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市定亞洲史論考

宮崎市定亞洲史論考

《亞洲史論考》是宮崎市定眾多學術著作中的一種,收錄了作者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有關亞洲史的相關論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宮崎市定亞洲史論考
  • 作者宮崎市定 
  • 譯者:張學鋒 / 馬雲超 
  • ISBN:9787532584918
  • 頁數:720
  • 定價: 258.00
  • 出版社:宮崎市定亞洲史論考
  • 出版時間: 2017-8-1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一)歷史大勢,(二)治亂相繼,(三)走向近世,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一)歷史大勢

《亞洲史論考》的上卷命名為“概說編”,收錄了能夠反映歷史發展大趨勢,且容易被一般讀者理解的單行本5種和短篇論文1種。置於卷首的《東洋的樸素主義民族和文明主義社會》初版於宮崎從大學畢業後的第十五年,即1940年。宮崎認為,這一單行本“既是十五年來對東亞問題的研究心得,同時也是十五年間研究工作的一個總結”。書中指出,宋代以前的北方民族雖具有樸素主義(表現為行動、訓練、意氣、集體統制主義等)的優勢,但在與文明主義(表現為思考、教養、理智、個人自由主義等)的漢族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受到融合、同化,以至民族消亡。宋代以後的北方民族吸取這一教訓,在保留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方面竭盡全力。正因為如此,強大的遼、金帝國相繼崛起,進而出現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但是,他們的民族傳統中缺少優秀文化,在成熟的中國文化面前迅速走向了衰落。此外,宮崎在本書中首次提出“中國上古都市國家說”(中國上古時期的國家形態為都市國家)“五霸皆夷狄”(春秋五霸都是夷狄出身)等重要觀點,對後世學界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在緊接著的《中國古代史概論》中,作者著眼於歷史更為悠久的西亞地區,探討制鐵、騎馬戰術等西亞文明在中華文明演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宮崎將起源於西亞的青銅文化和鐵器文化分別比作一駕青銅帶蓬馬車和一輛鐵質卡車,兩者一早一晚、一慢一快地向東方傳播,推動著沿途地區的文化進程。出於這樣的考慮,作者很早就對西亞文明抱以關注,本卷中的《菩薩蠻記》就是在作者遊歷西亞的遊記基礎上,粗線條地增補當地的歷史概說後形成的。有賴於宮崎在西亞史研究上的建樹,京都大學人文研究室中阿拉伯問題的研究者輩出。《東洋的近世》是宮崎的成名作之一,書中詳細論及社會經濟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對大土地所有制的變遷問題做出深入的考辨,對內藤湖南提出的唐宋變革論以及歷史分期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闡釋和補充。卷末的《日出之國與日沒之處》是一部短篇隨筆集,將歷史上的中日關係納入視野,在倭寇問題、雷神崇拜和中日外交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但也正如作者在本卷前言中所說,此書撰寫於二戰期間,文章撰寫意圖中不乏“發揚國威”的成分,措辭上也難免帶有時代的印記。

(二)治亂相繼

中卷開始進入了分論部分,本卷的時代範圍是古代與中世,共收錄相關論文21篇。本卷開頭,作者通過《中國聚落形態的變遷》《戰國時代的都市》《漢代的里制與唐代的坊制》等六篇論文,對近世之前居住形態的演變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考察,其中尤其重要的當數《中國上古的都市國家及其墓地:商邑何在》一文。宮崎從都市國家的立場出發,對長期以來作為篤論的“殷墟在安陽縣小屯村”一說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出土甲骨的小屯村不過是都市國家商邑(滅亡後稱作“殷墟”)的近郊墓地,並不是商邑本身,商邑的位置應依據《史記》《水經注》等文獻的記載,劃定在“洹水南,淇水北,黃河西”的範圍之中。《東洋的古代》是宮崎關於古代史問題的總結,也是《東洋的近世》一書的呼應之作。作者著眼於耕地形態的變遷,對古代大土地制度的形成及相關的農業勞動者的身份演變做了翔實的考證,從而得出結論:
中國古代是一部發展的歷史,從都市國家林立到統一古代帝國的形成,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到交換經濟,從野蠻到文明,所有領域都出現了顯著的進步。
除此之外,宮崎還曾做過題為“東洋的中世”的演講,其整理稿正是上卷中唯一的短篇論文——《六朝隋唐的社會》。
在宮崎看來,中世是歷史發展的低谷期,但低谷之中也有相對的高地,那無疑就是唐帝國了。中卷收錄有關唐朝的論文共四篇,涉及賦役、官制和吐魯番文書等多個領域,其中《從部曲到佃戶:唐宋間社會變革的一個側面》是對《東洋的近世》一書的補充,宮崎自信通過此文便足以應對來自學界的各種質疑。此外,本卷內容還涉及思想史領域,如中國的天命觀和歷史思想。同時,作者對“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充滿興趣,曾推出單行本《宮崎市定解讀<史記>》。本卷中收錄了兩篇論文分別論及《史記》的成書過程和《貨殖列傳》中的物價問題,都是《史記》研究中異常出彩的部分。

