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

宿昔

宿昔,書面語。

拼音:sù xī

基本解釋往常;向來的意思。

另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同名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昔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律
  • 作者:杜甫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杜甫詩歌,基本信息,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詞目

宿昔

拼音

sù xī

基本解釋

1. [in the past]∶從前;往常
2. [in a short period]∶指很短的時間
宿昔而死
3. [usually]∶一向;向來

引證解釋

1. 從前;往日。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朕宿昔庶幾獲承尊位,懼不能寧,惟所與共為治者,君宜知之。”
張九齡 《照鏡見白髮》詩:“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曹寅 《春日過顧赤方先生寓居》詩:“即此相逢猶宿昔,頻來常帶杖頭錢。”
2. 經久;經常。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王充 《論衡·感虛》:“ 師曠 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質性生出之也。其初受學之時,宿昔習弄,非直一再奏也。”
3. 猶年老。
《文選·謝朓詩》:“徒使春帶賒,坐惜紅顏變。平生一顧重,宿昔千金賤。” 李周翰 註:“宿昔謂衰老時也。”
4. 夜晚;夜裡。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文選·阮籍之四》:“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李善 注引《廣雅》:“宿,夜也。” 呂向 註:“昔,夜也。”
孔平仲 《續世說·企羨》:“ 梁 何思澄 終日造謁,每宿昔,作名紙一束,曉,便命駕,朝賢無不悉狎。”
5. 猶旦夕。比喻短時間之內。
《韓非子·奸劫弒臣》:“ 卓齒 之用 齊 也,擢 湣王 之筋,懸之廟梁,宿昔而死。”
三國 魏 曹丕 《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詩:“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
司馬光 《招子駿堯夫》詩:“離群纔宿昔,跂佇心已痗。”
宋 蘇軾 《罷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詩之四:“歲月如宿昔,人事反覆。”
錢謙益 《後飲酒》詩之三:“驅車出 春明辦嚴不宿昔。”

杜甫詩歌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原文

宿昔青門裡①,蓬萊仗數移②。
花嬌迎雜樹③,龍喜出平池④。
落日留王母⑤,微風倚少兒⑥。
宮中行樂秘,少有外人知⑦。

注釋

(此追敘明皇逸豫之事。上四敘游幸,下四敘女寵。昔於青門城內,見仙仗數移,自蓬萊而往曲江南苑也。花迎龍出,景物亦若增新矣。日將落而留連王母,貴妃專寵也。風微起而憑倚少兒,秦虢得幸也。當時恣意行樂,不令人知,今果安在哉?上章已說園陵,此處復追敘生前,故用宿昔二字另提,下二章俱蒙此。)
①曹植詩:“宿昔秉良弓。”【顧注】青門,長安城東門也。②【鶴注】龍朔二年,高宗置仗,朝會之仗,三衛分上為五仗。③《李翰林別集序》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鮑照詩:“雜樹茂寒峰。”
④天寶中,興慶池小龍常出遊宮垣水溝中,蜿蜒奇狀,靡不瞻睹,鑾輿西幸,龍一夕乘雲雨望西南而去。此見《明皇十七事》中。龍池,即興慶池。⑤【盧注】楊妃曾度為道士,故唐人比為王母。《漢武內傳》:王母言語粗畢,嘯命靈官駕龍,嚴車欲去。帝下席叩頭,請留殷勤,王母乃坐。⑥《衛青傳》:衛媼,長女君孺,次女少兒,次女則子夫。少兒先與霍仲孺通,生去病。及衛皇后立,少兒更為陳掌妻。《飛燕外傳》:帝令後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後歌,歌酣風起,後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乎?”帝乃令無方持後履。【朱注】微風倚少兒,蓋合用少兒、飛燕事。
⑦《漢書》:周仁為郎中令,慎重不泄,以是得幸,入臥內。後宮秘戲,仁嘗在旁,終無所言於外。《楊惲傳》:“人生行樂耳。”《杜臆》:行樂污褻,必有不可使外人聞者。
黃生曰:此章略見風刺,然其詞微而婉。如祿山宮裡、虢國門前之句,非唯失風人之意,亦全無臣子之禮矣。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杜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