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東戰役

宛東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主力和華東野戰軍一部,在河南省南陽以東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圍城打援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宛東戰役
  • 地點:河南南陽東部
  • 時間:1948年
  • 參戰方:國、共
  • 結果:共
  • 傷亡情況:殲俘敵1.2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劉伯承、鄧小平、張軫
歷史背景,圍攻的基本經驗教訓,作戰方針,計畫,配合,目的,部署,攻擊,殲敵,問題,戰役漏洞,宛東戰役紀念地,無名烈士墓,

歷史背景

1948年5月下旬,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為牽制位於豫中臨潁地區的國民黨軍整編第18軍,使其無暇東顧,以利於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由濮陽地區南渡黃河作戰,決心發起宛東戰役。以所部第1、第3、第6縱隊組成東集團,一部佯攻確山,主力集結於確山以西,引誘整編第18軍南下,並準備迎殲由南陽(簡稱宛)東援的國民黨軍張軫兵團;以位於內鄉等地的第2、第4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桐柏軍區部隊主力、豫西軍區第7軍分區部隊組成西集團,準備協同東集團在賒旗、唐河以東地區台擊張軫兵團;另“華東野戰軍第3、第8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一部組成阻擊部隊,在郾城、漯河地區阻擊整編第18軍,以保障東西兩集團圍殲張軫兵團。25日,東集團一部進占駐馬店,27日佯攻確山。整編第18軍果然南下,阻擊部隊將其阻於漯河地區。張軫兵團整編第10、第20,第58師以密集隊形由南陽東援。西集團第4縱隊於28日夜將其阻於賒旗鎮以南埠口地區。東集團主力遂兼程西進,參加圍殲;西集團連續9次擊退張軫兵團的進攻。張軫見勢不利,乘東集團尚未趕到,西退之路尚未完全被截斷之機,於31日在整編第9師接應下,突然調頭向南陽撤退。西集團當即進行追擊,將其整編第58師師部及第183旅大部、整編第10師一部包圍在南陽以東馬劉營地區。張軫兵團全力回援,遭西集團第4縱隊阻擊,被迫退返南陽。6月3日,西集剛對馬劉營地區守軍發起攻擊,將其全殲。在此期間,阻擊部隊始終將整編第18軍阻於漯河以南地區,保障了東、西集團的作戰。此役共殲國民黨軍1.2萬餘人,給了張軫兵團以沉重打擊,策應了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南渡黃河作戰。

