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簡師

全稱河北省宛平縣簡易師範學校。是豐臺地區第二所師範學校(第一所為京兆師範學校)。後京兆師範學校從盧溝橋遷至通州。為解決宛平縣國小教師不足,不定期地辦講學所,培養國小師資。1934年成立宛平縣立鄉村簡易師範學校。後命名為河北省宛平縣簡易師範學校。校址在宛平城西門外盧溝橋南永定河東岸龍王廟內,是一座古式廟堂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宛平縣簡易師範學校
  • 簡稱:宛平簡師
  • 創辦時間:1934年
  • 所屬地區:宛平縣
簡師的開創,滄桑的簡師,新中國的簡師,

簡師的開創

簡師建於明正統年間,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九年又2次重修。傳說乾隆皇帝視察盧溝橋時曾在此休息。龍王廟的前殿及其附屬建築被宛平縣教育科占用,後殿及其附屬建築被簡師占用。簡師學制4年,相當於國中畢業程度。第一屆預定招生50名,實收學生42名。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學校給予代付每月一伙食費的獎勵。宛平簡師有附屬國小一所,校址在縣城內,教職員5人,學生147人。

滄桑的簡師

1937年7月簡師第一屆學生將升入4年級,發生了盧溝橋事變。宛平簡師的校舍遭到日軍炮火的襲擊,破壞嚴重。學校處在戰場附近,遂告解散。在以後的8年抗日戰爭中,家住在宛平縣8區(門頭溝以西清水、齋堂一帶)的簡師學生,有一部分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抗日戰爭勝利後,宛平簡師於1946年復校,遷至豐臺鎮東安街。該處原是日軍的練兵場,後改為日本居留民團國民國小。復校當年招一個簡師班,35人(其中有3名日本學生,3名女學生),學制3年,相當於國中程度。另外招一個師資訓練班,32人學制1年。1947年學校招2個師簡班,72人。1948年招2個師簡班,60人,簡師的學生享受公費。簡師復校後,附屬國小也得到恢復。在簡師校內南側新建排房一座,作為附小教室,有2個班學生,3名教職員。1948年12月14日豐臺解放。1949年1月開始複課,同年大興簡師一年級學生一個班約20人併入。1949年暑假(7月中旬~8月中旬),選送10名青年參加北京市大中學生暑假學習團學習。在學習班結束時,10名同學都加入了團組織。

新中國的簡師

1949年9月簡師建立團支部。第一任團支部書記為梁樹勛。1949年10月1日全校師生,去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從1949年11月起簡師命名為北京市立豐臺簡易師範學校。1950年夏,簡師畢業生有30多人到瀋陽從事國小教育工作,有20多人到石家莊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簡師附小也於1949年2月複課。學生1000多人,分4個班;一年級和二年級合用一個教室,實行二部制,三、四年級組成一個複式班,五、六年級組成一個複式班,以適應簡師學生實習的需要。1951年春宛平簡師接管“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華北三育研究社”,該社成立於1934年,由美國教會主辦,是一所半公辦讀的教會學校,帶由孤兒院性質。校園占地100畝,社內設有紡織廠,生成紗布登產品,共協和醫院使用。該社對師生思想控制極嚴,不準他們和外校師生接觸。接收後師生去留自願。1951年7月簡師改名為第十二中學。1951年寒假後,簡師附小與豐臺鎮第九中心國小合併,後為豐臺五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