有真正菩提心,方成真實大乘學者。廣說金剛乘不共道次第有四:(一)事部道次第,(二)行部道次第,(三)瑜伽部道次第,(四)無上瑜伽部道次第。
(一)事部道次第,即說四續部中第一事部觀修本尊瑜伽的分齊,及此中所依經續內容和事修方便,然後證明此部有四次第:即1.舉行灌頂令成修道之器(即取得修習此部道的資格)。2.成道器已須清淨律儀及三昧耶(即受持此部道的戒律)。3.在如法守護律儀及三昧耶的基礎上,如法從事修習。此有二種:即有念誦靜慮和不待念誦靜慮。有念誦靜慮中有三種修法:第一、修前加行,即沐浴、加持等。第二、修正行,即自觀為本尊修習念誦及供養、讚嘆、懺悔、發願等。第三、修後行、即灑淨及念誦、護摩、施食等。不待念誦靜慮中,有住火、住聲的靜慮及聲後靜慮等。4.修成就,此事部道的成就中,有息災、增益、降伏等三事。
(二)行部道次第中亦有四種次第:1.舉行灌頂令成道器。2.成道器已清淨律儀及三昧耶、全同事部。此中所修即菩薩律儀,其戒相如《菩薩地》及《善巧方便經》等所說。3.在住三昧耶的基礎上,如法從事修習瑜伽。於此亦有有相瑜伽及無相瑜伽二種。有相瑜伽是不修空性之本尊念誦,此中亦有外四支念誦及內四支念誦。無相瑜伽是修空性之本尊念誦,即修空性與本尊念誦同時進行。此中空性,是中觀正見所抉擇的諸法無自性義。4.最後修成就法亦是息災、增益、降伏等事業。
(三)瑜伽部道次第,亦有四種,其名與次第同前。1.舉行灌頂,即入金剛界曼荼羅等灌頂。此有弟子灌頂及金剛阿闍黎灌頂二種:謂不受五部律儀而僅受菩薩律儀者,則唯傳以弟子灌頂。若俱受二種律儀者,即可傳以金剛阿闍黎灌頂。2.成就法器已,須淨律儀及三昧耶。3.在住三昧耶的基礎上如法修習本尊瑜伽。此有二事:有相瑜伽和無相瑜伽。有相瑜伽中,又有緣粗本尊身四座瑜伽及緣細標幟四座瑜伽。無相瑜伽中,亦分佛部修法,金剛部修法,寶部修法,蓮花部修法等四種。4.最後修悉地(成就)法有三:即由靜慮修悉地法,由念誦修悉地法和由護摩修悉地法。其所修的共悉地與事行二部同。
(四)無上瑜伽部道次第有四:即1.成辦修道法齊,2.淨三昧耶及律儀,3.住三昧耶修道次第,4.現證所修之果。
其中:1.成辦修道法器,須得清淨灌頂。在灌頂之先,師徒須互相觀察,善知德相。將灌頂時,亦有各種預備措施:如繪修供養曼陀羅儀軌及說正行灌頂儀軌、彈線分彩法、安瓶飾壇場、修供養灌頂等。還有自入壇受灌頂及令弟子入壇受灌頂,並說入壇後灌頂諸事。其灌頂分四:即瓶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第四灌頂。此四種灌頂,唯無上瑜伽部全有。事、行二部只有瓶灌頂中之華鬘、水、冠、杵、鈴、名等六種灌頂,並且限於金剛弟子灌頂。瑜伽部中雖兼有金剛阿闍黎灌頂,然無密灌頂等上三種灌頂。而在灌頂前,師徒互相觀察,則四部皆同。
2.淨三昧耶及律儀者,謂受灌頂之後,必須清淨三昧耶及律儀。
3.住三昧耶修道次第者,謂在淨三昧耶及律儀上由聞思修勵力於所修之道。其道有二:即生其次第及圓滿次第。先修生其次第以嚴淨行者心地,後依圓滿次第即修大印及樂空無別瑜伽,以期證得佛果悉地。
生其次第所修之道即由三三摩地等修法,以淨治行者身心而為修圓滿次第之準備。
圓滿次第,在父續修法中,依集密者有龍猛、智足二派;母續修法中,有依時輪及勝樂等派。
4.現證所修之果者,即依生起、圓滿二種次第精進修習,上品根機速成佛果,中下之品,得諸悉地。
宗喀巴大師曾講此論多次。後來克主傑善妙德賢阿闍黎繼作《續部總建立廣釋》亦甚精要。此《密乘道次第廣論》在藏語系佛教地區歷代相承,未曾間斷,傳承人名,有記載可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