圍攻的基本經驗教訓

宛東戰役除漯河、確山箝制的方向外,在主攻方向的宛東地域,自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三日,計六日戰鬥共殲敵約一萬餘人,我傷亡三千人。基本經驗是:
(一)必須把握基本情況的發展規律與戰役指導方向。我們在五月二十八日以東兵團進攻確山之初,即判斷敵人必以整十八軍由臨穎南援,整二十八師由正陽西援,張軫兵團(整十師、整二十師、整五十八師)由南陽東援,惟整二十八師首先單獨來援的可能性極小。故二十八日決定除以陳唐兵團阻擊整十八軍,以六縱一個旅留確山佯攻外,東西兩兵團對進,目的在圍殲張軫兵團於賒旗鎮、唐河以東地區,這是戰役的基本決心。二十九日,我西兵團以四縱十、十一兩旅由賒旗鎮扭擊張軫兵團於埠口,而桐柏軍區二十八旅亦於是日午趕到興隆鎮與該敵接觸。這一天,西兵團四縱之二十二旅在埠口西北之橋頭鎮,十、二縱都在埠口西南之桐河、瓦店、白秋地帶,東兵團三個縱隊亦趕到確山以西之百踱、竹溝之線,即形成張敵被隔於合擊圈內的態勢。此時張敵即放棄東援確山之重擔,至三十日仍徬徨於埠口。我們判斷該敵避戰,將向西逃回南陽,乃準此基本情況發展的規律,於三十日令西兵團由西、南、北三面攻擊,向東壓迫,以使我東兵團參加決戰,西兵團尤應防該敵西逃退入南陽。乃因西兵團十、十一兩旅顧慮自己部分的傷亡,於二十九日夜脫離埠口之張敵,向賒旗鎮北撤退,未將張敵抓住,而西兵團又迷於敵人表面的現象,誤認為張敵東進,沒有照顧我東面有東兵團,於三十日黃昏將其主力東進到羊冊、郭集地區,欲由南北夾擊防敵東逃,因而放鬆了極重要的西面兜擊,使張軫得於三十一日拂曉向西逃走,是日午刻逃到橋頭。此為未全殲張敵的重大失著,是未能把握基本情況發展的規律,迷失戰役指導方向的重大教訓(要正確判斷偵察到的材料,不可為某種片斷材料所束縛)。
宛東戰役宛東戰役
(二)圍殲敵人必須各部隊協同動作,其關鍵在於合圍與割裂。圍殲敵人的關鍵第一是合圍,防敵逃走;第二是割裂被圍之敵,以便各個殲滅。這次合圍的時機有二:主要是二十九、三十兩天我們有很好的圍殲態勢,可是誤於十、十一兩旅脫離埠口張敵而單獨北撤,與西兵團之誤向東調,使張敵得以逃之。其次是張軫全部經橋頭鎮向南陽逃走,而西兵團由東北券橋、彰新莊與東面之高廟集、興隆鎮進擊之時,我西兵團四縱隊之二十二旅適於三十一日下午到了敵人退路上的段山及其以南地區,是可以截到敵人的,乃二十二旅因疲勞而又疏於偵察警戒,未能及時發覺截到敵人,該敵主力遂於六月一日逃到南陽附近之白河邊,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追擊部隊各就已成態勢截擊,而又有部隊只想獨自圍殲一股弱敵,使友鄰部隊在側無從插手,以致僅能截住張敵六千餘人,合圍於婁子莊、小司莊以東地區。在宋縱圍殲連莊、馬劉營之敵,而退白河邊之敵回援時,四縱隊尤其是十、十一兩旅在婁子莊、小司莊陣地,堅決配合宋縱圍殲敵人,雖在敵人強大炮兵和空軍轟擊下,猶斃傷敵人三千餘人,這是個體服從整體的協同動作,必須發揚。倘十、十一兩旅在二十九、三十兩日於埠口戰鬥能如此動作,則張軫全部必然就殲。在割裂敵人時,須向敵之接合部實行鉗形突擊,方易割開,且須構築割裂工事,才能確實合圍敵人而各個殲滅之。連莊被圍之敵逃入馬劉營合股,當時宋縱合圍部隊未及時知道,及其合股之後,費了大力,才將該敵全部殲滅。以上所說,都是未注意合圍與割裂的教訓。
(三)在機動中,各級指揮應在上級總的意圖之下,根據具體情況,負責機斷行事。宋、陳(6)兩縱於三十日在高廟集、興隆鎮地區,根據我們的基本命令與當時張軫的實際情況,不是向東而是向西,未完全執行西兵團命令,只以二縱進到苗莊寺、苗店之線,就勢轉移兵力向橋頭西方向圍擊,故能殲敵六千餘人。這種機斷行事是對的。但根據當時情況,還未能大膽完全照我們基本命令再向西延伸,更多地截住敵人,殊為美中不足。這次電台聯絡欠順暢,譯報慢,有些首長未能及時檢查與研究電文,以致使機動中的分頭指揮發生困難。除今後據此改進電台、譯報工作外,還須強化野戰電話隊工作。

作戰方針

計畫

採用新的作戰方針,首戰具有檢驗性質,至關重要。華野代司令員粟裕首先提出了一個"打五軍"的作戰計畫。該計畫的要旨是:以華野陳(士榘)、唐(亮)兵團(欠10縱)由許昌襄城地區向淮陽方向移動,吸引位於商邱地區的第五軍南下,待其到達淮陽時,粟裕指揮1兵團突然渡過黃河,進入魯西南地區。屆時,五軍必然回師堵截,而陳、唐則就勢隱蔽尾敵北上,會同正以逸待勞的1兵團,夾擊聚殲該敵。

