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常征君

寄常征君

《寄常征君》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晚春,當時杜甫55歲,居雲安(今四川雲陽)。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常征君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詩詞格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常征君
白水青山空復春⑵,征君晚節傍風塵⑶。
楚妃堂上色殊眾⑷,海鶴階前鳴向人⑸。
萬事糾紛猶絕粒⑹,一官羈絆實藏身⑺。
開州入夏知涼冷⑻,不似雲安毒熱新。

作品注釋

張遠註:漢魏以來,起隱士謂之徵君。另外,征君一詞見於《後漢書·韓康傳》:亭長以韓征君當至,方修道橋。
⑵空:猶徒然。
⑶傍:傍靠,投靠,例如“路難悠悠常傍人”(《九日》)。傍風塵,指常征君晚節不保,不再隱居,重新出仕。風塵,猶紅塵、世俗之處。
⑷殊眾:出眾。仇兆鰲註:楚妃,比朝貴之得寵。但是清朝陳廷敬另有說法:楚妃,猶言宋子、齊姜、燕姬、越女,喻仕途中名位相軋,炫才嫉妒者。
⑸傳說中丁令威在遼東成仙為鶴,因為遼東在海邊,所以稱為“海鶴”。這裡指代常征君。該典出自晉陶潛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過,集城門華表柱。階前,暗含階前趨走之意。《論語·鄉黨》中寫到“沒階,趨近,翼如也”。晚唐李商隱也有詩“一生無復沒階趨”(《任宏農尉獻州刺史乞假回京》)。鶴一向被認為具有仙風道骨,無所羈絆,是隱士高人的象徵,但在這裡卻“鳴向人”,仿佛有所乞求。
⑹萬事糾紛,指公事繁忙。絕粒:絕糧,見《後漢書》:范丹為萊蕪長,遁居梁沛之間,所止單陋,有時絕粒,窮居自若。這句的意思是,工作很忙,但收入不高。
⑺羈絆,猶言束縛牽制。此句所寫即所謂“吏隱”。繼上四句對常征君表示惋惜後,五六句是對他的體諒。
⑻開州(今重慶開縣)是常征君任職之地。

詩詞格律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春塵人身新。韻部均為:上平十一真(平水韻)。
白水青山空復春,征君晚節傍風塵。
●●○○⊙●△,○○●●●○△。
楚妃堂上色殊眾,海鶴階前鳴向人。
⊙○⊙●●○●,●●○○○●△。
萬事糾紛猶絕粒,一官羈絆實藏身。
●●○○○●●,⊙○⊙●●○△。
開州入夏知涼冷,不似雲安毒熱新。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評析

此詩當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晚春,當時杜甫55歲,居雲安(今四川雲陽)。黃鶴曰:(常)征君去秋曾訪公雲安,今在開州,寄以此詩。
仇兆鰲《杜詩詳註》:首句言春,末句言云安,知是大曆元年春雲安作。其雲入夏,又雲熱新,乃當春而預道夏時也。此詩,傷征君之晚出。上四惜詞,五六解詞,七八慰詞。山水空度春光,以其晚節猶逐風塵也。楚妃,比朝貴之得寵。海鶴,比處士之依人。今事叢猶然乏食,知官卑但以藏身耳。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曾經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