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巫山下

宿巫山下

《宿巫山下》是描寫了巫山下桃花飄流水、清風攜細雨的早春景象,運用了抒情的表現形式與反襯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並以宋玉在楚王時期的大展身手來反襯作者的仕途失意,使得這位偉大詩人懷才不遇的心情顯得更加濃郁與淒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巫山下》
  • 創作年代: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載)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巫山下⑴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
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懷宋玉⑵,訪古一沾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唐書·地理志》:夔州巫山具有巫山。
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楚辭》:“哀高丘之無女。”王逸註:“楚有高丘之山。或云:高丘,閬風山上也。”舊說:高丘,楚地名也。《太平寰宇記》巫山縣有高都山。《江源記》云:《楚辭》所謂巫山之陽,高丘之阻。高丘,蓋高都也。宋玉,據《史記·屈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

白話譯文

昨夜在巫山下過夜,滿山猿猴,連夢裡都仿佛聽到它們的哀啼。
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綠水上,我竟然敢在這時候下瞿塘。
疾風將雨吹至南方,淋濕楚王的衣裳。
我在高高的山崗,懷念那宋玉,為什麼給楚王寫出那么美麗的文章,看到這古蹟,讓我熱淚滿眶。

創作背景

開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峽不通航,滯留於巫山一帶,因此他在萬縣停留,登臨西山(後來改名太白岩),一直等到開元十四年春汛來臨時才得以離開,寫下了《宿巫山下》。

作品鑑賞

在巫山滯留時“猿聲夢裡長”,李白對於猿聲的理解與前代的詩人相同,少年時期他生活經歷不多,出於對巫猿的同情而徒發感慨,之後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猿的悽厲叫聲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為不通航而滯留,周圍沒有值得傾訴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只能暫時擱置,思想感覺比較虛空,對周圍的事物的感應,不是憑心靈的衝動,而是憑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這種情緒的,和他回到江陵後,即將“南行拂楚王”,遠離故鄉有關。
另一方面“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來了,三峽通航,這讓李白的心情有些蘇解,因為李白可以離開這個滯留他幾個月的巫山。這首詩以情寫景,以景抒情。在藝術表現上,選擇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徵,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繪,如“桃花”,在濃郁的主觀色彩的氛圍中,蘊涵了無窮的韻味,這也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
“高丘懷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後的傑出作家。唯他有傳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後人將他與屈原並稱。劉勰即謂“屈、宋以‘楚辭’發采”(《文心雕龍·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從這可以看出,李白欣賞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詩人個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全詩注重把握整體的氣勢和氛圍“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憑個性的感興潑墨寫意“雨色風吹去”、“訪古一沾裳”,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這首抒情詩,把瞿塘峽—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徵之間,表達自己的心境。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