配合

要實現該計畫,必須取得中野的配合。1948年5月22日,中央軍委指示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要求他們"確實監視國民黨軍整編第18軍"(即胡璉兵團,位於鄢陵),阻止其增援五軍, 以利於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由濮陽地區南渡黃河作戰。
於是,劉伯承、鄧小平制訂了駐(馬店)、確(山)作戰計畫,圍攻位於該地區的整28師,"以吸引整編第18軍南下,"將其拖離魯西南更遠一些。戰役於5月25日發起,26日攻占駐馬店並進圍確山。但到5月27日,國民黨統帥部沒有使用胡璉兵團,而是使用位於南陽的張軫兵團馳援確山。根據這一新的情況,劉、鄧改變決心,發起宛東戰役:以部第1、第3、第6縱隊組成東集團,一部繼續佯攻確山,主力則集結於確山以西,適時西進,迎殲東援的國民黨軍張軫兵團。
以位於宛西內鄉等地的第2、第4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桐柏軍區部隊主力、豫西軍 區第7軍分區部隊組成西集團隨張軫東進,準備協同東集團在唐河、賒旗(今社旗縣)以東,駐馬店、確山以西地區合擊圍殲該敵;另以華東野戰軍第3、第8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一部組成阻擊集團,在郾城、漯河地區阻擊整編第18軍,以保障東、西兩集團圍殲張軫兵團。同日,將該戰役計畫上報中央軍委並告粟裕,且下達所屬各部。

目的

這次戰役目的與駐馬店、確山作戰目的迥然不同。駐、確作戰目的是鉗制整編第18軍,策應粟裕"打五軍"作戰;宛東戰役目的則是殲滅張軫兵團。中央軍委必須就"打五軍"與"打張軫"兩個方案中做出抉擇。開始,中央軍委仍傾向於"打五軍"。但到了29日,張軫兵團巳進至賒旗鎮以南埠口地區至唐河間,與陳庚兵團接戰;陳唐兵團進至淮陽附近的周家口;第五軍已接近淮陽;胡璉兵團已經許昌南下。劉、鄧急電中央並告粟陳唐:"我已抓住張軫於賒旗鎮南預想地區,……機會難得,我中原各部應首先保障此戰利。"建議"陳唐應以主力於今晚西進至平漢線上阻擊十八軍","粟部急速過河,使敵徘徊"。戰場上戰機極難捕得。"打五軍"計畫雖然好,但在未實現前總有成與不成兩種可能性。而張軫兵團已被中野抓住,且系弱敵,"三個師均系雜湊",又處於運動途中,較之五軍更易殲滅。中央軍委隨即改變決心。於當天復示劉、鄧:"你們決心集中全力先打張軫是正確的",並於次日指示陳、唐:望"即依劉鄧29日電令堅決阻截敵十八軍,不使南下增援張軫"。 當天,陳唐兵團即折返西向,進至平漢線漯河、西平間阻擊該敵。宛東戰役部署大體就緒。
張軫兵團屬桂系,轄整編第10、20、58師,約五萬餘入,宛西戰役時由信陽調至南陽增援王凌雲部。宛西戰役結束後屯於南陽、鎮平間。27日集結南陽開始東移,當晚前鋒進至南陽以東三、四十里的柏樹墳至桐河一線。