(三)走向近世

下卷延續了中卷的體例,收錄有關近世的論文總計19篇(“雜纂錄”作為1篇)。近世是君主專制走向頂峰的時期,《從洪武到永樂》和《雍正皇帝》就是對明清兩代專制君主的考察。《雍正皇帝》曾以單行本形式問世,行文中大量運用了一手史料的《雍正朱批諭旨》,正因如此,《雍正皇帝》後還附有《<雍正朱批諭旨>解題》等四篇論考,旨在闡明雍正帝在中國政治史上留下的巨大功績。經濟領域,宋代時煤炭廣泛運用於冶鑄,鋼鐵產量也隨之激增,《宋代的煤與鐵》和《關於中國的鐵》兩篇正是試圖傳達這一信息,並且將蒙古帝國的崛起置於這一歷史變革的延長線上。

作者簡介

宮崎市定(1901—1995),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京都學派史學集大成者。1922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學習,師從內藤湖南、桑原騭藏等人專攻東洋史,1936年赴法留學。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後任巴黎大學、哈佛大學、漢堡大學等客座教授。曾榮獲有“漢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儒蓮獎、日本學士院獎和文化功勞者獎章。在日本和國際漢學界,他的著述被廣為閱讀和引用,司馬遼太郎、松本清張等都是他的書迷。代表作有《中國史》《科舉》《九品官人法研究》《亞洲史概說》等。

目錄

上 卷
前 言
東洋的樸素主義民族與文明主義社會
中國古代史概論
六朝隋唐的社會
東洋的近世
菩薩蠻記
日出之國與日沒之處
中 卷
前 言
中國聚落形態的變遷——關於邑、國、鄉、亭、村的考察
中國上古的都市國家及其墓地——商邑何在
戰國時期的都市
中國村制的確立——古代帝國崩潰的一個側面
魏晉十六國北朝華北的都市
漢代的里制與唐代的坊制
東洋的古代
唐代賦役制度新考
吐魯番出土田地文書的性質——讀《敦煌吐魯番社會經濟史料(上)》
從部曲到佃戶——唐宋間社會變革的一個側面
中國官制的發展——從上古到唐代
六朝時期江南的貴族
日本的《官位令》與唐《官品令》
三韓時代的位階制
中國古代的天、命與天命思想——孔子到孟子革命思想的發展
中國的歷史思想
肢體語言與文字——試論《史記》的成書
中國河川的歷史考察
《史記·貨殖列傳》所見物價考
頃畝、里與丈尺
萬寶槌考
下 卷
前 言
宋代的煤和鐵
關於中國的鐵
十字軍對東方的影響
中國火葬考
二角五爪龍
元朝統治下蒙古官職所見蒙漢關係——再論元朝恢復科舉的意義
從洪武到永樂——明朝初期政權的性質
難道有兩個宋江嗎
雍正皇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雍正朱批諭旨》解題
清代的胥吏與幕友——尤其以雍正朝為中心
雍正時期地方政治的——朱批諭旨與鹿州公案
論雍正時期俸工銀扣捐的廢止
關於太平天國的性質
馬可波羅的幽靈——CATAIO國的消亡
妙心寺麟祥院藏《混一歷代國都疆理地圖》
幕末的攘夷論與開國論——佐久間象山遭暗殺的背景
東洋史上的日本
雜纂
雜 錄
余白錄
書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