部署

我軍實擊集團各部的位置是:陳庚率4縱主力位於南陽東北之博望,一個旅正由西峽之西坪鎮趕來;中野陳再道2縱位於師崗;暫歸中野指揮之華野宋時輪10縱位於內鄉,桐柏軍區王宏坤、劉志堅所部一個多旅位於唐河附近;陳錫聯兵團位於確山地區。
根據敵我態勢,劉伯承於28日指示各部:預計張軫三個師於今日可達賒旗、源潭之線,明日可達羊冊、泌陽線以西。為達"我以全力先殲張軫之目的"。陳庚兵團應以4縱主力及桐柏軍區部隊分別向南陽至社旗及南陽至唐河公路線上之敵進擊,力求割殲敵軍一部,遲滯敵主力東進速度,"使敵人明(29)日無法控制羊冊山區",為東、西兩集團主力開進集結爭取時間。
中野2縱及華野10縱應迅速經南陽、新野間東渡白河。於29日午夜前趕至桐河、邱觀地區,爾後尾追敵人加入作戰。陳錫聯集團除以一個旅監視正陽之敵、兩個團繼續包圍佯攻確山外,其餘主力全部西進,限於30日趕到春水、賈樓、泌陽一線。"力爭在泌陽、羊冊一線以西地區殲敵"。(因此線以東為山地)。

攻擊

28日,張軫兵團進至賒旗以西,白河以北的埠口、興隆、苗店一線。當晚至29日,陳庚和王宏坤都分別向張軫兵團南北兩翼發起攻擊,敵與我原地對戰。至29日夜,陳庚看敵已停止前進,且敵眾我寡,使命令部隊退出戰鬥。
這次攻擊雖然遲滯了敵軍一天時間,但也引起了張軫的警覺,即用報話機向信陽指揮部查詢確山方面情況。而我東集團主力西進,僅用兩個團佯攻確山也引起了敵人的懷疑。30日,張軫兵團一部偽裝主力向東佯動,主力則仍控制於埠口興隆鎮、苗店一線。陳庚被敵軍這一假象所迷惑,誤以為敵軍是要繼續東進,又片面理解了劉伯承司令員28日命令中"使敵無法控制羊冊、泌陽線以東山地"的規定,便急令4縱主力從張軫兵團左側超越敵人,搶占羊冊一帶山地;又令陳再道2縱和宋時輪10縱從張兵團右側超越敵人,進至唐河東北地區集結、這樣,張軫兵團向西的退路便完全洞開。
奉命統一指揮西集團右翼各部的華野10縱司令員宋時輪知道圍殲戰的關鍵是斷敵退路,所以,接陳庚電令後並未完全執行,僅令陳再道2縱東去,自已則率華野10縱從瓦店、白秋地區向桐河、高廟、橋頭方向開進。
31日凌晨5時許,張軫兵團突然掉頭西竄,因我西集團主力已經東去,回調不及,致使該兵團主力於次日撤回南陽,並以南陽城為依託,夾白河而陣。僅華野10縱攔截敵後尾整58師師部,我183旅之大部和整10師則搜尋於距白河約十餘里的馬劉營、連莊地區。
6月1日至3日,華野10縱與後趕到的中野2縱及桐柏軍區一部配合下對被圍之敵展開攻擊,全殲該敵5000餘人。在圍殲戰進行的同時,陳庚指揮中野4縱堅決阻擊張軫主力的增援,陳唐兵團也在平漢線上阻擊胡璉兵團的增援,有力的保障了圍殲戰的勝利。全戰役共殲敵約12,000餘人。

殲敵

宛東戰役我軍直接投入的兵力達9個主力縱隊、和地方部隊一部,殲擊目標是國民黨3個整編師。這樣大規模的作戰在南線我軍轉出外線後尚屬首次,是對"集兵"作戰方針的第一次實戰檢驗。
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戰果不大,但畢竟是我勝敵敗,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在中原集兵打大仗的客觀條件已基本成熟,這為爾後南線我軍及中央軍委敢於下決心連續進行更大規模的戰役行動提供了客觀依據。所以,宛東戰役是南線我軍由"分散小規模殲敵"到"集兵大規模殲敵"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性質。

問題

戰爭中方面軍間的協同配合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問題。對於解放戰爭中的我軍來說,又是一個嶄新的問題。由於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所決定,解放戰爭中的我各大野戰部隊都是依託各自的解放區獨立發展壯大起來的,各有自己的主要作戰方向,相互協同較少。
但隨著解放戰爭進程的發展,隨著戰役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於方面軍間協同的依賴性日益增強,且其發展趨勢是由間接的戰略協同逐步的走向直接的戰役協同。宛東戰役在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戰役漏洞

宛東戰役規模很大,戰果較小,主要是在具體指揮方面出了一些漏洞。首先,過早暴露我軍戰役企圖。在拉鋸區作戰,大兵團運動隱蔽性較差,這是客觀原因。在指揮部署方面,東集團主力西移過早。且僅用兩個團圍攻確山,引起守敵懷疑。即使如此,若西集團能夠隱蔽尾敵東進,不要接敵太近。東集團未完成集結之前不要主動攻擊,不要怕敵進入山地(因為圍殲戰首先是"圍",爾後才談得上"殲"),仍有可能達成合圍。東、西集團同時大動作,戰役企圖的暴露就在所難免了。
其次,西集團指揮員機械地理解野司命令中"不使張軫進入羊冊、泌陽線以東山地"的含意,又被張30日的佯動所迷惑,忽略了圍殲運動之敵最為關健的"斷敵退路"的環節。
再次,野司指揮部距離前線過遠。這次戰役,戰場廣闊,規模巨大,全局性指揮協調任務很重,而野司指揮部卻設在葉縣以東的郭店鎮,距離太遠;加之通訊手段落後,難以切實把握戰場脈搏,適時調控。

宛東戰役紀念地

宛東戰役就是南陽東部進行的一場戰役,其主戰場就在今日河南省南陽市(今宛城區)紅泥灣馬劉營、連莊、典地汪一帶。宛東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反攻階段南線我軍自轉出外線後,第一次集中兵力以國民黨一個機動兵團為殲擊目標的大規模作戰,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華東兩個野戰軍間接的戰略協同、部分的直接戰役協同性質的作戰,其間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值得探討。
9月30日是中國第四個烈士紀念日。為了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繼承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宛城區2017年烈士公祭大會在紅泥灣鎮宛東戰役烈士紀念碑前隆重舉行,宛城區四大家領導同區直機關幹部職工、區公安消防大隊、師生代表、各條戰線代表1200餘人一起出席了儀式。

無名烈士墓

在宛東戰役最激烈的連莊村、典地汪一帶,宛東戰役共消滅國民黨軍1.2萬餘人,我軍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劉高莊和馬劉營數公里範圍內血流成河,非常慘烈。戰役結束後,當地百姓自發為革命先烈修建了墓冢,並在每年清明節前自發前往祭奠。
幾十年來,多次拜訪參加過宛東戰役的將軍、戰士和功臣,深受感動。“1987年,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曾為宛東戰役題過‘宛東戰役紀念碑’,國家領導人袁寶華、第一任南陽市委書記徐芝寅等人,也題過詞,曾經參加過作戰的部分將軍、戰士、功臣們,也曾受邀來紅泥灣講述當年的戰鬥歷程。”胡述顯說,“這裡是南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生教育實踐基地,每年有7000多人來這裡接受教育。這是一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我會永遠追尋下去。
紀念宛東戰役60周年暨揭碑儀式紀念宛東戰役60周年暨揭碑儀式
2008年4月2日,紀念宛東戰役60周年暨揭碑儀式在宛城區紅泥灣鎮連莊村舉行。來自宛城區政府、宛城區武裝部、南陽市龍鳳陵園總公司和紅泥灣鎮的1000多名幹部民眾、學生向烈士墓敬獻了鮮花和花籃,並為在宛東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豎立紀念碑。當天,參加活動的幹部民眾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鍛造腳踏實地、鍥而不捨的革命毅力;要繼承和發揚先烈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革命品格,培育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陶冶拼搏奉獻的高尚情操,爭當建設新南陽的排頭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